忧虑与反思

【不必当真】

忧虑与反思_第1张图片
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

曾经在网络上流行的一句话——“在互联网上,没人知道你是一条狗”。这句话本是一幅漫画的标题,其表达的意思,大概是说现实和网络虚拟世界的差异太大。

事实上确实如此,举个现实中的例子,我以前有个舍友,喜欢玩网游,给自己的游戏角色起了个十分书香气的名字,在游戏里边也是积极上进,每天勤于砍怪升级,很快就成了大神一般的人,在游戏里他为人谦和幽默,乐善好施,于是收集一大波的粉丝,粉丝们喜欢跟他组团,推举他为帮会主席……但现实中他却是个头发蓬松、胡子拉碴、大夏天都能一个月不洗澡的人,他的身上、床上总是一股酸臭的味道。关键这家伙长期不按时吃饭,营养严重不良,瘦不拉几的,风一吹就能倒,真的是看不出半点英雄的气概。

我这位舍友就是现实与网络脱节的一个典型,像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像网恋之后的见光死,美颜镜头下的各种网红,变声器下的各种主播,打着写作名头的各种灌水社区……数不胜数。各种虚伪、欺诈,就算网络实名制的今天,你也避免不了杭州小女孩被骗走这种匪夷所思的事情,所以网络上的事,你认真就输了。

在这虚幻的时空里,写作也同样不必认真。原因种种,也许写得挺好,但热脸贴了冷屁股,也许写得狗屁不通,去被所谓的人气捧得忘乎所以。也许昨天还是热门,过几天就打入了冷宫,这种大起大落容易让人心灰意冷,所以敷衍、玩世不恭、玩笑打趣才是正途,这样即使被人指摘了,你也可以冠冕堂皇地说,我就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我写得咋用,要你管?

否则你看众多一开始信誓旦旦的用心写作的人,写着写着就没影了。每天保持一篇高质量的文章是不太容易的,估计专业的作家也不能做到每天一篇能登报的文章吧,可有些人就是这么要求自己,可越写越没自信,然后干脆自我否认不写了。其实吧,这不是这些写作者们的错,错的是太相信这个网络了。网络很多时候会把你带偏了,日更也好,周更也好,这不过是些噱头,跟你的写作技能没啥关系。网络写作更多的是锻炼一个人的心理素质,脸皮薄一点,你就立马玩完。所以有时候不如以退为进,有些句子不通,有几个错别字,表达混乱其实都无所谓的,有些东西写出来就是要招人骂的,这是营销,骗流量的,如果你不小心躺枪,也不用在意,网络世界就是这样的。

总设计师曾说过一句话,叫“不管是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老鼠是什么,大家自己想,所以先别想着自己想成为什么,而是先考虑自己能不能坚持下去,看自己能不抓不到老鼠,理想再丰满,也抵不住现实的骨感。网络上的虚虚实实不过就是为了流量,人气、人设,网络只是一个工具,而不是你的目标,所以网络上的事情,不必当真。包括你在的写作。

【越努力,越无力】

今年春节的时候,我给自己定了个目标,就是一天写一个鬼故事,一天写一个,写满365天。可断断续续写了差不多20来篇,就黔驴技穷了。说没东西可写,其实是没什么东西值得写,我看了很多所谓的鬼事故,包括《聊斋志异》、《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斩鬼传》、《钟馗传》、《除妖记》、《太平广记》等古典名著,斯帝芬金的全集,《呼啸山庄》之类的外国名著,各类恐怖体裁的电影……总结下来,鬼故事写写就变成人的故事了,比如《聊斋》中的各种人鬼情未子,并且这些作品里都是以叙事以主,对恐怖场景刻画,恐惧心理的描绘也是一笔代过,基本上需要自行补脑,如果读者没有当时社会背景的代入,就不觉得这种鬼故事有什么可怕,不过是人类情情爱爱的延伸,这里边唯斯帝芬金大师,使有现代创作的表现主义,气氛营造得非常捧,即使没有类似经历的人,看了也会心惊肉跳。

我想写的是中国式的鬼故事,不过目前还读过相关系统的鬼神理论的著作,目前只在《地藏金》里看到过地狱的描述,不过,中国的鬼神涉及佛道儒三家的东西,体系太过庞大,三家的经典拿出来都是汗牛充栋的,所以在中国的鬼神道路上真是越走越远,书越读越多,越读越混乱,像《西游记》这种神作,不知道吴承恩是怎么写出来的,简直不可想象。

如果说只是写恐怖的场景,或许还不是很难,无非就是围绕破败、腐朽、死亡、压抑、纠缠展开,但这种东西写多了也就那么回事,据说现在的人工智能都能写鬼故事了,所以光以这种方式写出来的鬼故事是没有灵魂,读个几篇就没有意思了。好的鬼故事不是纯粹的吓人,最终还是从虚幻和恐怖之中来体现人的情绪、表达一种观点。比如《聊斋-毛狐》讲的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故事,《闪灵》中讲的是中年危机引发的血案,《除妖记》就是用鬼神来影射现实。

写作就像爬山一样,半山腰很容易爬上来,你越努力往上爬,发现自己越来没有力气,山坡还越来越陡,然后自己还没什么装备,想登峰谈何容易。前进无望的情况下,如何能安静下来好好写作?

【不懂自媒体】

误打误撞入了的坑,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但写来写去总感觉哪里不对劲,但思来想去不得其解。最近研究了几位热门的作者后似有所悟,如果你参与一个平台,跳不出这个平台本身的束缚。也许你可以将这个平台按个人的意愿用作他途,但终究是非主流,终会被边缘化,最后不得不弃而远之。

平台就是一个大框架,它自身有一个大的方向,就像潮流,你顺应它,才有可能有所建树,然后它才能给予你最大的便利。这好比板砖,板砖的正确用途就是用来砌墙铺路,但你也可以拿来拍人,前者砖厂可以为你批量供应,而后者你只能去路边捡漏了。认识平台的定位,就如同知道板砖的用途。

所以为什么在写东西总觉得不自在,其实就是没搞懂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可不是简单的书写,它就是一个自媒体,可以写只是它的一个基础功能,它的终极目标还是流量。点赞也好,互动也好,只不过是留住用户的一种手段。想在上混什么钻啊贝啊是绕不开的话题,如果强行绕开,对不起可能不太欢迎你。

不过的动机可能表现得没有其它平台那么纯粹,像什么头条啊,公众号啊,一眼看过去就是为流量而生,而却给你其它的遐想,以为真的可以纯粹地凭兴趣而写。我之所以没有其它平台的帐号,其实就是因为不懂自媒体,而觉得是个任意创作的平台。

我觉得是我想错了,真正自由创作的平台是自己的纸和笔,脱离网络上的这些应用,才是真正的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本身仍旧是个自媒体,流量变现正道,有流量它才能生存。而我反将它作为一个发牢骚的地方显然是不和时宜的,就像占着茅坑不拉屎,所以被边缘化也是必然的,人家大可不必为了你这小众的需求而大动干戈的。

忧虑任何时候都可能有的,也许就是来自身的,也许就是来自外界的,写一天算一天吧。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摆脱束缚】

写于2019.7.30
人为什么会忧虑,我觉得就是不能随心所欲,做一件事参杂了太多的目的,然后因为目标不能实现,于是产生忧虑。

我之前写的忧虑就是基于这个一个想法,首先我在努力地给自己定目标,似乎没有目标的写作就见不人似的。既然定目标,于是在选择目标上又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我一本正经地做着各种考量,刷钻OR写字,出名OR自嗨,网文OR艺术……其实这一切不过基于一个现实,就是赚钱或者出名。

当代社会是个功利的社会,评判一个人是否成功,大多数时候是以身家地位为基准的,谁钱多、谁权重谁就是成功人士。这种情绪带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工作要进500强、考学就得清华北大、学艺必须全国闻名……因而,我们在讨论如何写作的时候也是脱离不了这个桎梏,流量啊、出书啊、打赏啊、钻啊、币啊……反正不是名就利。

其实人生有无限种可能,为什么非要在一条道上走到黑。不带任何功利的行为也是一种合理的存在,你想想,每次K歌的时候都会遇到一个唱功极好的麦霸,也许没受过专业声乐训练,也没上过台;每次年会的时候都有一个擅长乐器的同事,但乐器没音准,演奏得还不利索;每次踢球的时候都会有一个牛逼射手,只是因为其它根本跑不动……而这些不过是纯粹的爱好,几个菜鸟甚至都没有入门的人一起嗨,图的是什么——放松、愉快、无拘无束。

所以,也许方法不对,也许不懂套路,也许没东西可写,这些其实有又什么关系呢?如果是想做自媒体就往自媒体上靠;想写软文,就去主动找客户;想内容付费就去专研一门技术……但这些都不是我想要的,我就是觉得挺好玩,不过就是想体验一下当个爬格子的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所有的努力不过是装腔作势,寻求别人的认同而已。

所以无论如何,不用去在意什么是非对错,首先得有精神与思想的自由,然后再谈其它的。要不,每天活得像个机器人似的,还要担心被人工智能给替代了。有机会懒就去懒,有机会散就去散,完全属于你自己的时光并不多,好好珍惜吧。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写于2019.7.24
是个自由创作的平台的,理论上是什么都可以写。但有时候过于自由就是无所适从,今天这个热门,明天那个上榜的,估计有大半的写作者很难把握好内容的度,包括我自己。

我的初衷是写鬼故事,因为我比较喜欢看这方面电影,迷幻、恐怖、悬疑、深情让人着迷,但这个体裁的片子是少之又少,而且大部分经典都来自欧美日进韩泰,国产的也就港台的能看看,别的无力吐槽。所以萌发了自己创作鬼故事的念头,哪怕是自娱自乐,总比看那些像小孩过家家一样的网络恐怖片要强吧。

可是写了半年之后,发现排在热门上还是我过年期间参加活动写的一篇散文,紧挨着的是早期写的几篇童年回忆的散文,尝试了几篇小说,最短的才几百字,最长的才1W2K多字,阅读寥寥,个人主页的热门里的前几页一篇都没有。这现象完全是跟自己的初衷背道而驰,我是个处女座的人,有着轻微的强迫症,我不太喜欢背离自己的意愿的事情,既然写不出好鬼故事,宁愿直接放弃写作。但每天又有几百个阅读量,一些简友不离不弃点赞评论,又让我下不了放弃的决心。或许不一定非得一条路上走到黑吧,不如尝试别的题材呢?

然后我便建立“凡尘”和“小语”两个文集,这两个文集代表着两个主题,一个是记录人世间的男男女女,另一个是记录一些奇闻异事。写这两个主题完全是因为觉得脑子里有不少这方面的记忆,实际上我对这些内容的把控也是没数的,我天生就不太关心这些东西,可能为了自己死掉的小狗而痛哭流泪,而对于某些人的离去而无动于衷。所以此时不知道基于什么样情感把他们写出来,只能想到哪写到哪,如果有天我想起了什么再去改吧。“凡尘”和“小语”也只是我在找到方向之前的过渡,因为涉及的都是真人真事,虽然用了代称,隐藏了地点,但当事人读一遍还是能够感觉出来的,我不打算在这两个文集上太过用心,正好敷衍粗糙的内容可谓限制其传播。

如开头所述,在确定自己的写作方向是很难的,即使确定了方向,能坚持写下去也是很难的,与其纠结烦恼,不如顺其自然吧,反正写作也不是人生不可或缺的东西。写完“凡尘”和“小语”再说吧。

**更新计划**
“凡尘”、“小语”每日一更。
“韩氏鬼话”每周一更。

你可能感兴趣的:(忧虑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