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九月

失业对于我来说是家常便饭,因为每一份工作都是私人企业,不稳定的饭碗随时可能摔掉,所以2018我是一个闲置在家的无业游民,为了使自己不那么没用,我找了一些文字兼职来做,维持家庭的日常开销,也为了支持我的文学爱好。

先说一个好点的消息,就是2017年写的部分小说,在我们衡水文联主办的内刊《衡水文学》做了主推,对于我来说是一份鼓励,坚持着吧!或许真的能改变点什么!

九月我已经重新上岗,觉得是时候给这段无所事事的时间写一个总结,归拢一下内心繁杂的思绪。

1、小说:

在我心里,真正完成的有两篇小说《杀死那只猫》和《旧雪》,都是8000字左右,在字数上属于纸媒风格,在题材选择上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杀死那只猫》这篇小说在初写时定名《房东的猫》,本身只想写一篇四千字以下的小说,准备投给《新青年》杂志,因为该杂志需要的稿件的要求有人与动物这方面的主题,可是在写完之后字数在6000字左右,经过一再删减也只能压缩到5000字左右,也找了几个文友看,有文友提出这篇小说的主题用4000字表达是远远不够的,没有必要为了杂志风格浪费掉一篇好稿,也有文友说很明显的道理这叫削足适履,即使完成也不是什么好作品。

听取了文友的意见,我从六千多字又加入了一些新的想法,最终成稿8000字左右,个人觉得很满意,以《房东的猫》为题投稿了一些杂志,均石沉大海。

一篇写好的小说存在电脑里不放出来见人,总感觉没有心思进行下一步,最终考虑再三以《杀死那只猫》发到了中财论坛,得到了版主推荐和好评,也有很多文友留下了好的评论,但是我需要的建议以及小说的缺点却没有看到,《杀死那只猫》的题目是文友提供,对我来说很宝贵,提升了我小说的档次。

所以我也觉得趋近于完美了,继续以《杀死那只猫》向一些杂志投稿,只收到了《南风》杂志的退稿信,其余均石沉大海。

我细心研究了自己的问题,该篇小说建立在一个虚无的人物关系上,理想派的痕迹比较严重,的确不太讨喜,这也是我最大的问题,写的大部分小说不落地,都是想象出来的人物,因此这里面的人物不能称之为完整的人,读起来让人的感官都停留在故事上,而大部分杂志的需求都是要现实派的作品,人物都是扎根于现实,让人一读就觉得小说里的人物是活生生的人。

《旧雪》这个题目是最先定下来的,思路也是最先想好的,只是欠缺一个表达方式。目前这篇小说还没有公开发表,只在空间发表了几天,再次上锁了,空间文友留下的评论给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个文友说从最开始看不下去我的小说到如今被吸引,原来坚持真的能改变点什么!给了我信心。

我继续投稿,至今没有收到任何回音,我想这篇小说估计是凉凉了。虽然成了残次品,但是我决定不再公开发表,慢慢看书,慢慢学习,我相信会在偶尔一个瞬间灵光乍现,能把它修改成更完美的作品。

《旧雪》算是我落地的第一篇小说,朝着现实派迈进的第一步,虽然没有成绩,但是足以安慰自己,我是能够写传统意义上的小说的。

今年写的作品不多,还有两篇练笔的小说《婚姻即景——直面惨淡的人生》大概2000来字,是从林小白的小说里来的呐喊,仅仅练笔,不过却是落地的小说,失败之处在于太感情用事了,写得有点过,在小说看来这种“呐喊”的方式并不高明;《只为遇见你》大概5000来字,因为接了一份兼职写电影剧情,所以每天至少看两部电影,脑子里有了一个模糊的链接,就是小说与电影的链接,这篇是一个尝试,摆脱按照逻辑写小说的魔咒,以科幻或者玄幻的方式衔接剧情,再以人物心理活动透露人生哲思,这篇小说败在人生哲思表达略显生涩,并没有蕴含出更深刻的东西来,再就是完稿仓促。

除了这几篇成稿的,还有几篇半成品,希望接下来能一一完成,《团圆饭》《当绝望降临时》《作家的疯狂》等等一时也想不起还有哪些了,当然我在自己家电脑里都有记录,相信灵光乍现的那一刻我都能写完,不过都算是有了成熟构思,还没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

2、论文

2018给我最大成就感的就是写了一批论文,得到了还算可观的收入,虽然占据了很大部分写作的时间,但是写论文让我懂得如何疏离自己思绪,也成为了我的一份工作经验,正因为写过论文的经历,让我找到了目前的这份工作。

其实写论文并没有那么高深,因为写论文我读了《动物凶猛》,也深入了解了王朔这个作家,让我认识到了一种写作方式,随心所欲自成一派,能够把文字灌注上自己的为人我感觉这是很了不起的,毕竟我写小说大多数都是伪装,伪装了一个完美的自己,其实伪装真的很容易,真实地表达自我又能把小说的艺术感体现出来是很不容易的,在这要为王朔点个赞!

同时我了解了苏童这个作家,知道了《妻妾成群》这个作品,了解了象征、隐喻等写作手法在小说中应用所表达出来的效果,这部作品整体所呈现出来的主角与配角之间的映射很值得学习,当然这部小说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我只看了电影版,有机会一定要花时间把小说读完。

貌似只接触了两篇关于文学的论文,锻炼了我的理论能力,也拿到了实打实的好处,但是写论文写完是比较容易的,但是后期的修改很折磨人,运气好了能给你加点钱,运气不好你要翻来覆去的修改,高峰期那段时间感觉写论文都要写到吐了,拼命告诉自己看在钱的面子上继续跟这些没感情的文字打交道。

说说写论文的方面化学、音乐、航空、财经、法学都有涉猎,这充分证明了我是个人才!哈哈,自恋一下。

3、其他

除了写论文,我还写了一系列情感、娱乐、历史、影视评论及剧情稿,都是千字文,稿酬也就10元左右。写这些类型的稿子有种做作业的感觉,基本上每天都要一两篇,长期坚持写稿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不似平时的写作那般自由,有灵感了才写,但是好在这些稿子有固定的收入,虽然一篇稿酬看着不以为然,但是日积月累,一个月能买一件好衣服了。

最重要的是要说说历史,可以说对名著不感冒的我,通过写历史把《三国演义》《水浒传》吃得深入了一些,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也逐渐领略到了名著经典的魅力所在,所以对于一个喜欢畅销文学、快餐文化的我来说是一件幸事。

4、读书

为了能吃透纸媒的风格,我从网上了买了几期《青年作家》《都市》杂志,把里面的小说都通读了,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始于夏日》和《默契》。

《始于夏日》算是一部中篇小说,两万多字,写了一个做人情妇的女人对爱情产生了奢望,这样一个女人的确是很有写头,我喜欢它的语言和叙述,很稳,这正是我要学习的,要把情感控制得当,少一些感性,再多一些理性。

《默契》是短篇小说,七八千字的样子,写了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有了出轨的心思,写他的心理过程,从远远观望那个女人再到走近她搭上话甚至一起吃了一顿饭,他的龌龊心思也随着渐渐走近这个女人消失,我喜欢结局,下了一场雪,正如这个男人的心变得洁净通透。

这两篇都是我喜欢的风格,我还读了许多小说,最终有了一个领悟,小说不是写故事,或许是写一种心思,写一种社会人,我发现小说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是小说,或许我们平时聊天,工作都能写一篇小说,因为那些能够引起思考的事物都是小说。

在豆瓣读了一篇小说忘记了题目好像叫《余泡泡》,我喜欢里面的真实,喜欢里面所蕴含的深意,人到中年面临诱惑和死亡该怎么办?这篇小说以一种很巧妙的写法,把你引入他的迷宫里,你开始一直以为他想写余泡泡的死,到最后你才明白他是要写女主的出轨,因为余泡泡的死及时回归家庭的这么一条线索。

期间迷恋了六六、滕肖澜两位作家,喜欢六六对心理的刻画,推荐《一袋面》和《钻石》,喜欢滕肖澜那种在平凡中提炼出深意的作品,她的小说都在讲很平淡的事情,什么高潮之类的几乎看不到,但是你读完总有种特别的感觉,好像这就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推荐《百年好合》《十朵玫瑰》,大家都可以看看他们其他的作品,我所推荐的基本上都是对我形成影响和震撼的作品。

再推荐一篇吧,翟妍的《清芽》,这篇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呈现,画了很大一个圈,你跟随着主角一直走一直走,最后发现走回来了,大概因为日记的方式比较有真实感吧,最后的结局虽然有些巧合的成分,但是无巧不成书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你所领略的是画圆的过程,你看到了一个小镇的故事,人物命运起起伏伏,最终发现男主再婚娶到的妻子正是这个故事里一个微不足道的人,不得不感叹一句,世界很大又很小!

最后说说《情人节最后一束玫瑰》,连同作者的创作谈我一起看了,构思她也是一早就有的,因为参加了一次写作培训课程一下子通了,知道这篇小说该怎么写了,我想或许我们每个人都是这样的,欠缺一场学习。

喜欢这篇小说的原因是因为它里面讲的是一类人,非常有社会意义的人,离婚女人该如何走自己的路。这篇小说的成功之处在于她把一个离婚女人的迷茫都写出来了,女人是感性的,她渴望玫瑰,偏巧那个自己决定携手走下半生的人是个不解风情的男人,他的眼里只有金钱和利益,她将自己下半生的幸福都牵系在一束玫瑰上,可以说把一个女人的痴傻都表现出来了,真的很赞!离婚的女人在所有人眼里是失败者,她们所能选择的就是找个差不多的人过下半生,包括小说中的母亲也是这样想自己女儿的,正因为如此,所以离婚女人自己内心也产生了动摇,她不知自己是否该听老人言,还是该听从自己的内心,所以花店里的那一束玫瑰变成了她做决定的赌注,可笑、可悲、可叹!

读了这么多是有所得的,由于时间匆忙,把读过的一些留下深刻印象的都简单说了一下直观感受,按理说应该按篇都写一篇赏析的,这才是读书的态度!

暂且就这样吧!写一个总结,就像是洗了一个热水澡,心情很舒爽,头脑也很清晰。掏空了、理清了乱成团的思绪,继续走接下来的路,正如早上的说说里所说,耐得住寂寞,经得起人事,受得起打击!

你可能感兴趣的:(写在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