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周的主题是“一元、二元和三元关系”,今天是加餐时间,我要谈的主题是 “ 三角化:关系中的权力游戏 ” 。
昨天内容的结尾处,我留了一道思考题:你如何看待挑拨离间?
我相信如果没有昨天的讲解,大家一定会觉得,挑拨离间是最坏的事情之一,干这种事的人,简直是罪大恶极。世界上太多问题,就是这种挑拨离间的人搞出来的。
用复杂的三元关系消化“坏”
通过昨天的讲解,也许你会发现,“挑拨离间”可能是试图将二元关系不能处理的“坏”,投射到三元关系中,然后用复杂的三元关系来消化这个坏。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画面,我和你面对面站着,距离很近,我向你表达了一个不满。这个不满就是我们关系中的“坏”,它像一把利剑刺向你,你还不能躲闪,那你必须要具备超高的本领,才能接住这把利剑。然后,你面临的问题就会是,是该把这把利剑还给我,还是你用高超的爱的能力把它化解掉,然后再还给我一个好东西。
二元关系的张力,常常就是这么大。
刚才说的是关系中的“坏”,关系中的“好”也一样。如果我把对你的好和爱直接地传递给你,你可能会被融化,而这也意味着,你的自我要消失,可你没做好自我消失而后两人合一的准备怎么办?
所以,人们需要第三者,需要“我”、“你”和“他”。这样一来,问题就不再是两个人之间直来直去地表达了,可以迂回绕弯了,可以分散力量了,张力就变得好处理了很多。
各种挑拨离间,或者复杂的三元关系争斗,也是因此而生,它是因为人的心灵不够强大所致。人的内在心灵和外在关系是互为镜子的。
我的一位来访者,她母亲去世后,父亲再婚,娶了一个厉害的继母。她和继母之间曾有一段友好时光,但很快变得有了敌意,于是她和继母都去找她父亲寻求支持。
这种时候,得有这样的原则:一,强者让着弱者,因为强者有更多的资源和心力去处理关系中的“坏”;二,作为第三者,要起调停的作用,去化解另两个人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减轻他们关系中的“坏”,而不是火上浇油。
但是,这位父亲的做法,就违背了这两个原则:第一,他没有明确保护女儿的意识,而是惧怕妻子闹事太厉害,所以反而在这个三元关系中倾向于去压制女儿;第二,女儿也不好惹,于是他变成,在妻子面前说女儿坏话,在女儿面前说妻子坏话,但把自己说成了是一个“好人”。
所谓的“好人”就容易干这种事,不是去化解关系里的“坏”,而是本能地去表示,自己是好人,而“坏”都是你们的,不,你太厉害,我也不能当你面说你坏,那我说,都是他坏。
但是,这位父亲的做法,也是因为他的父母。在他小时候,他父母吵架,会把他叫过来,让他去做法官,去判决谁对谁错,以及他站到谁这一边。而他作为弱小的孩子,自然比较合适的做法是,在父亲施压时说母亲坏话,在母亲施压时说父亲坏话。中国家庭冲突中很容易这样做,大人冲突,让孩子评理,而最常见最要命的是让孩子去站队。
把二元关系里的问题,放到三元关系中去处理,并且逼迫第三者去评理或站队,这种现象可以称为“三角化”。
三角化的种类非常多。有了这个概念,很多事情我们也可以看得更清晰。三角化可以说无处不在,任何时候,当我们想拉一个人为二元关系评评理时,就是试图将关系三角化了。
卡普曼戏剧三角
三角化中,善于战斗的人,会想办法为自己拉队友,也就是扩大我方阵营,削弱敌方阵营;不善于战斗的人,容易削弱我方阵营,把更多的人划到敌方阵营中。
比如我的一位朋友A,她有两个好友B和C,但B和C的关系一直很一般,后来俩人还彻底反目成仇了。然后A发现,B不理她了。她去问B怎么回事,B说你明明知道我和C绝交了,你还和C做朋友,那就是没把我当回事,我们的友谊到此为止。A觉得B真是莫名其妙,也觉得被她威胁了,于是干脆就和B不来往了。
A说,这是B的一贯为人风格,那就可以料想,B的世界会越来越小,她终究适合一元世界。
在三角化中,最常见的一个游戏是,把三元关系中的三方变成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最初提出这个概念的,是美国心理学家卡普曼(Karpman),这个游戏也因此被称为“卡普曼戏剧三角”。
卡普曼说,所有人际关系的互动中都藏着这个戏剧三角,这是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三种角色,因此人会构建这样的关系。虽然有人容易喜欢一种固定角色,但其实大家都会在这三个角色中不停互换位置。
卡普曼三角,还存在于所有的童话故事、电影或连续剧中,只要有人类的故事,就会有这三个角色。
迫害者,贬低别人,把别人看得较为低下,并掠夺别人;
拯救者,也把别人看得低下,但他会去帮助对方;
受害者,认为自己低下,有时寻求被迫害,有时寻求被帮助。
怎样才能从这个戏剧三角中跳出来呢?卡普曼认为的解决办法是:具备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为什么会是这样一个答案?因为三角化游戏其实是貌似活在三元关系中,但只是在借助三元关系,来消化二元关系乃至一元关系处理不了的“坏”。
我们昨天讲过:
当你觉得,世界上只有你是好的,这就是一元关系;
当你真正觉得,另一个人也基本上是好的,你就进入了二元关系;
当你真正觉得,一个复杂的三元关系中,你们三个人基本都是好的,这就意味着你进入了三元关系的世界。
那么自然的,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以及和你们相关的第三方都是好的,自然就从三角化游戏中脱离了出来。所以说,一个人先爱上一个异性,再和这个异性生养好一个孩子,这个从一元关系到二元关系,再到三元关系的人生游戏,是极为根本的关系模式。
今日得到
人们需要第三者,需要我、你和他。这样一来,问题就不再是两个人之间直来直去地表达了,就可以将二元关系不能处理的“坏”和“好”,投射到三元关系中去消化,二元关系的张力就变得好处理了很多。
冲突时,得有这样的原则:一,强者让着弱者,因为强者有更多的资源和心力去处理关系中的“坏”;二,作为第三者,要起调停的作用,去化解另两个人之间的冲突,也就是减轻他们关系中的“坏”,而不是火上浇油。所谓的“好人”,容易本能地去表示自己是好人,而不是去化解关系里的“坏”。
把二元关系里的问题,放到三元关系中去处理,并且逼迫第三者去评理或站队,这种现象称为“三角化”。三角化中,最常见的一个游戏是“卡普曼戏剧三角”,也就是心理游戏中的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三个角色。卡普曼说,所有人际关系的互动中都藏着这个戏剧三角,大家也都会在这三个角色中不停互换位置。
卡普曼认为,从这个戏剧三角中跳出来的方法是:具备和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因为三角化游戏其实只是在借助三元关系,来消化二元关系乃至一元关系处理不了的坏。当你觉得你、你爱的人以及和你们相关的第三方都是好的,自然就从三角化游戏中脱离了出来。
推荐阅读:
关系17 | 关系层次进化的关键
关系16 | 从一元关系到三元关系
关系15 | 无回应之地,即是绝境
用户留言
进化
552 赞
谈谈我是如何处理我妈和我老婆之间的婆媳关系,只要她们有矛盾,首先:我都站在我老婆这边,我觉得我老婆嫁给我,要融入我这个大家庭,还要为我生小孩,生个小宝宝还要随我姓,我老婆是弱者,我必须保护她,不让她受委屈。其次:我要评判发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细节要说清楚。再来分析是谁做的不好?以后要注意什么?如果是我妈不对,事后我会单独与我妈沟通,假如是老婆不对,我也会单独和她沟通要求以后要注意什么。我就是用这种方法去协调家庭里关系,我觉得妈妈媳妇都是好的。现在我们家非常的和睦。
9月28日 18:31
某萱
218 赞
啊突然想到女生之间迅速亲密起来的方法之一就是说第三个人的坏话呢。。。以前以为只是因为拥有共同的小秘密,今天看来还有“他”背负着二元关系的坏的原因。
9月28日 18:16
拖出去斩了
205 赞
早上《北大经济学》的薛老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可以选择重生,你愿意选择生活在哪个年代?我答,我觉得现在这个年代就很好。互联网的发达,给我们带来与各个名师随时学习的机会……自从跟随武老师学习心理学以来,我的人生洞开了新的一面,再也不觉得生活那么苦那么累,无论以前经历过什么,以后还将经历过什么,对我来说那都曾是对过往的体验,都是对未来生活的探索,生活的每一天,都是那么的美好!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热爱生活、敬畏生命、珍惜时间。尽管武老师的课有些我还听不太懂,还不能深入理解,但这也恰恰是吸引我的地方。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与期待,因为有老师与专栏的存在,这份生命真美好!
9月28日 18:05
Echooo
87 赞
我的闺蜜是一个十分活泼开朗的人,她的朋友很多,以前我老是会嫉妒,觉得她对我来说是唯一的好朋友,但似乎我对她来说根本不重要。不过现在不会这样了,人都是不断成长的,关系不可能一直停留在二元中,我现在很乐意和她以及她的朋友一起玩
9月28日 19:21
Shellingford Holmes
81 赞
很多夫妻吵架愿意找第三人评理,或者当众吵架,我想这可能是寻找拯救者,又或者是一种“被观看”就是“被拯救”的隐喻。把两个人的事情变成大家的事情。让大家参与进来,接受双方无法接受的恨意,认为双方身上不合理的部分,一旦被观看了,就变得合理了。
9月28日 18:21
学习学习再学习
78 赞
三元关系中最常见的是婆婆,儿媳妇,儿子。婆媳都在争抢儿子的爱,都觉得这个男人是自己的。作为儿子,最好是调解,而不是去火上浇油。作为儿媳,我之前和婆婆关系一度紧张,幸好老公经常中间说好话。后来自己心灵成长后,收入增长了,逐渐让着婆婆,嘴巴甜,经常给她买衣服,关系就逐渐缓和了。现在我经常对他们说,都是一家人,有什么好计较的。
9月28日 18:34
脆皮甜瓜
66 赞
今天的课上说“当一个人先爱上一个异性,再和这个异性生养好一个孩子,就是一个从一元关系到二元关系,再到三元关系的人生关系模式。”而我体验的过程是,一直到当我有了孩子,我的世界才开始变成二元关系,而当意识到需要满足孩子的需求,让她意识到有父亲,奶奶,姥姥等等其他人对她好的存在,我才开始意识到世界是三元的(当然也借助于听了武老师的课)。而在整个过程中,我经历的感受是,当我的男友变为我的老公,我所感受的都是他对我的关照和好,我所做的只是接受,而付出只是基于对他给予的平等对换,这让我也一直在质疑所谓的“爱情”到底是什么。那个时候,我的世界也许就是一元的,自我的。直到有了孩子,本能的,我对孩子全身心付出和对孩子全盘的认可,让我体会到我的世界开始二元化。然而,此时家庭中的更多角色因为孩子的出生而进入到我的世界后,平衡被打乱,冲突不断。这就是其他关系对我所建立的二元世界关系的挑战,我自然是不接受造成的。随着孩子的长大,我开始意识到家庭中的任何角色都有利于对孩子的成长,我开始意识到在我和孩子的世界中,需要欢迎其他的角色进入,并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需要将这些角色营造成好的角色。此时,我心中的三元世界的关系意识才刚刚开始建立。家庭也瞬间和睦了很多。而现在通过学习,我对家庭关系的稳步成长充满自信。通过思考,我想说我的关系建立模式是,“当我生养了一个孩子,我的世界开始二元化,而当孩子的需求变大,我的世界才开始三元化。”也就是说,我在生娃前,一直是处于只有自我的一元世界中,一直是被爱,被关怀的人。我很幸运的是,我意识到我需要组建我的三元关系模式,并以此放开自己,开始接受身边的各种人,各种好与坏,我的状态也好了很多。我想和我同感的人应该不少,这也许就是现今很多人对爱情找不到感觉,组建家庭后会出现婆媳关系紧张的原因吧,说出来和大家共享。P.S.听了此课,我忽然理解了《巨婴国》一书中的要议,当初的我也就是巨婴一枚吧,现在我几乎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成长,谢谢武老师!
9月29日 16:35
我是谁,我要去何方
58 赞
像婆媳不和关系就是二元关系中\"坏\"的关系,投射到第三方的表现,丈夫,妻子和母亲有构成了\"三角化\",丈夫不应该过分偏袒一方,而应该化解他们之间的关系,减轻他们关系中的\"坏\",听过隔壁熊老师说过化解婆媳关系的招数:给母亲面子,给媳妇实惠。让他们之间看到更多对方的好,才能化解\"坏\"关系,进入三元关系。
9月28日 18:20
小安
50 赞
戏剧三角,比如一些电视剧中的剧情,女一是受害者,女二是迫害者,男一是拯救者。女二通过一系列手段产生放大男一女一从的二元关系中的坏从而将二元关系拉到三元关系。而结尾是女一男一克服种种困难即消灭三元中的坏进而升华而二元关系。通过那些坏的概念产生而消灭,反而使他们结合的更加紧密。
9月28日 18:41
Annie
35 赞
一直就听说三人关系的友谊是最稳固的,俩俩之间产生矛盾第三者就能出来调停。看了这篇文章有了更深的了解,三元关系确实能调停很多的好与坏。配合我个人的经历看,也是觉得很符合的,我经常会产生三人小团体的友谊,然后从来没有产生过要跟谁绝交的戏码,友情很稳定,最多就是不同阶段自然从生命淡去而已。
9月28日 18:29
妮儿
34 赞
一个人嫁到外地,开始很不习惯这里的生活习惯,风土人情,偶尔也会出现婆媳之间的不愉快,老公就会站出来说婆婆平时总是夸我,要他多让让我,听到这些心理会暖暖地感激婆婆,我如果和老公之间有矛盾了,婆婆就会骂她的儿子,然后安慰开导我,结婚十多年了,我,婆婆,老公我们一直相处的很好,这也许就是老师所说的三元协调关系吧!
9月28日 23:24
奇迹杨
30 赞
三角化游戏居然只是在借助三元关系,来消化二元关系乃至一元关系处理不了的坏。那三角恋中的是是非非应该怎么去理解呢?
9月28日 18:17
作者回复
请关注明天的问答:)
9月28日 18:20
彭文峰
29 赞
真真感慨,人是好复杂的一种生物,也使得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复杂难懂,各种人情世故,悲欢冷暖。不过,也挺有趣。能把这些关系搞清楚,也蛮有成就感的。更重要的是,了解并接受人和人之间必然存在这些“好的坏的”的关系,以后碰到的时候才能更坦然,更会积极面对。
9月28日 18:15
梁东杰
22 赞
在处理三元关系时,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真心认为其他两个人都是好的。这样才算具备处理这种关系的能力,可以真心去化解那两个人之间的矛盾,而不是对着其中一个说另一个的坏。作为强者,要让着弱者,而不是寸土必争。我平时很少会主动处理这种三元关系,但是也会碰到矛盾的双方向我诉说对方的不是。我的做法通常是附和他们,因为我渴望做一个“好人”,而对他们是否可以化解矛盾,却不那么在意。我也觉得我不是个强者,他们之间的矛盾我处理不了。记得父母也会跟我说对方的坏话,还强行要求我站队,妈妈老是说我跟奶奶这一系亲,跟姥姥那边不亲。我以前会很容易受到影响。现在则更有意识,当他们这么说的时候,我告诉自己,我不是单独属于哪一派,双方这边都是我的亲人,该怎么对待就怎么对待。
9月28日 19:25
甜小腻
22 赞
听完今天的课,好像明白了点儿什么。我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亲密关系。虽然我不伤害第三个出现的人,但是的确不适应。在七月份,我觉得自己需要更对地球人打开,所以组建了一个三人小组,我们相处的很好。彼此都觉得从这个“组织里”获得很多生命的能量。我甚至会在这个三人小组里面释放自己的攻击性。现在我就在想,为什么冥冥中,设定了三个人。这应该是走向这个世界的第一步吧。
9月28日 18:09
迷途中的小白羊
20 赞
武老师这次的课刚好解答了我最近几年关于家庭关系的最大困惑❤!随着大学毕业到开始工作,最近几年我越来越多地感受到父母关系对我的困扰,我一直把这些当作负能量和情感垃圾,躲得远远的。但是,爸爸总是强行将我拉入他和妈妈的关系中,每当他们有矛盾我妈选择冷处理时,他就疯狂地通过电话等方式对我施压、拉我入他的阵营,命令或者祈求我给妈妈施压。他变成受害者,我无形中被迫充当了拯救者的角色,而我妈妈自然就成了冷漠无情、对丈夫没有爱意的施虐者。但我妈妈明明是个充满爱意、贤惠持家、活力四射的女人!我的爸爸在关系中也并非像他所说的那般无助可怜。仔细观察会发现这其实是我内心极度缺乏安全感的爸爸自编自导的关系剧! 当他们关系较好时,我会对他们充满爱意和依恋;而当他们关系紧张而我又被强行拉入时,我感觉到自己被操控,我会排斥接到爸爸的电话,或者通完话后会有愤怒、失望、无助等负面情绪。更可怕的是这段时间我也不像以前那样跟妈妈无比亲密了,甚至有时我能感觉到自己对爸爸的恨意。但我知道爸妈非常爱我,我也很爱他们,我的反应和处理方式常常让自己在事后陷入自责愧疚的情绪。 武老师的课让我明白了爸爸的心理动机,可以一定程度上理解他,而不会像以前那样觉得自己是在被操控、被利用。武老师说作为第三方,要去化解关系中的坏,但是具体要怎么做到呢?尤其是在感觉自己无能为力、只能躲开的时候?
9月29日 16:45
作者回复
你可以不去理爸爸,让他从三角化游戏中变回到二元关系。或者谁和你联系,你就说第三方好话,当他的三角化努力失败后,可能会停止这个游戏。
9月29日 18:03
卖女孩的小火柴
19 赞
三元关系中最理想的状态是觉得三方都好,但是人本身是自恋的,所以往往会认为自我要好于其他,于是就有了拯救者者、迫害者、受害者的卡普曼三角。归根结底,三元关系是建立在二元、一元关系的基础上的,而且很多时候是为了转嫁二元、一元中的“坏”,所以只有从一开始一元关系和二元关系都能够健康发展,才会有更和谐的三元关系。而一元关系和二元关系多是在家庭生活中特别是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就开始建立起来了,由此可见这就是为什么老师一直在强调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因为原生家庭预示着一元、二元关系的建立,只有很好的原生家庭,才会有可能更好的与社会交际的三元关系。
9月28日 18:21
Aiwa_Li
17 赞
生完孩子婆婆来帮忙带孩子,婆媳矛盾日益加剧。老公在我面前说婆婆的好,说我的不好。在婆婆面前说我的好,婆婆的不好。老公看似在其中做了“坏人”,其实是牺牲自己,让我和婆婆看到彼此的好处。之前不理解为啥这样做,原来这就是他的聪明之处,让我俩学习看到对方的好。现在也逐渐认识到婆婆的好处,婆媳关系比较融洽。现在婆婆来我家,也可以相处的不错,顺利从二元进化到三元。这也回答了我昨天的疑问,好开心,自己找到答案,不做伸手党。之后慢慢思考和父母的关系,还有和朋友同事的关系。
9月29日 10:39
飞鱼
15 赞
不得不再次感慨,这199花得太值了!感觉重生了一遍,通过读这个专栏,改善了我与我老公的关系,现在又有望改善我与婆婆的关系!
9月28日 19:37
王斐
15 赞
其实,单位里的关系周旋,就是三元关系,在这样的关系中生存下平,心灵得以真正的淬炼与成长。
9月28日 18:27
安佑
14 赞
一直对背后说人长短持反对态度,可现实中自己也有这样的冲动,正所谓‘谁能背后不说人,谁又背后不被说’,到底应该怎样跳出这该死的怪圈?学习了今天武志红老师的课程,彻底弄清了其中的原因和应取的态度,谢谢武老师。
9月28日 19:21
唐古特大王
13 赞
再看了一遍,看懂了一点,三元关系中的\"他\"不一定是一个人,可能是多个人甚至一个渠道,因为建立关系的过程关键还是在于两个人的互动,当两个人互动过程产生的好和坏会寻求第三个\"他\"来调停,这个\"他\"甚至可能是朋友圈,我开始觉得秀恩爱也是一种三元关系的调节了,但是这个第三方的职能最好是善意的,并且能帮助化解二元甚至一元关系中的好坏。每个人无时无刻都处在三元关系在,有可能随时成为迫害者,受害者或者是拯救者,但无论在几元关系在,心理学告诉我们,我们重要的是培养能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从一元关系的孤独走出来,合理化解二元关系中的巨大张力,这样三角关系就不会被建立,但我们依旧会形成这样一个认知,我你他大家都是有好有坏的,我可以和你建立起联系,有的还可以建立亲密联系。
9月28日 19:51
阿兰
12 赞
我明白了,是不是有人让我调架,应该这样做:照顾弱者,尽量让双方都感受到对方的好,以化解对方的坏,而不是火上浇油。和别人聊天,涉及第三者时,也一样。不知道我这样说对不对。
9月28日 20:07
添
12 赞
武老师,你对生活的洞察,主要是来自自己的生活体察,还是心理学知识运用。很多次看你的文字,隔着屏幕都能感觉到你的犀利。之前很多年一直默认扮演受害者的角色,整个世界都好像在和自己作对。这样的体悟今年上半年也有过一次,笑来老师的文章有次写到,什么样的人活在什么样的世界。看到之后莫名感动,就像是对前面几十年做了一个精确总结,和对将来的一个美好期待。
9月28日 20:00
蜕变的蝴蝶(HGH)
12 赞
我这样理解不知道对不对。我与老公冲突不断,关系进入紧张状态,这时我找个咨询师做咨询,我与老公的关系有所缓解,那我,老公和咨询师也算三角关系吗,通过咨询也在处理二元关系中的坏吗?
9月28日 18:18
慢魚
12 赞
写作课时老师教的一种凸显戏剧张力的方式就是三角关系,通常冲突到最后很难以喜剧收场;我想是因为大部分旁观者、也就是观众都有三角关系经验,容易代入拯救者或是被害者吧?而老师提的能把“坏”净化成好、能把混杂的三元关系理清回二元关系,相互充满爱的人还是少吧?我们大部分都还是吃瓜、看戏群众吧?
9月28日 18:16
文易
10 赞
本课我被击中:爸爸妈妈一直关系不是很亲密,我在他们中间扮演着拯救者的角色,拯救总被欺负的妈妈,批判欺负人的爸爸。其实,我错了,不能总批判爸爸的错误,应该试着让他们相互理解、关系亲密起来才好。
9月29日 17:43
woomytown
10 赞
我的关于化解三角关系的心得:有个同事总喜欢说我的在别人那里说我的坏话,有时甚至当着我的面挤兑我,我以前一直认为有涵养的人不应该和小人计较,不予理会,不争辩,也不和人解释。慢慢把自己退到一元世界里了。后来猛然觉知,努力和大部分的同事搞好关系,现在几乎每个同事都比较喜欢我,而那个老说我坏话的同事也收敛了很多,因为别人都认为我是好的,不相信她的坏话了。有一次当着我的面挤兑我,我好像也没以前那么委屈和愤怒了,只默默和她对视了一眼,她就不做声了。
9月29日 10:41
五月晴
10 赞
武老师,学习了本周课程,有对二元关系和三元关系有如下感受,您看看是否能你解释通。其实我们周围不少所谓的三元关系,只是在二元关系上生硬引入第三者,但这种三元关系是种非健全的三元关系。比如,很多夫妻关系不好时就生孩子,目的是通过引入孩子解决夫妻二元关系中的恶。但是没有意识到孩子这个“他”是个是“双刃剑”,甚至有对原有夫妻二元关系的破坏性。特别当孩子成为需要关注的中心,而夫妻无法同步关注孩子时,丧偶式育儿模式容易出现。当母子二元关系取代夫妻二元关系时,原来的夫妻二元关系就更容易恶化,甚至趋于崩溃。此外,挑拨离间更多也是引入第三方,建一个三元关系的壳,实际是借助损毁现有二元关系,建立新二元关系。所以,我感觉生硬将二元关系拖入三元关系的,不仅无法建立健全的三元关系,还容易破坏原有的二元关系,甚至退回一元关系。
9月28日 23:26
汤汤
9 赞
本来想把“关系18”留到明天的,没忍住!明天肿么办!回想自己,在学武老师的课程前,在三角中可能会出现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回去化解、调停、减轻“坏”。一方面也会玩一些“小把戏”来突出自己的“好”,把“坏”投射给别人。所以判断自己应该处于混沌的元世界中,慢慢学吧。每一课就像一个台阶,学的越多就上的越高,回头看看过去,那些曾经的巨石其实只是沙粒,那些纠缠的丛林也会变成绿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