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的是,我不是一个推理迷。
但是,最近一段时间,自《白夜行》之后,我便一口气看了东野圭吾近十本小说。令人印象深刻的不仅仅是小说中缜密细致,跌宕起伏,出乎人意料之外的剧情和写作手法,更重要的是他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与思考。
看过不少的侦探小说,比如前段时间红极一时的《他来了,请闭眼》,相同类型的书很多,大多数的重点都在于如何破案,如何找出真凶,当然其中还会穿插一下诸如爱情之类的情节去吸引年轻人的眼球。去年的暑假我在公交车上看完了这本书,里面的情节什么的已经很模糊了,唯一残留的一点印象就是那些浮现在脑海里能令人作呕的尸体或是杀人的手法;我从小就开始看《名侦探柯南》,但是从来不敢一个人看,因为会害怕,这跟看鬼片的时候担心贞子从电视里爬出来无异。
相比之下,我还是更喜欢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内容时而令人绝望,时而又温情脉脉,基本上每一篇要么是关乎亲情,爱情,要么是揭露现实社会。除却他那将不合理即为合理的行文套路,深深吸引我的是文中所流露出的感情。
No.1《彷徨之刃》
正义存于人心底,还是空洞的条文中?
法律保护的是受害之人,还是凶手?
无辜少女惨遭人凌虐杀戮,在丧女的悲痛面前,世间有哪个父亲不悲怒交加?
长峰重树亡命天涯,发誓要为女儿报仇,要血债血偿!
苍白的法律与复仇的渴望激动长空,那把彷徨之刃将刺向何方?
1 故事是这样滴
女儿绘摩的尸体在一个废弃的小区浴池中被发现,父亲长峰面对自己心爱的女儿惨死的现状却无能为力。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装有杀人犯信息的匿名信,他按照信上的指示前往调查,却发现了自己的女儿是在遭受了两个少年暴力的性行为甚至注射了毒品的情况下被虐杀的。他难以控制自己内心的痛苦失去理性的他杀掉了正好外出归来的敦也(两个少年之一)。之后,他开始了寻找另一个共犯的道路。
我们都不是圣人,没有办法面对自己最亲爱的人惨死却能冷静从容,无动于衷的。所以从头到尾,我都是支持长峰的,哪怕他的做法于法不容于理不合。在社会众人的眼中,他们很难接受长峰杀人报仇的做法。每个人几乎都说着“可以体会他的心情,却无法认同”,“虽然可以理解,很可怜,但杀人终究是不对的。”不得不说,他们之所以这么大义凛然,是因为悲剧的受害者不是他们,所以他们无法体会那种痛苦。东野圭吾在写文章的过程中也是偏爱长峰的,虽然最终仍旧没有复仇,但是到其对少年法不完善问题的批判。文中的另一个受害者“千晶”,是被强奸后自杀的,在她的父亲鮎村得知女儿死亡的真相后,也同样无法忍受丧女之痛,希望采取一切的手段杀死凶手。
2 子不教,谁之过?
快儿,诚,敦也,也就是小说中的三个少年,他们三个人是初中同学,从小便做了很多的坏事,相继在高中休学后,恐吓,盗窃,勒索,强暴就变成了家常便饭。坏事做尽的他们却从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多大的过错,或者说有什么强烈的罪恶感。
快儿和敦也二人经常一起强奸无意中盯上的女孩子,他们把女孩子当做猎物和玩具,毒品,迷药无所不用,甚至将强暴的过程录制下来用于威胁被强奸的女孩儿。敦也有暴力倾向,因为经常在家殴打自己的母亲。而诚是一个胆小懦弱的男孩,因为害怕快儿的报复而不敢背叛和违背他的意思,因此也成了他们犯罪的帮凶。即使警察知道了快儿他们杀人的事实,却还是帮忙隐瞒。他被学校开除后便无所事事,从来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快儿是三个人里最坏的一个,也是所有悲剧的主导者,当得知绘摩被自己杀死以后,他并没有感到罪恶和后悔,而是想办法抛尸,然后躲了起来。因为不想坐牢,所以选择一直逃亡而不肯自首。他丝毫没有悔改的意思,直到小说的最后,他竟然还拿路边的女孩子做人质。
为什么他们会如此地肆无忌惮?
我想,一方面是父母的漠视,另一方面就是法律的保护。
敦也的父亲对自己的孩子一无所知,而他的母亲,因为害怕被儿子殴打所以让他搬到了外面独自居住。直到证据就摆在眼前,她还是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杀了人,坚持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善良的,是无罪的,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交了一个坏的朋友。
快儿的母亲在得知自己的孩子将绘摩先奸后杀并逃跑了以后,嘴里还在一直说着,一定是哪里搞错了,这是毁谤之类的话。并且在得知快儿躲起来以后不但没有劝他自首,反而给他的信用卡账户打钱。
而诚的父亲呢,平时对孩子漠不关心,经常的责备谩骂使得诚不敢对父亲坦露真想。在知道自己的儿子也参与了这次杀人案件,他便想方设法的希望可以通过“坦白”的方式让自己的孩子脱离干系。
至于法律,首先解释一下,日本《少年法》第二条第一项规定了“少年”的年龄,即未满二十岁的人。有了违法犯罪行为的这些少年统称为“非行少年”,分为三类:犯罪少年(触犯了刑法的并且已满14岁的少年)、触法少年(虽然触犯了刑法但未满14岁的少年)和虞犯少年(符合《少年法》第三条第一项第三号各项描述,综合其性格及生长环境等,被认为将来有犯罪可能的少年)。
事件发生以后,警察对少年的非行行为进行了了解以后,根据不同非行行为进行第一步的处理:
1、不满14岁的属于刑事未成年,一般是送到儿童相谈所,然后对于一部分的少年采取《儿童福祉法》所规定的措施,还有一部分少年被认为应该接受审判、采取保护处分,这一类少年事件会被送到家庭裁判所接受审判。
2、触犯法定刑为罚金以下刑罚的犯罪的14岁以上的少年事件,直接送到家庭裁判所。3、触犯了法定刑为徒刑等比较严重的犯罪的14岁以上的少年事件,送往检察院。
被送到家庭裁判所的少年事件的处理流程如下:
1、少年有悔改之心、且被认为没有必要审判的事件则以“不开始审判”的形式终了。这些少年也没什么大过错,让父母领回去好好教育就完了。
2、认为有必要对少年适用保护处分(非刑罚处分)的则开庭审理。这些少年将适用保护处分:保护观察或是送到少年院去或是送到儿童福利机关去。
3、对于一些实施了凶恶犯罪的少年,家庭裁判所认为应该让他们接受刑事处分的,只要是满14岁的少年的犯罪事件要再返送给检察院。
为此,我特地去查了一下日本的少年法,可能会与真实情况有些出入,但是基本内容是一致的。即使杀了人,只要是未成年,就可以通过各种辩护和手段脱罪,可能最后会被无罪释放或者只是判处很短时间的有期徒刑。并且法律上会保护他们的隐私,不会公开真实的名字。
也就是说,那些夺走了别人一生的凶手,其人生并没有被夺走。法院会给犯了罪的人重新做人的机会,然后将其藏到憎恨他们的人看不见的地方。杀人凶手,他们夺走的不仅仅是被害人的生命,也给所有爱他们的人的人生留下了难以愈合的伤口,而他们却不用受到严厉的惩罚。
少年法,并不是为被害人制定的,而是以少年犯罪为前提,为了拯救他们而存在的,这些法律条文无视被害人和遗族的悲伤与不甘,只有无视现状的虚幻道德观而已。
到底是父母的教育,使得少年们的性格出现扭曲,加以这样的法律,使得他们可以肆无忌惮的放纵自己的行为。
他们只是孩子,可是被他们虐杀的也是孩子。如果在犯了罪之后,并没有感觉到忏悔,也没有改过自新的迹象,那法律对他们的宽容意义何在呢?诚知道即使快儿被抓,也会很快被放出来,然后报复他,正是因为这样的想法,所以他才会不敢跟警方说出真相,反倒希望有人可以杀死快儿。
3 警察保护的是法律
作为警察,真野说“如果凶手是少年,逮捕之后即使起诉也会很麻烦。凶手哭了,但是不是对被害人感到抱歉,而是害怕会被逮捕,觉得自己很可怜。”曾有一场因为游戏机引起的血案,凶手用火将人活活烧死,用刀割下了受害者的耳朵,却一点悔意都没有,他们只会埋怨父母和环境让他们心理受到创伤。
久冢在最后说到:“警察到底是什么呢?是站在正义的那一边吗?不是,只是逮捕犯了法的人而已,警察并非保护市民,警察要保护的是法律,为了防止法律受到破坏,拼了命的东奔西跑。但是法律是绝对正确的吗?如果绝对正确的话,为什么要频频修改呢?法律并非完善的,为了保护不完善的法律,警察就可以为所欲为吗?践踏他人的心也无所谓吗?”
所以,小说的结局,为了保护快儿以及其他的无辜民众,织部拿枪射杀了长野,长野倒在了血泊之中。直到长野死的那一刻,他拿着枪也只是为了给女儿报仇,而从来没有想过要去伤害其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