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规划要从初中开始,可别输在这个起跑线上

职业规划要从初中开始,可别输在这个起跑线上_第1张图片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可见身处哪个行当,对一个人特别是一个男人至关重要。同样很努力,如果处于朝阳产业或者垄断行业,那么收益会明显高于同期其他行业,如果处于一个走下坡路的夕阳产业,就算很努力,也不会有多大的收益,能维持生存已经算是不错的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这又似乎说,每个行业都有做得好的。不要为失败找借口,那些做得不好的,可能看着很努力,实则错了方向,力气没用到点子上。

前面说的都没错,但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需求,总有起伏错落,行业分布也会随着时代变迁而起起落落,有些行业如火如荼,有些行业销声匿迹,不也很正常么。

职业规划要从初中开始,可别输在这个起跑线上_第2张图片

这就需要在进入行业之前,提前做好功课,深入认知将要进入的行业,这种认知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说”或者“看起来”之上,而需要体验式地认知,像业内人士一样面对细节。

很遗憾,多数人是凭着“听说”或者“看起来”这些粗浅的认知,进入一个陌生的行业。

错把爱好当职业。

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一些人将爱好定位为以后将要从事的职业。我们身边就有很多例子,有些孩子喜欢看电影,有着明星梦,他们就梦想着有朝一日进入这个行业。由于年龄特点,他们很难认真审视自己的自身条件,在一句“事在人为”、“先天不足后天补”的鼓励下,年轻气盛,选择这些专业。实则他们不了解行业的潜规则,也不了解那些明星看似光鲜亮丽的外表下普通人的一面,不解明星们的曝光率有多高,不了解横店群众演员能露脸的有几个,也很少去考虑这些吃青春饭的行当在落幕后的归宿。

职业规划要从初中开始,可别输在这个起跑线上_第3张图片

这些孩子比较有主见有个性,其中也不乏多才多艺的少年,但他们错把爱好当职业,认知不足加上“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促成选择偏差。当然,演艺这个行业涵盖很广,并非只有演员,还有编导、剧务、化妆等等,但难有几个张艺谋、冯小刚。

还有一部分孩子,受父辈影响选择专业和职业,这类孩子比较听话。

认知需要积累,有些认知积累需要几代人才能到位。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上一代从事什么职业,下一代从事相同职业的比例很大。这虽然比较稳妥,但如果处于一个剧变的时代,这些认知跟不上行业的变化,反而成了桎梏。

此外,进入一个行业,很多人是受亲戚朋友的影响,这些还是源于自身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不管听话还是不听话,能选择专业和职业还算幸运,然而那些没有选择的也很难说就是不幸。

一些行业在还没有形成之前,是很少有人涉足的,更谈不上认知,而有些人在没有选择的情况下,机缘巧合进入这些陌生的领域,经过多年的奋斗,随着这个行业成长,收获自然颇丰。

对孩子的未来负责,就要提前做好功课,从初中开始,就应该对孩子感兴趣的东西做个梳理,一方面作为家长要提前搜集资料,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让孩子对相关职业有较为深入的体验。

这种认知和体验既要全面,还要深入,不能浮在表面上。比如一般人对IT行业的印象就是坐在办公室里,喝着咖啡,敲着键盘,收入不错。这时候需要让孩子学习编程语言,真正地去编程,才能体验到这份职业的特点。

职业规划始于初中。

能将兴趣和职业结合起来是最好的,有人说过,人最大的动力就是兴趣,但实践中有几人能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呢。

在初中阶段孩子们的兴趣还不固定,对10年后的职业方向也很难把握。所以此时还是要扩大孩子们的视野,“广泛撒网,重点培养”,配合孩子一起认知更多的自己不了解的行业,确定几个目标后,引导孩子靠近相关领域。

很多年前,有人种了苹果树,然而几年后,果树挂果,开始收获的时候才发现,种苹果树的人太多了,苹果卖不上价。如果在种苹果树以前认真分析,如果当时的果农能拿到一些关键数据,如果政府进行统筹引导,就不会造成一窝蜂种苹果树的情况。

10年树木,百年树人,向哪方面努力不仅仅是学生自己的事情,预测一个行业的兴衰,研究若干年后行业的整体分布情况,就是有效地培养人才,避免社会资源浪费的重要环节。

大数据时代,预测一个行业兴衰和分布并非难事,这种需求一直存在,期望一些信息技术公司能开发相关研究,指导职业选择,造福社会。

你可能感兴趣的:(职业规划要从初中开始,可别输在这个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