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大纲
・多个产品调研怎么做?
・多产品调研的关注点?
・熟练“产品调研”的五大价值面?
・独立的产品调研流程?
・【实践】产品调研训练|网易蜗牛读书 v.s 多看阅读
【产品调研|结构化表达】知识背景
多个产品调研怎么做?
先找出在核心功能的差异,或者不同的关键功能,最后根据上述调研内容说明各个产品的优缺点和亮点,来得出最终的结论:抄不抄?如果抄,我们抄哪个产品?抄哪个功能?怎么抄?
多产品调研的关注点?
・明确目的比功能很全面更重要
・成本:如果自己做,能做到好用,成本如何?怎么做?
・关联性:第三方产品和你完成目标之间的关联
・其他:价格、服务、会不会倒闭等
在实际工作中,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公司不可避免地会使用其他服务(例如第三方数据统计平台、后台管理系统等),也很可能遇到上门推销自家产品的情况。
此时,为了了解对方产品是否适合我们的业务状况,也需要我们去做「产品调研」,这个时候我们应该通过目标、成本、关联性等方面的考察,去分析出第三方产品的靠谱程度,以及与我们需求的匹配程度,可以为决策提供参考。
功能调研与产品调研的比较表?
通过上图对比,我们可以知道,功能调研和产品调研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调研的目的性明确,都注重底层逻辑的流程梳理,同时也注重用户需求是如何满足。
不同点在于,
功能调研更注重业务流程、交互体验以及功能亮点;
而产品调研,他更注重于产品结构,产品的一个完整迭代过程,以及相应的运营动作
根据产品过程中我们走过的弯路,或者是做得很好的地方,明确目前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更好的进行产品设计和迭代,这样才能很好的满足用户需求。对比功能点的调研,产品调研就更加宏观更加整体。
功能点与产品调研的误区
简单来说,功能调研应该避免无结论,不要过全过杂,而产品调研呢,不要做成行业调研,而且应该尽量用第一手数据,最后的结论要保持中立。
我们所收集的材料和数据也只是辅助我们分析思考的工具,不能为了搜集数据而搜集数据,它们只能成为支撑我们论点的有效说明,同时在结论中,也不要加入太强的主观意识,这也是为什么,第一篇文章是去强调「产品视角」的重要性。
当然不必多说的是,「结论的合理性」和「逻辑性」,也就是说,结论不仅要突出重点,相对于产品有价值,还要和调研过程息息相关。
【产品调研训练】网易蜗牛读书 v.s 多看阅读
你是多看阅读的产品经理,最近网易蜗牛读书新上线,口碑爆表。
你的领导想看看这个产品究竟好在哪里,让你去做分析。
请根据课程学习的内容,对 网易蜗牛读书 进行竞品调研,并完成竞品分析报告。
特别提示: 竞品分析报告的必备要素:产品业务形态、产品功能架构、迭代路线、关键运营点。
本次分析的体验环境: iOS 12.2(iPhone X) 版本 1.8.5
1. 「网易蜗牛读书」产品概述
1.1 产品定位&特色
从 AppStore 的产品介绍,加上产品 Slogan:
“时间出新知”
可以归纳出,蜗牛读书的产品特色,在于下列三点:
1. 每天免费一小时(本本无价,只卖时间)
2. 领读流问答评论(犀利提问,机制问答)
3. 共读功能(与伙伴一起发现新知)
致力于为热爱阅读的用户提供沉浸、简洁的电子阅读体验,并希望与用户一起构建起立体化、全方位的移动阅读社区,满足不同阅读层次用户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1.2 产品业务逻辑
蜗牛读书产品属于「UGC 书评平台」,【书库(书籍与书评)】为其重要的阅读入口,同时也是产品的首页。
新进用户会通过平台上的内容(书评),来发现书库中有趣的书籍与领读人,进一步开始阅读书籍,与人交流,最后产生回馈(撰写书籍、回覆、点赞),形成内容的闭环,让平台自运营。
1.3 产品功能架构展开
蜗牛阅读产品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1. 领读
2. 书籍(分类)
3. 书桌
4, 我(个人信息)
与其他阅读产品最大的不同,在于「领读人」模块,产品特别鼓励用户读者去与其他用户读者交流,引发深度的思考,打建自运营的社区与环境。
2. 用户场景需求
2.1 用户轮廓分析
从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主要用户”是学生族群和上班族(又以女性居多)。
2.2 「用户-场景-需求」展开
上图为 「用户-场景-需求」的展开,可以总结如下:
• 「书评阅读者(内容接收者,读书人)」
平时有空,希望能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涵养,故希望能多看看「别人怎么看一本书」、「寻找同好与伙伴」,甚至「找到更多好的书单」;于此同时,如果主动参与评论、提问……等互动,又能获得更多的免费阅读时长。
• 「自媒体&作家&出版业相关组织」
主要是透过撰写优质书评内容,来提升知名度,获取粉丝流量也获得经济效益;出版业人员也能借由“写书评”的功能,做出对应的运营方针,让更多人喜欢这特定的书籍;作者也同理,可以借此推广自己的作品。
• 「企业单位」
企业或组织单位,可以借由书评与讨论,找到合适的书籍作为教育训练,或者解决组织内部问题(共识)。毕竟上班族(25–40 岁)的族群占了 70% 之多,显示出上班族都渴望让自己更好,借由阅读成长,因此企业方也能透过书籍与阅读会,给予员工培训与相关福利。
• 「内部运营人员」
透过有偿征稿,刺激普通用户生产内容,来达到“拉新、留存、促活、转化”的一系列流程。同时,也使得蜗牛读书成为一个优质的 UGC 社区,沉淀优质内容,增加产品壁垒,往自运营的目标前进。
3. 运营关键点&用户增长图交叉分析
数据来源:酷传网
其他运营策略发现:
除了透过产品核心主线的 — 「邀请好友获得时数」,蜗牛读书也邀请了不同领域的大V(对话高晓松…等)入驻(毕竟是要打造 UGC 社区,高质量的领读人内容是必须的);再通过激励机制(勋章,阅读时长)持续保持用户的活跃,也不会错过一些购物的节日,来举办相关的折扣(线上)活动。
4. 「网易蜗牛读书」对于与「多看阅读」
4.1 功能相同与相异点比较
两者在产品上的相同点:
同为移动阅读应用,拥有书籍分类、收藏、点赞、支持购买书籍…等功能
用户都以年轻人占比大(可能中老年人因为视力缘故,不适合用移动装置阅读?)用户需求相似,想找好书(首页就是推荐书籍)、注重阅读体验,并可以选择输出。
两者的不同点:
【书库定位不同】
网易蜗牛读书:出版社出版物为主(精品路线),深耕细分领域
多看阅读:网络小说、漫画、杂志…为主(品类较广泛大众)
因此,网易蜗牛的用户更为专注和深度,对于“领读人功能”更为吃重。
所以才会有了「基于时间的体系」(制造焦虑)、领读人机制,以及书评社区。
然而,多看阅读从产品定位上则是偏向中庸大众,与一般阅读 App 相近。书籍支持免费试读,可购买书籍,或用书币兑换。
5. 结论
总结来说蜗牛读书确实透过「领读功能」,打造出来的 UGC 社区,以及原先的「精品内容」,做出了相当程度的产品壁垒。
并且透过「按时间付费」的机制,符合目标用户的「时间焦虑感」需求,也适合现在年轻人的现况(一天没有太多时间可以阅读,一小时真的是差不多的时长),再透过「社区共读」的方式,制造出群体的氛围,来渐渐改变用户的习惯,把时间留在产品上。
产品的识别度是相当高的,
因此我为“多看阅读”不用去与“蜗牛读书”抢占这块用户群体。
毕竟这群追求「精品阅读」的用户群体也偏小众,既然它们已经先抢占了市场,壁垒又高,没必要投入大量成本与它们拼搏抢占用户时间,回过头来好好经营我们的「大众市场」,思考如何让大众拉着更多大众,进行烈变,或者研究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提升用户的阅读和使用体验,让彼此在彼此的市场范畴内,都能有好成绩才是下一步的策略。
产品经理课程|目录大纲
产品经理 PM 必备技能方法论系列文|作品集目录、课程学习、工作内容
嗨!谢谢你看到了最后!
若喜欢我在分享的内容,欢迎給我一些回饋,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