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需”出马,使命必达

“刚需”出马,使命必达_第1张图片
旋转跳跃.jpg

学英语可谓是让中国学生最为尴尬的事情,从小学到初中、高中再到大学研究生,学了10几年的英语,最后却发现连开口说几句或是看一小段英文都不是那么轻松。回想起研究生时也曾因为听说法语是世界上最优雅的语言而选修了法语小语种,激情澎湃上了半学期,学会了基础语法和少量词汇,常用对话基本没问题了,但学完之后就立马还给了老师,到如今连“一二三”都不会数了。还有因为追韩剧而学韩语、喜欢听粤语歌所以学粤语等等“蠢事”想来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再看看朋友L去日本留学,他决定学点基础后直接到日本学日语,因为要在日本上课、生活还要出去打工挣补贴,所以硬生生被逼着学,不赶紧学会没法生存呀!上课听不懂,打工没人要的,再羞于开口也得硬着头皮上。表妹去澳大利亚读研究生,虽然她本科就是英语专业,但是每天都需要提交小论文,结课后还有大论文,上课需要言论、发言,所以必须不断精进英语,像母语甚至比母语还要熟练地掌握和应用英语。

语言的学习问题归根到底是在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基本上没有啥应用场景,学了当然锦上添花,不学好像也没啥关系,而对于朋友L和表妹来说,不得不学,必须要学,还要学好。后来看到李笑来老师提到的“刚需”非常好的解释了这个问题。对于绝大多数人,学习或使用第二外语不是刚需,即“不必需”,而对于朋友L和表妹,学习第二外语是刚需,非常必需,因为需求越刚,所以学得越快、学得越好。

刚需塑造大脑,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刚需”可以很好地解释绝大多数问题。对于普通人来说,闲着呆着、没事刷刷手机可能就是刚需。而对于卓越的人来说,自我管理、自我规划、不断迭代进化是他们的刚需。
习惯培养则是“刚需”的重灾区,或者可以说习惯就是刚需的另一种说法。比如总是想养成早睡早起习惯却依然晚睡,知道晚睡的危害但是大脑并没有觉得早睡早起是刚需,好像现在晚睡也没有导致啥后果。再比如每年计划读多少多少本书,但一年下来总是以惨败收尾。而牛人、大神们却是对阅读如饥似渴、成果显著。反观自己虽然知道读书真的是太重要了,但却还是没能养成阅读的习惯,这背后“缺失的刚需”是什么,必须要找到并认同那个刚需。只有正确的刚需才会让我们“不辞辛苦”、“不屈不挠”、“上下求索”、“废寝忘食”去搞定、去达成、去实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刚需”出马,使命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