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1张图片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2张图片▲ 新疆,海拔5445米的天山博格达峰,几株盛开的雪莲花。摄影/郝沛

-风物君语- 马钱子决明子苍耳子 还有莲子 黄药子苦豆子川楝子 我要面子~


说到中医时,大多数人会想到《神农本草经》。这本在秦汉时期,由众多医学家搜集整理的药物学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在中国传统医学中,植物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药材来源。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3张图片▲药店一隅。图/图虫·创意


鲁迅 曾在《呐喊》的自序中回忆少年时期为父治病的药引——冬天的芦根、经霜三年的甘蔗、原对的蟋蟀......后来,这个片段进入了语文课本,成为了一代人对中医药的最初印象,而写下这些文字的鲁迅本人大概也是带着些愤恨的。
由此可见,近几年在网络上不断发酵的“中西医之争”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 从20世纪初期开始,这场论争已经持续了百年。 尽管如此,我们对本草至今都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4张图片▲ 手绘甘草。图/图虫·创意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5张图片

什么是本草?


世界各地的传统医学都有以植物入药的做法。 在中国,早在2世纪就出现了系统记录分析植物药的《神农本草经》 从那时候起,人们把可以入药的所有植物统称为本草。 此后,“本草”就成为了人们理解与表达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代名词。 实际上,中医药不断发展的过程就是人们围绕使用本草不断积累经验的过程。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6张图片▲ 梅里雪山,上山采挖野生当归的居民。“梅里”在藏语中有药山之意。野生药材数量有限,因此当地药农一边采药一边播种,以期药材资源可持续生长。摄影/刘杰文


中药中使用的药材大多有自己的特定产区,这种地理空间和草本植物的精准对应就是草本领域所讲究的“道地性” 根据这种道地性,中草药可以分出十大“道地产区” 山海关以北、东三省和内蒙东北部产关药 河北、山东、山西等地产北药 而陕、甘、宁、青地区所产的属西药 青藏高原产藏药 川渝地区产川药 除此之外还有云贵药、浙药、江南药、广药等等。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7张图片

▲ 中国道地药材产区里的百态本草。图/《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就像植物一样,不同地理空间的人体质不同,疾病不同,用药原则也因此产生差异。 中国西北多干旱,江南多湿瘴,西北人少有阴虚,而江南阴虚者则数倍于西北。 在不同的地方,人们有不同的用药习惯。 地、人、药之间并不孤立,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8张图片▲ 红蓝花,原产地为中国西北一带,古代匈奴活动范围。匈奴妇女用的胭脂就是用红蓝花种所提取的色素制成的,南北朝时期,红蓝花就已经被中原地区广泛用于染料。图/文俶《金石昆虫草木状》


本草本草,总给人“本地本土”的印象。实际上,今天在中国常见的本草中,有大量的舶来品。根据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总结,张骞通西域时就引入了葡萄、苜蓿、大蒜、安石榴、胡麻、胡桃、蚕豆、黄瓜等植物,这些舶来的植物都已经成为中国人常见、常用之物,也时常用来入药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9张图片▲ 明万历时期的彩绘本《金石昆虫草木状》中描绘的外国香料商贩。商贩所抬的货物是苏合香,原产地是阿拉伯半岛和索马里,经西域进入中国,广受欢迎。中医理论认为,芳香类药物具有散邪醒脑、健脾化湿等功效。图/文俶《金石昆虫草木状》
例如藏红花,又名番红花,多经西藏从印度购入再销往内地。在中医药中,藏红花被视为妇科活血调经的药物,也时常出现在药膳中。由此可见,本草并非固定孤立的产物,它不但沟通古今,更连接中外。
人类活动一直在发挥着重要的因素 。人口不断激增导致野生采集区无法正常供应足够的药材,因此改变为栽培产地。例如,明代以后被认为可以治疗疾病的人参,随着过度采挖在中原绝迹,道地产区由上党变为东北。而东北人参也在清代开始由野生挖采改为人工种植,这样的变化折射出了人类社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扰动,此人参终究不是彼人参。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10张图片 ▲ 人参的生长过程。人参可以长到“六匹叶”,并在六匹叶的株型上停留几年到几十年。七匹叶以上的人参十分罕见,只生长在野外,多为百年老参。 图/《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11张图片 ▲ 2018年11月2日,沈阳药市上出售的人参。在过去,东北人参只属于宫廷和豪门,但随着大规模种植的成功,传奇终于不再,进入了寻常百姓家。 图/视觉中国
在中医药学界,食物和药物之间并没有绝对的界限。在我们的日常饮食中,就隐藏着许多的本草。一只卤水鹅如果没有花椒、八角、丁香、桂皮做卤水,是绝对不够入味的。而一顿火锅的底料里要是少了肉桂这味本草,恐怕也要失去灵魂。更不要提当归生姜羊肉汤、虫草花干贝汤一类的广式滋补靓汤,光是这两道菜名里响当当的虫草花、当归、干贝就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药和食之间的连接之紧密。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12张图片▲ 虫草花干贝汤。汤料中有虫草花、干贝、淮山、枸杞、无花果、红枣玉米和鸡肉,是一道非常滋补的广式老火靓汤。图/《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岭南地处海洋气候和内陆气候交汇带,日照长、气温高、湿度大,大量海鲜的摄入也形成了岭南人湿热偏盛的体质。因此,岭南才形成了独特的养生文化。到今天,岭南人也习惯喝凉茶降火吃龟苓膏祛湿,喝粥养胃,煲汤养生
除此之外,草本在古代还会被用来制作成女性美容养颜的保养品,分为内服外用两类,后者属于药妆。比如抗衰老茯苓、白瓜子白芷、杏仁则能美白焕肤。传说,杨贵妃的美容秘方杨太真红玉膏”就是用杏仁制成的,能使人“面红润悦泽,旬日后色如红玉”。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13张图片 古代女子用朱砂、紫草、丁香、麝香制成的“甲煎口脂”,就是今天的口红。图/ 文俶 《金石昆虫草木状》
在内服方面,中医认为黄芪能够促进消水肿,补充气血,这种草本如今已被制成口服液。大家熟知的复方阿胶浆就也是以阿胶、党参、红参等草本为原料制成的。除此之外,运用现代工艺,诸如甘草一类的草本同样也被提取到美白化妆品之中。实验证明,甘草所含的甘草黄酮被证明能够减少黑色素的生成,长期使用具有美白的功效。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14张图片 ▲ 甘草被称为中药之“国老”,在很多著名的药方中都能看到它,如四君子汤、理中丸等。最近几年,因甘草黄酮的发现在国产化妆品行业再次受到了重视。 图/《地道风物 · 本草进化论》
本草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它不仅被用来治病救人,还被用来制成美食,过去农村用土法染布,使用的也是诸如栗壳,莲子壳乌桕这样的草本植物。在藏区,人们在香料中加入多味本草,制成的香有凝神杀菌的功效。这些延续千年的中药,几乎涵盖了所有的原生植物。在中国,没有本草的生活是难以想象的。
正是这来自不同的高山、森林、平原的无数本草,为中国人生活的生活注入了种种味道。壮丽的山河孕育了丰富的本草资源。而本草的发展、进化史本身就是一部国家地理传奇。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15张图片

如何从一根草变成一味药?


药草研究东西方都有, 在中国发展出了本草,在西方则是早期博物学的一部分。例如车前草、马鞭草、蒲公英等都是东西方先民的治病草。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16张图片▲ 李时珍不但整理了前人的研究,更发现和记录了许多新的本草,比如图中的三七,首次明确记载就是在《本草纲目》中。“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古人将三七用于治疗跌打损伤,是云南白药的主要成分,能够止血散淤,消肿止痛。图/《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随着历史的发展,西方出现了博物学,从中又延伸出了植物学。而在中国,《本草纲目》作为草本研究史上一座无法跨越的高峰,成为了中国药物学和博物学交会下产生的最重要著作。全书1892种药材,横向可以从无机物到有机物,纵向则按照生长环境和药物性质分类。
本草可以根据五行分类。 本草五行之木的代表颜色是青绿色系。多入肝胆经,味道多酸辛,如荷叶、当归、木贼都属于木类。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17张图片▲ 木类本草:荷叶、竹叶、木贼、金银花、桑叶、绿豆。图/《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火代表红色, 中医认为它 对应心、肠、血脉 。因此火类的本草多苦咸,如黄连、钩藤、栀子都属于火类
除此之外,甘草、姜黄、大黄等因颜色发黄而属于土类,具有入脾胃通滞的功效。而入肺、大肠经的山药、白芷、杏仁则属于五行之金。地黄、桑葚和肉苁蓉等属于五行之,对应人体的肾、膀胱经。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18张图片▲ 火类本草:丹参、槟榔、红枣、栀子、玫瑰、赤小豆等。图/《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在应用中有“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的治疗原则。在分子生物学中,TPR通道的理论可以为寒热四气的分类背书。

在对本草进行系统的分类后,下一步便是用药。而医生们所用之药都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市面上的中草药从来源可以分为野生和种植两类。种植本草的人被称为药农,同为农民,药农所种药材往往和粮食庄稼区分开来,进入专门的药市进行出售。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19张图片 ▲ 1948年,广东省汕头市药材市场的药摊。摄/韩志广, 图/《地道风物 · 本草进化论》
草本药市在中国历史悠久,作为一种产业的药业在唐代就十分活跃,南宋都城临安则更是因药业兴盛著称。明清时期,药材市场服务的行业和机构形成成熟的体系。直到今天,河北省安国市东方市场的药市都每日8点准时开张。不管春夏秋冬,数百户的药商、2000多种药材都会集结于此。安国是集散市场,来自天南地北的药材从这里被出售给客商,这样的场景在中国已经持续上演了千年。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20张图片 ▲ “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安国药市兴于宋代,至今是中国最主要的药材集散地之一。摄影/黄彬彬
小时候看古装电视剧,经常会遇上这样一个桥段:女主角生命垂危,男主角为了救人,冒着生命危险,到悬崖峭壁上寻找一株能起死回生的“仙草”。这个故事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处于武夷山南部的福建泰宁县,就有这样一群药农,他们一年中有三百多天穿梭于丹霞悬崖,种植传说中的“仙草”——铁皮石斛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21张图片 野生的铁皮石斛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生长极慢,现在已经很难在野外看到原生种。野生的无法采摘,很多实验室便研发了组织培养、可大规模种植的铁皮石斛。泰宁县的药农所种植的,也正是培育出的铁皮石斛,而非原生种。摄/柳涛,图/《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每到种植季节,药农们就需要悬挂在崖壁上,种植铁皮石斛,一天下来每人能种200平方米。种植季过去后,他们还会到深山中去,采摘纯野生铁皮石斛。整个过程全无保护,只能凭借自身的经验和本能进行操作。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22张图片▲ 作业中的孔令根。摄影/柳涛


药农孔令根年近60,至今劳作在悬崖上。在他看来,这个赖以谋生的悬崖走壁本身没有什么诀窍。“就是胆大心细,熟能生巧”,他这样描述自己几十年来的劳作。像他这样的药农,终日辛勤劳作,只为得到一味本草,绝不是个例,这样的人和故事在这片本草的土地上随处可见,没有他们,本草终究是草,无法升华成药。
本草从草到药的最后一步便是制药。 对人类来说,除了可食用植物外,未经驯化的植物总是带有“毒性”,这些药草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减弱毒性,增加本草的药性,有时甚至会利用毒性治病。这些特殊的手段在中医药学中有一个统一的名字——炮制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23张图片▲ 杭州方回春堂的俞柏堂正在按照传统方式熬膏方。摄影/杨磊


中草药的炮制方式根据《雷公炮炙论》总共分为十七种,有炮、制、炙、度、飞、炒、煨、曝等等。按照炮制规则的不同和药材资源的分布,中医领域内形成了十三药帮,可以从中窥探本草行业的江湖。北方人需滋补,南方人求祛毒,因此,区域间的炮制流派特点开始凸显。明清后期,中药饮片的炮制技术分为京帮、川帮江西帮。其中,江西棒又分为樟树帮建昌帮
在樟树帮,白芍需要提前浸润一周。切制时注重使用刀的“引力”,老道的药工能够将每片白芍的薄度控制在0.1毫米以内,这考验的是真功夫,真耐力。一些功力深厚的药工甚至可以用铡刀将一寸的白芍三分钟内切制成完整的360片饮片。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24张图片 ▲ 樟树帮的切药台,切好后将白芍吹起的场景在本草江湖上有着“白芍天上飞”的盛名。摄影 /杨磊
川帮人在药材的丸散膏丹制作方面格外突出。 他们用发酵法提取六神曲,用制霜法炮制清凉降火的西瓜霜,用扣锅煅法冶炼荷叶炭,用提净法提取芒硝……
这,就是本草从草到药的转变过程。从对本草的前期分析、研究,再到药农的采摘、种植,药商在药市的集散,药工的炮制缺一不可,合在一起,才使得本草从草升华为治病救人的药。正是因为中医药和人们生活广泛而密切的实践,才使得它被写入了民众的文化基因,顽强而绵延地传承到了今天。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25张图片

新时代,新本草


2015年,屠呦呦以发现青蒿素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触发屠教授灵感的,是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的一个方子: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这就是这份“最高荣誉”所引发争议的源头。反对者认为,古籍中所说的 " 青蒿 "并非植物志中的青蒿(A. carvifolia),而是黄花蒿 ( A. annua ),且乙醚萃取技术是现代医学中才有的。这样的争议其实是中医药未来发展问题的缩影。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26张图片 ▲ 诺贝尔领奖台上的屠呦呦。 图/视觉中国
本质来讲,中药的发展过程,正是历代中医药家对于本草认知不断深入的过程。进入现代后,这种探索其实并没有停止。
传统中药鉴别模式多“以形状鉴别为基础,以经验鉴别为导向”,这一点也因常常表现出的“崇古”特性遭人诟病。但今天,随着现代分析技术天然药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技术方法的不断进步,基因测序等现代分析手段融入中药鉴定环节。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27张图片▲ 上海中医药大学所研发的“电子舌”。摄影/甘莹莹


基于现代仿生技术, 实现对故人中药鉴定方法的传承和标准化,是未来中药鉴定的中药发展方向。例如,上海中医药大学所研发的“电子舌”仪器目前就用于对中药的矫味。通过对制备溶液进行分析,“电子舌”对药材可进行高效、精确的鉴别,发展前景广阔。
2016年,全国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开始,上一次普查已经是30年之前。那时候的技术手段相对传统,研究人员采集药用植物、制作蜡叶标本、进行种类鉴定后,最主要的成果就是编纂出了《药用植物志》等书籍。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28张图片▲ 上海中医药大学的研究者们正在观察研究某生药的细胞结构。摄影/甘莹莹


时隔30年,中药资源普查已经进入数字化时代。在试点工作中形成了全国统一的普查技术规范,涉及的现代技术包括空间信息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码摄影等。毫无疑问,全方位的中医药资源普查将惠及中药研究在未来同高科技的不断结合。


也许在现代技术的前提下,传统中医药会变得更为方便、安全、有效,更好地服务大众。传统中医药会消亡吗?现代医学会“收编”中医吗?解答这些问题还需时间,但可以确定的是,中医药还将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因为,在疾病与医学的大历史上,一切争论都是短暂的,只有疾病才是人类永恒的对手。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29张图片▲ 2006年,国内最早从事野生抚育研究的学者之一——陈士林研究员痛英国皇家植物园专家一行人在四川甘孜康定折多山川贝母野生抚育基地考察。摄影/向丽


科学也好,传统医学也好,在未来,它们终将殊途同归。而已经渗透在我们生活中的本草,将一直存在,伴随中国人度过更为长久的岁月。



- END -

文丨DL

编辑丨莺时

封图 |《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部分内容来源丨《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中国国家地理》原创MOOK系列011

“地道风物”文化读本 从经验判断到规律研究 中医药和科学本不该对立 却在20世纪初的东西方文化碰撞中诞生了激烈的冲突 从人类与疾病斗争的历史上看 这些对立与论争也许都是转瞬即逝的 疾病才是人类永恒的对手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30张图片

地道风物·本草进化论 请复制此淘口令购买 NGevYynzqtA



本文来自中国国家地理BOOK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31张图片



点击下方图片,跟地道风物一起逛吃逛吃~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32张图片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33张图片

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_第3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说中国人离不开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