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2》最新一集名为“往事只能回味”。
讲的是一群“老年病房”里的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不少人也将其称为老年痴呆。
目前,全球平均每三秒种,就有一人患上阿尔茨海默症。
到2050年,这个群体的数量将会上升到1.52亿人。
人生暮年,大脑里好似下了一场雪,“白茫茫的一片大地真干净。”
这场“大雪”,让他们的家人承受着莫大的痛苦——痛苦不仅来自于繁重的看护照料,也来自于你知道你们再也不会亲密了。
曾经是最亲的人,如今却当面不相识。
这场“大雪”,也给他们自己带去无尽的折磨。
只是,有的时候,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出来。
生理机能逐步退化,他们慢慢滑向不能自理的婴儿状态。
他们不再记得新发生的事情和眼前的人,
但过去的某段生活,却在头脑中反复闪现。
Lens在2014年有过一组长篇报道《失智老人的日与夜》:
里面有一对夫妇,都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症。
他们住在同一家老年公寓,
终日相对,几乎没有任何语言交流。
但他们挺愿意回忆当年的爱人——却不知道回忆中的人就在对面……
报道刊载已经过去4年多了,
其中的多位老人已经离世,
带着他们最终无法再交汇的记忆。
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的阿尔茨海默病患中,67%在确诊时为中重度,已错过最佳干预阶段。
失智老人的日与夜
(以下内容摘编自Lens之前的报道)
饭堂兼会客室里,彩电固定在音乐频道,始终热热闹闹,歌舞升平。十几位老人坐在座位上对电视节目无动于衷,但每有外人进来,还是会微微产生骚动。只是,他们完全不记得曾经见过以及和你聊过天。
背已经弯了的李彩霞会悄悄靠近,一脸悲苦地说:“我害卧(饿)啊,三天没吃饭了。”然后用有点滑稽的表情向你要口吃的。
“她跟别人说自己捞不着吃饭,可一到吃饭的时候,就说我刚才吃完了,不吃了。”
94岁的周久凤已经写不对自己的名字了,却仍可以答出自己的阶级成分——还能说话的老人都能毫不迟疑地说出自己的阶级成分,言谈中还常会迸出“干革命”“工宣队”这类平时几乎已消失的词。
生活节奏缓慢得近乎停滞:在座位上午休、看电视、适量的活动、吃药打针,偶尔自说自话地开启一场愉快的交谈,以及整个下午坐着等晚饭。
吃过晚饭不多时,老人们就在护工的带领下,纷纷离座,上床休息。漫长的一天结束了。
电视一关,夜幕落下,老年公寓很快变得死寂,大部分老人回到房间。于恭义和于兰昌不愿在自己房间睡,就睡在大厅的两张沙发上。于兰昌刚来,还不太适应,醒来喜欢到处乱走,为了不让他磕碰受伤,晚上睡觉时,他的腰上被系了一根绳子,绑在沙发上。
大部分老人还是会在3点多就醒来。庄宿前每天到0点30分就会醒,再也睡不着,就反复叠被子,整理床铺直到黎明。
因为记不清刚发生过的事,所以不管同屋多久,在彼此眼中仍是陌生人。有的老人每次醒来都觉得睡在陌生房间,不知身在何地,会恐惧。
一个人得了阿尔茨海默病,意味着个人财富和产权终将不能自由支配。他们进入病程中期时,因为幻听、妄想等症状出现,会不再信任家人,所以会对钱和财产普遍很看重,似乎也是对这个不可逆过程的一种抵抗。但很多家人不会理解,说“是不是装的,怎么存折和房子记得这么清楚”?
得病让这些老人被当作小孩,但又不能因此而“低估”他们。有的老人失去了耻感,大小便失禁后也不怕当众换衣服;有的老人却仍表现出对性的浓厚兴趣。
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的闵宝权说:“正常的老人有情感需求,会有顾忌,能够自控。这些老人不能控制,就是会直接表现出来。我们医院有位痴呆症的老人当众把护士的手往他的阴茎上摁,他的子女还不相信,说‘我爸这种老知识分子,肯定不会干这事’。”
这是残存的本能,但最终也会一点点失去。人的本质先于肉体消亡。
“我走了,真的走了,去蓬莱,你可不要后悔。”傅学禹突然站起来说。老伴迟云美听后毫无反应。老人喊了一句,“永久离婚”,然后愤愤不平地说,“她这个人很冲……我不要她了。俺两个不和。我说南,她偏说北,她非得顶着……你听明白了,以后不能去找我。收拾东西,写个手续,离婚了以后不准再来找我,省得反复无常。”
然后要过纸笔,写下这份“离婚协议”。时间落款:1968年8月8日。
最后的所有
下面是公寓里几位老人物品的留影,拍摄于2014年5月31日。
他们的欲望已极简、财物也极简。
大部分老人会在公寓里走到人生终点,
这些物品可能就是他们最后的所有……
庄宿前,68岁
她退休前是老师,很多时候显得知书达理,气度雍容,常说“啊,都挺好的”。
但某一刻,不知道她生命经验中的哪一部分被触发,她会非常暴躁,骂脏话。
周久凤,94岁
老人的个人物品只有这套衣服。
问:“您这辈子做过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是什么?”
答:“你去居委会一问,都知道我周久凤,我从安徽省合肥来,在那没几个不知道我。”
问:“现在最常想念的人是谁?”
答:“这个房子是我盖的。花了老么多的钱,那时候就我自己。”
问:“现在想得最多的事是什么?”
(老人还是说盖房子)
问:“有什么爱好?最喜欢什么东西?”
(老人接着说盖房子)
问:“最爱吃什么?”
答:“你坐着说,别站着说,让你笑话了。”
傅学禹,86岁
为了怕他的衣物和别人搞混,家人在他的衣服上都缝了个“付”字。
问:“您这辈子做过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是什么?”
答:“想不着了。打过仗,参加过淮海战役。那是1948年,做炮兵,干观测的。”
问:“现在最常想念的人是谁?”
答:“想不起来谁了。谁都记不起来了。”
问:“现在想得最多的事是什么?”
答:“记不清楚。我想我都对不起你,一问三不知,聊不下去,脑子不好使了。”
问:“有什么爱好?最喜欢什么东西?”
答:“现在脑子不好,也想不起来了。”
于恭义,70岁
问:“您这辈子做过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是什么?”
答:“1968年去泰安汽车制备厂,从青岛内燃机厂过去的。在工宣队,教语文知识,做得比较认真,讲作文,课讲得好。”
问:“现在最常想念的人是谁?”
答:“最想念的是父母,都去世了,经常想他们。”
问:“有什么爱好?最喜欢什么东西?”
答:“最喜欢吹笛子,爱打篮球。我身高一米六四,别人都不相信我打那么好。我爱穿半高跟的皮鞋,能显个。”
王世民,82岁
王世民的个人物品比别人丰富,有帽子,收音机,照相机。
“毕业后在山东省计划委员会管工业制图,因为没处理好关系,后来去机械厂工作,绘图。”
“过去的老伴忘记姓什么了。那时候感情好得很,大学生,学医的,死了可惜了。老伴没了,一个人在家闷得慌,有个人说说话挺好。
后来找了一个60多岁的女的。那些女同志啊,我就愿意和她们聊聊天。两个人在一起啊,要能说上话,我说话她愿意听,她说话我愿意听。但两年多时间也走了。
现在失眠太厉害了,每天睡两三个小时。想找个老伴但不好找,现在还没研究这事,在这人生面不熟的。在这里没有朋友,住了两个多月了(实际住了一年多)。
这是哪里不太清楚,在这来玩。
每天出去遛遛,和朋友们谈谈,一天就过去了。
我啊,就愿意逛逛,走走,所以身体好。昨天走了不超过五里地,不愿走太多了(昨天没出去)。”
问:“您这辈子做过的最值得骄傲的事是什么?”
答:“没有什么最棒的事。很平常的工作,这辈子走得挺平凡的,吃了睡,搞机械,在车间里也是中游。就是在机械制造学校参加运动会,跑过短跑,跑了第二。”
问:“现在最常想念的人是谁?”
答:“经常想起俺以前的老伴。去世以后经常想她。在家孤孤单单的没有说话的,怪孤单的,想起结婚那时候挺好。”
问:“有什么爱好?最喜欢什么东西?”
答:“80多了,不搞业务了,没啥爱好了。”
问:“最爱吃什么?”
答:“我贫农出身。啥都挺好吃。吃什么都行。不厌食。”
目前的医学对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还没有大的突破。
可以延缓病程,事先预防也有一定效果。
比如:应避免脑动脉硬化及脑血栓等疾病的发生、注意智力训练、避免长期陷入抑郁状态等。
“对于早期患者,要像教孩子一样从头学起来,读书、看报、拼图、搭积木、交流参加社会活动……”。张巍教授说。
由于现代人的寿命延长,高寿会是常态。
而在85岁遭遇阿尔茨海默症的概率达到20%,百岁时能到99%。
所以,日本的学者Kenji Toba说:
“每个人都必须要理解,
认知衰退,是我的故事,
不是你的故事。”
推荐观看视频:
入围2019年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的《午后时光》,
讲述一位患上阿尔茨海默症的老人,
将自己碎片的记忆拼凑起来的故事。
奥黛丽·塔图专访 | 埃里克·索斯专题报道|2025,34亿
名人的“失神时刻” |雅库特往事|人偶爱好者 | 德尼罗
京东 当当 亚马逊 天猫及各地实体书店均可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