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科普遭遇谣言侵蚀,这届年轻人丧失关机能力?| 全媒行业观察

遇病不决该问谁?互联网成医学科普谣言温房;明星人设频翻车,网红流量遭质疑,娱乐圈里孰真孰假;逃离手机的年轻人能否成功;B站付费又能否卖座又叫好;缺席国庆档的开心麻花还能开心几时......本期全媒派(ID:quanmeipai)节选头牌观点优质用户评论,带你看看最近泛传媒领域都发生了什么。


医学科普谣言弥漫


医学科普行业一直存在着严重的洗稿现象,并且问题仍在“迭代升级”。大量的谣言、错误信息充斥在网络问答当中,误导着一批又一批患者及家属。在互联网医学科普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让相关的内容生产和信息传播更加规范化?这已经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事件链接:


健康领域新媒体运营婉莹


作为丁香医生的编辑,我们来说说大家看到的医学科普是怎么出来的。


1.我本硕是学新闻的,当时为了进入健康领域自学了营养学知识,在丁香医生编辑部实习了一年,从一个对健康一无所知的小白变成了朋友圈的养生专家。所以能在编辑部当编辑的是有一定的医疗知识基础的,当然我是小白,我的同事都是妇产科医生、牙科医生、肿瘤科医生、还有法医。


2.我的工作是采写生命故事,在采写前我们需要从uptodate查找资料,从教科书寻找观点,问医生(丁香园拥有全国70%以上的实名医生注册),然后运用新闻学知识写故事,写完修改三遍,编辑审核一遍,然后三甲医院专家(主治医师以上)审核一遍,确保没有科学性错误才敢点发布!


食品科普作者李昌


我是兼职写健康科普类文章的作者,我写科普文章的初心就是去反驳,去辟谣头牌观点中描述的这些文章。


这些文章不能被称为医学科普,反而大多数是医学造谣。他们为了点击率,捕风捉影,搬弄是非,创造出这些谣言,给行业带来很多问题。大多数受过专业训练的人,不会发表这样充满各种低级错误的文章。如果是相关专业毕业的,那这样的人不光学术水平低,道德水平也非常差。


我写一篇文章,对基本观点的要求是必须有科学依据,要加引用来源。为查证一个数据的准确性,要花费几个小时去检索文献。行文和演绎,为提高阅读吸引力会有改变。但基本逻辑和基本观点,绝不敢去歪曲,这是基本底线。


总结而言,题目中文章是谣言非科普。


明星人设崩塌,网红流量翻车


近期娱乐圈又掀起了一轮“吃瓜”狂欢。李小璐与PGone的亲密视频流出,当事人再度遭遇网友质疑;江一燕获美国建筑大师奖,却引来一场形象危机;李佳琦直播翻车,品牌方甩锅称他不会做饭......世界就是如此奇妙,正当红的明星,可能在下一秒就会遭遇人设崩塌;看似备受追捧的红人或平台,可能在流量泡沫破裂的第二天就被推下神坛。


事件链接:


文化领域自媒体人什么看山


我恰恰觉得作者掉书袋了,梳理下文章逻辑,即强传播扑街,弱传播为王,情感搅混水,斩获话语权。这里面有几个明显的误区:


1、这些事件属于突发性事件,危机公关传播如果要进行比较,那么也应当用李佳琦直播翻车事件进行比对。很显然,李团队并未对此作出回应,相关微博评论充满戾气,和江等人并无二异。


2、弱传播法则的核心简单来说是“示弱”,那么PG1和李也没有区别,无非是一个撒泼打诨,一个唯唯诺诺,都是在打情感牌。怎么就敢断言李更不被人讨厌呢?学传播,最忌讳的就是“想当然”。


文章逻辑吊诡,开始说要懂弱传播法则,后面又说要情绪自由,中间穿插着可有可无的案例,不知怎的又上升到国家层面,有点照本宣科了。


文化自由撰稿人男人老狗


我不觉得是因为不懂传播,作者是传播学硕士,自然耳闻“公共传播”与“说服效果”的研究发展从霍夫兰至今几经演变,说服、沟通乃至于人设塑造的技巧,什么才是历经时间而留下来的?是遇事摆事实讲道理,遇错不嘴硬肯承担,这才是我认可的互联网传播法则。


“皮几万”说话漏洞百出,那是因为他本来就想扭曲事实洗白自己,翟和江惹众怒,是因为他们错了但不愿认错,李佳琦还没到前辈们困难的境地,他只是很从容地说一些好听话而已


互联网对个性的开发使“效果导向”的传播理论难以持久,大家都有了主见,魔弹论就没了前途。你弱你有理的逻辑也肯定不是全网通吃。有错认错,摆事实讲道理,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吃舆论的亏,因为那不是技巧是本质。


事件链接:


宛深投资橡媒合伙人刘书厚


科技向善是一个很好的说法,因为科技作恶是目前的主流。


金钱是有铜臭的,但谁人不臭呢(生命体都需要排泄)?只要善良,臭不臭的还重要吗?


FB有自己的价值观,不同的环境,自然很难形成世界级的价值观,因此价值观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互联网数据在很长一段时期促进了互联网的发展,注水的互联网数据在这个时期是善良的,或者叫做善意的谎言。存量博弈时期,人们甄别信息的能力也在和互联网提供者进行博弈。互联网提供者不但要和行业博弈,还要和用户博弈,真善美是博弈胜出的关键。


丑陋不可怕,毕竟人之初性本善,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好,包括一切美好。


自由职业者、金融理财师郭效源


社交和资讯类产品的虚假流量会危害到内容安全,助长谣言传播:大量虚假流量足以引导舆论走向,抢夺舆论话语权,严重的可能会影响到社会稳定;


虚假流量容易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恶劣市场经济环境;


虚假流量破坏了互联网信用体系和商业诚信体系,大幅推高社会交易成本,严重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


一些利用虚假流量进行“薅羊毛”的行为也会导致平台的利益受损,使得商家的宣传白费。


医学科普遭遇谣言侵蚀,这届年轻人丧失关机能力?| 全媒行业观察_第1张图片


年轻人的挣扎:逃离手机


如今年轻人的生活中,已经离不开手机。我们所有的时间里几乎都要和互联网发生连接,浸入到其中的虚拟世界。在工作、社交的压力下,作为手机主人的我们,却丧失了关机的能力。于是,年轻人开始想要逃离手机,由此推动了线下的体验经济......


事件链接:


娱乐自由撰稿人momo


前段时间,有个小学生就写了这么一篇作文,里面有句话是这么写的:爸爸,你已经快不是我的爸爸了,你是手机的爸爸。手机的出现,让我们在社交中有了选择的自由,我们可以选择与朋友交谈,也可以选择通过手机去到一个更精彩的世界。只不过,当我们选择手机时,会让交谈的另一方感到不适,受到社交羞辱,这种羞辱是人心中所存着的一种情感、感觉,只是人们把这种情感嫁祸在了手机上。


美团外卖众包骑手庄锡填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已成为低头族。不管手里有木有手机,他们都感到焦虑不安。手机成为他们“器官”的一部分,想要放下手机,真的很难。年轻人若能放下手机,走入现实生活中去,多多体验生活的乐趣,对自己有益处。


医学科普遭遇谣言侵蚀,这届年轻人丧失关机能力?| 全媒行业观察_第2张图片


B站上线付费课程


10月30日,B站上线了付费课程,包括《PPT大神上分攻略》《局座的国际战略课》《熊浩:论文求生指南》《KO大魔王:英语语法通关计划》等等。由此,主打免费视频共享平台的B站,正式涉足了知识付费领域的竞争。


事件链接:


青普九州零售商业总监李如玥


我认为B站涉足知识付费领域的竞争,其优势是用户的特殊性。与爱奇艺、优酷、喜马拉雅等公众平台不同,B站的用户特征更为聚焦,用户年龄段与背景的差异也不大。


在用户特质相对简单的平台,更容易测试内容。内容是否受欢迎,数据马上就能呈现出来。内容制作团队就可以迅速迭代、调整。


而且,B站用户的购买力虽然偏低,但价格敏感性也较弱。年轻人更愿意为喜欢的内容付费。所以,用户可能会成为B站在知识付费领域的护城河。


农工党上海文体委员姚耀


有点晚,看看效果如何。张召忠努力或被努力打造成心态很年轻的形象,上下通吃,之前“战略忽悠”住了中年群体,接下去要抓住习惯于知识付费的青年和少年群体,盈利不成问题,但要取得很轰动的效果,这个时代已然不可能了,除非,老张结合军事说电竞,可能么?


医学科普遭遇谣言侵蚀,这届年轻人丧失关机能力?| 全媒行业观察_第3张图片


开心麻花还能开心多久


开心麻花高速成长的同时,外界关于“太依赖名角”的质疑声也越来越多。从小剧场到大荧幕,开心麻花今日业务已涵盖电影、戏剧、艺人经纪三大板块,生产了不少爆款作品。而今年开心麻花缺席国庆档,也让外界产生了一些悲观的解读。


事件链接:


头牌观点用户wuzhaohan


开心麻花的创作实力是毋庸置疑的,产出也完全贴合受众需求,他们没有做纯粹的艺术产品,作品投资也不是巨大手笔,但贴合现代大众的生活境遇与状况,接地气的同时也与主流话语体系接轨,所以受大家欢迎是有道理的。


开心麻花总裁刘洪涛分享过一些开心麻花跟观众的小故事,有孕妇带着住医院的行李箱去现场的,有看完话剧两个多小时生孩子的,有吵架情侣看完《夏洛特烦恼》后和好的……无论是否获得人生感悟,至少在看剧的几个小时里是充满快乐的,这对开心麻花的团队来说具有重大的意义。刘洪涛提到这些故事自己也会笑出来,他一直强调对于整个团队来说,观众的掌声比公司的规模更重要。


这样的创作团队非常值得期待,毕竟喜剧拯救各种不开心。


省情调研媒体部主编龍舞


当年开心麻花刚开始推的《想吃麻花现给你拧》,似乎想了不少推广手段,我看过的之外,还有何炅版本,以及一个拍人体艺术的女艺术家加盟的版本。从演出水准来说不算太高,甚至没法跟我常看的人艺小剧场里那些不知名演员演的比。


但笑料倒是满满的,基本上我的朋友不开心时选话剧基本首选了他们,其后的乌龙山伯爵、索马里海盗,但都是记住了里面的笑料,记不住演员。直到他们登陆了电影院,我们才真正感受到了开心麻花的实力。即使评分不算高的西红柿首富,都有一定的意义,其实不亚于90年代的周星驰。


如果未来的电影市场少了他们这个团队,那真是太缺憾了。


医学科普遭遇谣言侵蚀,这届年轻人丧失关机能力?| 全媒行业观察_第4张图片


进入小程序头牌观点,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医学科普遭遇谣言侵蚀,这届年轻人丧失关机能力?| 全媒行业观察_第5张图片


医学科普遭遇谣言侵蚀,这届年轻人丧失关机能力?| 全媒行业观察_第6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医学科普遭遇谣言侵蚀,这届年轻人丧失关机能力?| 全媒行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