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3.27

2016年,50多岁的内蒙古农民王永发揣着500万的拆迁款,想存银行。但没想到,却在“穿着银行服装的工作人员”及银行行长的言语及利益引导下,买了保险。历经千辛万苦,近日,王永发终于向银行和保险公司要回了本金与此前约定的利息。回顾一年多的曲折过程,王永发觉得荒诞、失望而气愤:“这年头,咋连正规银行也让人信不过哩?”(经济参考报,3月26日)

目前,监管方、银行、保险公司没有明确的定论,之所以能拿回这笔本息,主要是因为王永发以命维权,最终妥协的结果。但从基本逻辑来看,银行、保险机构存在“猫腻”。试想,一个并不富裕的老汉,怎么会用高达500万、几乎是全部家当来购买保险?更离谱的是,按照保险合同,他要活到100周岁才能取回本金。

银行、保险公司存在违规行为,这点毫无疑问。早在2010年,银监部门就曾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规定商业银行可开展代理保险业务,但明确要求“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混淆销售”“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与王永发接触的银行、保险公司,明显违背了此规定。

不过,也要看到,王永发本身并非全然没有过错,例如他对“银行将给王永发赠送100克黄金,帮老两口申请免费的美国旅行”等承诺的贪念,恐怕或多或少地导致了他最终购买保险产品。

但问题是,能就此认为王永发是咎由自取吗?显然不能。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