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河谷的雾霾杀手

马斯河谷的雾霾杀手_第1张图片

马斯河谷雾霾事件纪念雕像,铭文上写着:

Louise était jolie

Louise avait vingt ans,

Elle revenait du bal,

Elle était une enfant…

A la mémoire de la soixante de morts,

jeunes et âgés, d’Amay, d’Engis, de Flémalle et de Seraing

victimes de láccident atmosphérique de décembre 1930

dans la grande gégion engissoise.

Toute entreprise humaine, fût-elle industrielle,

est susceptible de perfectionnement!

路易丝很可爱

路易丝才二十岁

她刚从舞会上回来

她还只是个孩子

图片来源:http://rouges-flammes.blogspot.be/2014/04/vallee-de-la-meuse-vallee-de-la-mort-le.html

马斯河(荷语:Maas;法语:Meuse)是西欧的主要河流之一,发源于法国郎格勒高原,向北流经色当后在沙勒维尔-梅济耶尔附近流入比利时,继续向北在那穆尔与桑布尔河合流,折向东流经列日后继续向北流入荷兰,最后和莱茵河、斯凯尔德河一起在荷兰的南荷兰省形成三角洲,注入北海。

比利时境内的马斯河流域是比利时传统的工业区,因为丰富的煤铁矿藏以及便捷的航运,这一地区从19世纪开始成为瓦隆区乃至整个比利时工业化的龙头,直至二战结束时一直是比利时国家的经济支柱。由于瓦隆区的河流大多穿行于峡谷之中,所以这一重工业区域也被称为“河谷工业带”(Sillon industriel)或“瓦隆的脊梁”。

马斯河谷的雾霾杀手_第2张图片
1968年的比利时矿藏资源地图

图片来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Belgium_resources_1968.jpg

从1968年的比利时矿藏分布来看,河谷工业带主要由从蒙斯、夏洛瓦到那穆尔一线的桑布尔-马斯河谷,以及从于伊(Huy)到列日一线的马斯河谷两大工业区组成,其中从于伊到列日长不到30公里、宽不到2公里的狭长马斯河谷更是集中了采煤、焦化、冶金、锻造、电力等等重工业,成为列日乃至整个比利时的工业龙头之一。据资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列日每年产铁120万吨,产钢130万吨,这些数字大约占比利时当时钢铁产量的27%。

马斯河谷的雾霾杀手_第3张图片
20世纪初列日Angleur附近的工业区

图片来源:http://reflexions.ulg.ac.be/cms/c_350208/en/the-saint-leonard-affair?portal=j_55&printView=true

密集的重工业给马斯河谷工业带上的小城镇带来了财富,同样也带来了空气中刺鼻的味道和空中的雾霾。对于当地居民来说,既然有了收入不菲的工作,那么忍受些难闻的味道并不是一件不可接受的事情,更何况时间长了鼻子就适应了,空气的味道不再显得那么刺鼻。另外对于比利时人来说,浓雾的天气本来也很寻常,工厂烟囱里排出的浓烟只不过是给天空增加了些颜色罢了。

1930年的冬天,看上去是个寻常的冬天。12月1日,马斯河谷中的小镇昂日(Engis)起了大雾,人们站在河边都望不见炼锌厂的烟囱,更别说河谷两旁的山坡了。大雾本是稀松平常的天气,更何况人们从报纸上得知这几天由于中欧上空的高气压,整个欧洲大部分地区都出现了大雾。如天气预报所说,大雾持续了好几天,直到12月4日才散去,5日又出现了大雾,但很快在12月6日消失。

在最开始的两天,小镇居民的生活基本上没有受到任何影响;直到12月3日,陆续有不少居民来到小镇诊所就诊,他们的普遍症状是呼吸道刺痛、红肿和呼吸困难,大部分人剧烈咳嗽、有类似哮喘的症状,部分重症患者脸色苍白、四肢发冷。诊所的医生们能做的只是注射肾上腺素甚至强心针,对疾病的起因没有任何了解。到了4日和5日,虽然大雾短时间内散去,但前来就诊的病人却越来越多,3日发病的病人中已有死亡病例,形势在恶化之中。正在医生们手足无措之际,6日大雾再次散去,清新的风顺着河谷吹来,患者的症状立即得到减轻,在接下来的几天中得到完全康复。

根据事后统计,昂日小镇在这短短的几天内共有14人死亡,其中年龄最小的死者就是雕像上年仅20岁的路易丝,具体发病的人数过多而无法确定。整个于伊至列日的马斯河谷工业带在这次事件中共有63人死亡,死者年龄从20岁到89岁不等,平均年龄62岁。河谷西端的于伊镇只有少数患者、无死亡病例;位于河谷中段的昂日虽然只有3500名居民,却有14例死亡,死亡率最高;其余的死亡病例分别出现在河谷东北端的其它小镇,比如Flémalle-Haute,Flémalle-Grande和Jemeppe。而最东端的列日虽然人口密度最高,但却没有受到雾霾任何影响。

马斯河谷的雾霾杀手_第4张图片
昂日镇为雾霾中死去的居民举行的葬礼

图片来源:http://www.hermalle-sous-huy.be/fr/Histoire-XXe.html

雾霾不仅对人类痛下杀手,它也没放过其它动物。在河谷两旁的山坡上,不少牛羊也患上了肺气肿,病情严重的直接死亡,此外也有鸟类和田鼠死亡的报道。

雾霾杀人事件发生后,12月6日比利时当地报纸Le Peuple和L’Indépendance Belge都对这一悲剧进行了报道,同天,美国纽约时报转引了布鲁塞尔的消息。在随后的几天,英国、法国以及澳大利亚等媒体也分别报道了这一发生在马斯河谷的灾难性事件。与媒体广泛报道同时,列日的检察官于12月6日迅速启动了司法调查,成立了一个包括病理学、毒理学、气象学以及化工方面的专家委员会。该委员会经过仔细调查研究,于1931年5月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

马斯河谷的雾霾杀手_第5张图片
1930年12月6日纽约时报对这次事件的报道

图片来源:http://www.hermalle-sous-huy.be/fr/Histoire-XXe.html

根据这份调查报告,尸检发现事件中所有的死者都存在着气管粘膜红肿、支气管堵塞以及呼吸道受到化学物质损伤的现象,而造成化学损伤的物质被确定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硫、附着在飞尘上的硫酸,另一可能的危害物质则为空气中的氢氟酸。二氧化硫主要来自于当时广泛使用的燃料——煤炭和木炭,工厂和普通家庭中对煤炭和木炭的大量使用使得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过高。氢氟酸则来自于化肥厂,它和硫酸一起附着在细小的飞尘微粒上,进入病患的呼吸道从而造成化学损伤。

马斯河谷的工业化早在19世纪初就开始了,空气污染在二十世纪之前就已广泛存在,那为什么1930年冬天的这次雾霾会造成如此大的伤亡?

根据记载,发生在1930年的这次事件远不是马斯河谷第一起严重的空气污染事件。早在1911年类似空气污染就曾发生过,家畜和居民的健康都曾受到严重的损伤,只是死亡病例非常少,所以在当时并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1930年冬天的这一次雾霾之所以如此严重,一方面和二氧化硫等化学污染物排放量的持续增长有关,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当时当地特定的天气和地理环境。

马斯河谷是一狭长的地带,长约24公里,宽约1-2公里,河谷底部工厂和居民聚集区海拔100米左右,河谷两旁的高地海拔在200-300米。1930年11月底开始,马斯河谷地带一直处于高气压控制,略有东风,风速只有每小时1-3公里。高气压造成马斯河谷垂直截面出现逆温现象,即海拔高的大气气温反而比海拔低的大气气温要高,这一温差使得河谷中工厂烟囱排出的废气无法及时排出,直径1至4微米附着着二氧化硫等化学毒物的飞尘在1到5天之内缓缓沉降下来,聚集在河谷的谷底,形成致命的雾霾。而河谷由东而西的微风恰恰将这一杀手缓缓堵在河谷之中,从而造成了12月1日至4日连续四天的大雾天气。

马斯河谷地貌图。从西向东的浅绿色地带为马斯河谷,黑色十字线交叉处为昂日。

马斯河谷的雾霾杀手_第6张图片

图片来源:http://www.weather-forecast.com/locations/Engis

马斯河谷的这一灾难性事件,被视为欧洲工业化革命后发生的第一次严重空气污染事件。化学污染物和雾霾笼罩的马斯河谷给人类上了第一堂环境保护课,人们逐渐在工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开始重视身边环境的变化和保护,并在环境给予人类多次惨痛的教训后终于明白了每天能看到通透的蓝天、呼吸到清新的空气对于生命有多么的重要。

参考文献:

Ed Buijsman, ‘De moordende mist’ De ramp in de Maasvallei bij Luik in 1930.

文/Athlon_BE
2014.10.12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斯河谷的雾霾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