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导论
防晒是一种最基本的保护皮肤的方法,许多皮肤科医生推荐。防晒,尤其是抵抗UVA,不仅可以美白,抗老化,还可以预防日光性角化炎,皮肤鳞状细胞癌等皮肤病,甚至黑色素瘤。
基本概念
UVB 波长在290-320nm的紫外线。晒伤晒黑
UVA 波长在320-400nm的紫外线。皮肤老化
MED(minimal erythema dose),皮肤最低红斑剂量。
SPF(sun protection factor) 美国FDA规定为,皮肤涂抹剂量为2mg/cm2的防晒品后的MED/裸露皮肤的MED。
不同的SPF值的保护时间计算方式:15(分钟)×SPF值。比如SPF20的保护时间为15×20=300min,即5个小时。我国规定任何SPF大于30的产品最多标到30+。
PA(protection of UVA)防UVA波段,+越多越好。
IPD(Immediate Pigment Darkening)和PPD(Persistant Pigment Darkening):欧洲的标志不一样:PPD是紫外线照射下两小时后所测出的色素稳定指数,用数字标示防护强弱,2-4较低,4-6中等,6-8较高。PPD能较好地衡量防晒产品对UVA的防护能力。
Broad spectrum:美国化妆品不标识PA,如果防护UVA,会有此标识。
防水评价标准:在水浸入40或80分钟过后,防晒品还保持SPF值。
物理防晒:成分主要为二氧化锌,二氧化钛。可反射紫外线。一般不吸收,微粒状可被吸收,防全波段紫外线
化学防晒:大多为芳香族化合物与一个羰基共轭。靠化学反应改变紫外线的波长,皮肤可吸收,有些只能防UVB,有些可以防全光谱。
抗氧化剂: 因为化学防晒成分可能会产生氧自由基伤害皮肤,所以一般防晒会加入这些成分平衡。
面部皮肤面积:人体皮肤表面积约为1.5-2.0平方米。面部约占3%。故面部皮肤表面积约为45cm2-60cm2。
2
成分解读
防晒有两种分类法,可以按照物理化学来分,也可以按照覆盖的波谱分为UVA与UVB及广谱。美国FDA批准上市的原料,及原料的最大浓度和防晒范围如下表。欧洲,日本和澳大利亚还批准了一些此范围以外的成分。
Drug Name Maximum Concentration, % Absorbance
Aminobenzoic acid 15 UV-B
Avobenzone 3 UV-A I
Cinoxate 3 UV-B
Dioxybenzone 3 UV-B, UV-A II
Ecamsule* 2 UV-A II
Ensulizole 4 UV-B
Homosalate 15 UV-B
Meradimate 5 UV-A II
Octocrylene 10 UV-B
Octinoxate 7.5 UV-B
Octisalate 5 UV-B
Oxybenzone 6 UV-B, UV-A II
Padimate O 8 UV-B
Sulisobenzone 10 UV-B, UV-A II
Titanium dioxide 25 Physical
Trolamine salicylate 12 UV-B
Zinc oxide 25 Physical
*Only available in United States in patented products.
所以不是像网上传的那样化学防晒就只防UVB,必须结合物理防晒才是好的配方。实际上防晒霜作为一种特殊化妆品,国家对其如何标识是有严格把关的,并且定期抽检,若是货不对板,说好要添加的成分没有添加,会通报批评。去年谜尚就因为添加激素成分被通报批评了。
3
成分浅析
对氨基甲苯酸Para- aminobenzoic acid (PABA) :最早使用的UVB防晒成分,现因其需要酒精作为溶剂,沾污衣物且有副作用已基本停止使用。
甲氧基肉桂酸辛酯 Octyl methoxycinnamate:最常用的UVB防晒剂。
水杨酸辛酯Octisalate:防护力较弱,非常安全。
奥克立林Octocrylene:一般与其他防晒剂搭配使用,不是很稳定。
苯基苯丙咪唑磺酸Ensulizole:一般的防晒剂都是脂溶性,这款是水溶性的。放在配方里尤为清爽,缺点是完全不防UVA。
二氧化锌与二氧化钛:Ⅱ战期间就被发明,受限于其物理性质一直没有得到长足的发展。直到微粒技术的出现使其变得透明才得到更多应用。这是唯一一种可以被运动员使用的防晒剂,而且防全波段。不过毕竟是物理防晒,想做到不泛白,不油腻还是很难的。现在防晒霜想做到全波段不腻人的基本配方都是化+物+抗氧化剂。
在这里我要推荐一个护肤利器,叫美丽修行。是成分党的天堂。里面对各种化妆品的成分都有记录,对各个成分的功效,安全性,致敏性,孕妇可不可以用都有标注。还可以测试自己的肤质。普通人可能不需要注意那么多,但是对于敏感肌,孕妇等有特殊需求的群体非常有用。以下是我翻雅漾自然倍护防晒霜的界面,
如果我想查询某个成分的功效和可能风险,会有这个界面。
总之,对于爱研究的人来说,其乐无穷,可以钻研出很多心得来,护肤也会更加科学。我个人最近最爱折腾的APP之一。
不过请大家注意,不要被一些所谓成分迷花了眼,毕竟不是看了书就能当医生,也不是看了成分表就能当配方师,具体细节,我随后展开。
4
有关SPF
理论上健康人的皮肤使用SPF15的产品就足够。但那是在理想情况下。化妆品上所标识的SPF值如前所述,都是在实验室环境下测试出来的,涂了标准的2mg/cm2 。事实上研究发现一般人在生活场所下涂的厚度为0.5-1.0mg/cm2 ,效果就会打折扣。再者现行的评价标准比较粗暴,把肉眼可见的红斑作为评估止点。实际上在红斑出现之前,皮肤已经出现了潜在损伤。所以SPF值再高,绝对不能用老,尽量用高指数的,尽量多涂,尽量勤涂。
5
UVA损伤
和UVB不同,UVA现在连一个MED这样的量化标准都没有。因为UVA对人体的损伤没有那么直接,所以一般不在医疗界的关心领域。但是随着大众对防晒霜的盲目信任以至于阳光下暴露的时间反而增长,损伤加重不自知,UVA的防护也变得热门。一般来说SPF值与UVA的防护度成正比。现在对于如何测试UVA损伤还没有一个共识。不过美国用CW (critical wavelength )标准,若波长的覆盖范围可达370nm,就被允许加上broad spectrum标识。即时这样也大概只能当掉最多90%的紫外线。想要做到这点,成分里必须含苯酰甲烷或物理防晒剂。
6
溶剂的作用
这件事情一直被人们忽略,但其实溶剂的选择对防晒效果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溶剂和乳化剂极大影响紫外线的吸收利用。成膜剂和稳定剂可以使防晒霜的活性物质稳定分布在皮肤表面而且不会与其他活性物质反应,以致失活,更别提防水性。再者,好的配方对与使用者的肤感也是至关重要的,不然可能会因厌恶涂得不够。所以业界最流行的剂型才会是乳液和霜。喷雾因为是水溶,可选的防晒剂范围有所缩窄。至于某些防晒彩妆主要是靠的物理防晒。一款无防晒功能的粉饼天然有SPF3-4的防晒效果,且是全波段的。大牌防晒之所以是大牌也得益于此。主要防晒配方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如何使其能稳定地保护你一整天?可能经验技术都更好的大厂会更加值得信赖。
7
光稳定性和毒性
几乎所有防晒活性成分都可能导致肌肤光过敏。这句话我要首先提出来。毕竟这就是防晒成分的作用,它们吸收紫外线。但是现在工艺会把好几种防晒成分搭配使用,有时候高达6,7种,内部有平衡稳定的效果。比如阿伏苯宗是一种易分解的物质,奥克利林也是一种防晒成分,可以稳定前者,两者可以搭配使用。具体的搭配有很多种,机制仍待研究。而且随着SPF值的升高,对皮肤的考验也会更大。如果曾经有过日光性皮肤炎的病人,再次光过敏的风险会加大。
8
维他命D
其实就普通人日常来说,防晒远没有那么严格,日照量一般都达标了,也可以通过食物等途径补充。但对于>70岁的老人而言,他们对维生素D的缺乏是十分敏感的,不然容易骨折。所以对于那些进行了严格防晒的人来说:每日补充700单位的维生素D是可以的。对于>70岁的老人,每日需补充800单位的维生素D。
9
尾声和总结
写到这里非常累且有成就感了。我还是不要一次全部聊完。重点都用红字标出。防晒宝典还会出续集,大概总共有两集,每三天放一集,我这个月的活跃度妥妥up.up。希望大家有所获益。
基本知识总结:
1.敏感肌用物理防晒和硬防晒
2.大量使用,全身一次需约30ml
3. 半天补涂一次
4.选用UVA+UVB的产品
5.出门前15-30分钟涂,给予产品成膜时间
6.虽然标志都是一样的标识,大牌产品技术可以使产品性能更稳定,不至于导致有效物质过快分解或产生对肌肤有刺激的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