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忙忙还是不慌不忙

今日网易云推荐歌曲第一首是郝云的《活着》,然后就让这首歌霸占了我一天的空余闲暇。其中说出了这个时代都市生活中匆忙之中的我们所面临的荒谬。匆匆忙忙的赶着任务,赚取着钞票,然后幻想着去购买喜欢的东西,到头来发现喜欢的东西依旧很贵,而应该的优哉游哉早已不翼而飞。

今天听华师大的魏天无教授讲授顾城的诗歌,其中谈到北岛是用诗歌与一个时代抗争,在强烈的否定之后是对理想的不灭;舒婷则是以采集生活的美来抵御剩下的黑暗;顾城是退回内心深处,把自己变成一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与现实隔绝开来。我想面对当下都市生活的荒谬,我们采取何种方式呢?如何在忙碌中避免庸碌,如何在繁重的生活重担之下解放自我,这是每个人要解决的课题。

今天与同事聊天,讲到一个观点“为了某个个人的目的,无论怎么包装和装潢,最终所有的行动都是带着极度个人利益的,其结果必定是对大众利益的损害。”我们在研究政策的时候,到底依据的是什么?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最广大人民群众指的是谁?什么又是最根本利益?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下午听同事的讲座,时间虽短,道理幽深。任何现象的解读与现象无关。聆听讲座亦是如此。我不知道同事真实要表达的是什么,我体会到的是这场讲座触发了自己对于教师成长及教育的思考。我一直以为教师无论何种学段的教师,从幼儿园到博士生导师,都是知识分子。而知识分子的社会功能是什么?是为这个社会提供知识产品。知识产品是脑工作的成果。脑在何种状态下能够最具有创造性呢?作为精神发源地的大脑,对于物质的依赖其实并不奢靡,只需要血糖和氧气就可工作,但是脑确是情绪感觉的产生场所。只有在不慌不忙中,脑才有着极其旺盛的工作效率。按照流程、依葫芦画瓢、照猫画虎、因循蹈矩的最终结果就是马马虎虎。希腊先哲没有一个是通过考试考出来的,诸子百家也并不是要经过考试选拔才有了影响力,中国两千多年的帝制时代,能够在历史上留有一名的人,其中善于考试者只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生活中不慌不忙的文人雅士,这些人创造了中华文化的璀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这其中留有名号的有几个是当年的状元?再看民国,近代各种学科的大师级人物,又有哪几位非得是状元不可?不可否认,这些文化届的群星都是爱学习的。

首先学校教育的慌慌张张,就像是拿了订单的加工厂,生怕被甲方罚了违约金一般,加班加点的塑造学生,然后以把学生送到高等学府完事大吉。真有一种,只要考上大学,从此与我无关的意味。而社会对此竟然欣然接受,并双手欢迎,这是一种充满了张力的荒谬。我们的大学呢?拼命的抢着高分的考生。可是到头来大学做了什么?四年一抹黑,把学生推向社会,只要混到一份工作,就算完事大吉。保住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就保住了一切。从始至终,没有见过对于学生真切的关心。彻头彻尾的慌慌张张。

人到了社会上以后呢?上班了、恋爱了、结婚了、生娃了,又都是慌慌张张,急着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前进。然后呢?

难道不知道,人生的终点是死亡吗?慌慌张张的不是在赶死吗?

人生应该是不慌不忙,且歌且行。

你可能感兴趣的:(匆匆忙忙还是不慌不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