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午后,上海法语中心诚邀上海中法家庭俱乐部举办了一场有趣的讲座:关于多语言者的圆桌会议!圣诞临近,法语中心的圣诞气氛也愈来愈浓。“大雪”过后,晴空万里,隔着玻璃窗,阳光洒在大厅中,大家各抒己见,来了一场非学术却无比专业化的讨论。
今天的观众也有点特别,以三人一组的家庭为主,最典型的组合就是一个法国爸爸,一个中国妈妈和一个中法混血儿。最小的听众还躺在摇篮里咿咿呀呀,年纪大的听众都已经白胡子了。这里的大部分听众都会两门以上语言,今天的主题就是要讨论孩子如何在多语环境中成长。
上海法语中心的校长StéphaneJOLY先生亲临主持。JOLY先生也有一个多语家庭,他的妻子是德国人,但由于他们曾在澳大利亚居住,所以他们的孩子会说法语、德语和英语。今天还有一位特约嘉宾,法国驻沪总领馆文化领事Paul FRECHES先生,FRECHES先生也有一个多语家庭,他有一位中国妻子,孩子也是在中法双语中切换长大。
FRECHES先生说,六岁前是小朋友语言学习的重要年龄段,这个时期小朋友可以比较自然地去学习,但是这对小朋友来说是不是很困难?困不困难,我们说了不算,所以今天他出门前还特地问了他五岁的女儿,没想到小朋友给出了一个非常哲学式的回答:“不困难,也不简单。”
FRECHES先生抛砖迎玉后,现场讨论越来越热烈,一度已经到了不需要译者的地步,甚至很多多语者流利的听众自如切换中法双语发言。索莱耶在此和大家分享一些观点:
从“一个人一种语言”到“一个环境一种语言”
一些家庭选择一个人一种语言。比如爸爸是法国人,那爸爸就只和孩子说法语;妈妈是中国人,那妈妈就只和孩子说中文。对孩子而言,比较重要的一点是他需要清楚的知道和谁说什么语言。在多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似乎自然就知道和爸妈说什么语言,和朋友说什么语言,对他们而言这是一种生存技能,而不是通过一种后天的教育去掌握。
但是一个人一种语言,也有遇到很多问题,比如三口之家在一起的时候,说什么语言呢?如果僵硬地执行这个原则,就会变得很困难。所以有些家庭就会从“一个人一种语言”的模式调整为“一个环境一种语言”。比如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候,通常第一个发起者用的什么语言,大家都用什么语言继续交流。也有父母谈到,他们很多时候是被迫和孩子说某种语言。因为孩子能够区分和爸爸说法语,和妈妈说中文,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妈妈和孩子说法语,或者爸爸和孩子说中文,小朋友就会觉得很奇怪,也有抵触。
多种语言相互补充,增强文化体验
我们在学一门新语言之际,常常会说“多一种语言,多一份体验”。对小朋友也是一样的道理,这些从小在双语,甚至多语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本身就会比单一语言的孩子多一份体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更强。
但是,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比如JOLY校长就谈到,他的儿子在澳大利亚待了两年,然后再回到法国。在澳大利亚的时候,只有在家里教他法语,在学校和其他环境都是英语。所以在那两年,他的英语能力可能更好一些,比如他对一些名词的掌握就会比法语好。不过在他回到法国后,还是可以很快弥补这些问题,因为语言的基本框架和概念已经建立,缺少的只是那两年的词汇量,再慢慢填补进去。
“会一门语言”与“掌握一门语言”
今天的与会者大部分都是多语言者,有一位发言者会七门语言。于是问题来了,会一门语言究竟是掌握到什么程度了?
有一位妈妈谈到,她会中英法三门语言,但是语言的掌握程度是不一样的。她女儿说中文和法语,日常的交流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她希望她可以真正地掌握这门语言,可以用这门语言去深度思考,去欣赏文学,去写作,而不仅仅是听说。
而在这个过程中,父母的引导和教育就会变得至关重要。有一位西法混血儿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他的爸爸西班牙人,妈妈是法国人,他从小住在西班牙南部的小城市,在当地讲一种西班牙方言。他在当地当然没问题,可是去了西班牙的一些大城市,比如马德里、巴塞罗那,那里的人却可能完全听不懂他在说什么。甚至现在,他的西班牙写作也是错误百出。但是,我们不能说他不会西班牙语,他也可以交流,只是范围有限。
很多双语和多语家庭,父母都是高学历者,他们更希望孩子的听说读写都可以跟上,而不仅仅是日常的交流。
我有必要学那么多语言吗?
有一位妈妈提出,在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学语言的目的已经不同于以往。如果说为了工作,今天大部分的工作,除了母语外,更需要的英语。那这种情况下,小孩子为什么还要学那么多语言,除了小时候的家庭沟通外,其他的目的是否可以淡化了?
对于会两门以上语言的人而言,他们学习第三门习得语用的时间已经会比第二门语言少很多。比如会法语的人,学习西语就会容易很多。可是时间都是宝贵的,除了本身对语言学习和这个国家的文化感兴趣外,在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学习那么多外语吗?
索莱耶的小看法
今天的主题是围绕孩子的,但是作为多语学习者我也想分享一些我的看法。朋友和我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她认识的一个朋友,同时会三门语言,三门语言可以说都是她的母语,日常交流,甚至读读写写都没问题。但是,三门语言中却没有特别好的一门,也可以说是没有母语。这也给她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一些困难,最大的困难可能来自深度的思考和文学欣赏。因为三门语言的水平都在一个高度,却又不是特别高的高度,似乎就这样被困住了。
这种的例子似乎有一些极端,我也无从体会,但是从今天的发言也可以看出,很多妈妈都关心那门处于核心地位的语言,关心更深层次的语言赏鉴。
今天JOLY校长也一再强调,语言就是要花时间,哪个语言花得时间多了,就自然会好了。这点我是深有感触。有多少个夜晚,当我想通过阅读文学作品,顺势提高外语时,我都会有一种选择困难:今天是提高哪门语言好呢?
JOLY校长的总结
最后,JOLY校长也总结了四点:
第一,要相信孩子。Un problem pour nous,mais pas pour des enfants!我们已经脱离了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学习能力。我们可能想当然会有很多困难,但是孩子或许是可以轻松克服!我们要相信孩子。
第二,要重视多语言学习的重要性。多语言学习的机会对孩子而言也是无价之宝,他的情感会变得更敏感、更细腻,也能同时有关于在文学等方面的多种体验。我们应该珍惜这样的机会。
第三,语言学习,越早越好。六岁前是孩子学习语言最好的时段,对多语言环境的孩子,尤其要珍惜这短暂的时间。
第四,要伴随孩子去学习这门语言。家长的引导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我还是很认同这样一种观点:语言是需要时间的,我们需要有一门核心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