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5.9 论语学习(109)公冶长篇第十八则

【5.18】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弒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于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

【钱穆译文】  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当令尹,不见他有喜色。三次罢免,不见他有愠色。他自己当令尹时的旧政,必然告诉接替他的新人,如何呀?”先生说:“可算是忠了。”子张说:“好算仁人了吧!”先生说:“那只是这一事堪称为忠而已,若问其人那我不知呀!但哪得为仁人呢?”子张又问道:“崔杼弑齐君,陈文子当时有马四十匹,都抛弃了,离开齐国,到别国去。他说:这里的大臣,也像我们的大夫崔子般。’于是又离去,又到别一国。他又说‘这里的大臣,还是像我们的大夫崔子般。’于是又离去了。这如何呀!”先生说:“可算是清了。”子张说:好算仁人吧?”先生说:“那只这一事堪称为清而已,若问其人,那我不知呀!但哪得为仁人呢?”                                        

子文:楚国的宰相称为令伊。  

 崔子:崔杼,齐国大夫,弑其君庄公。   陈文子:齐国大夫。   

仁:在子张看来,仁是坚持某一德行(如忠、清)到极高的程度,所以才提出这两个问题。但是,孔子的回答却是侧重“行仁的要求”,不能只以一种德行来界定。

       古时的官员能上能下是一种常态,但能够淡然面对三次罢免与委任,真是一种修行,大概与一直以来忠的观念根深蒂固有关系,放到现在有些不可想象。道不同,遂不可同流合污,这个让人感觉有些放弃了自己的作用。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6.5.9 论语学习(109)公冶长篇第十八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