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是它

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是它_第1张图片

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是它_第2张图片


内容来源 :本文摘编中信出版集团书籍《思维与陷阱》书评文章,本书作史蒂夫·卡斯纳 ,笔记侠经出版社授权发布。
史蒂夫·卡斯纳 :就职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 NASA ),是一位专门从事安全和事故研究的心理学专家。他还是一名喷气式飞机和直升机驾驶员,并且是摩托车和滑板爱好者。令人惊讶的是,他并未为此受过伤。
封面设计 & 责编| 小姝 第 4365篇深度好文: 5057字| 8分钟阅读

读书笔记思维方式


本文优质度:★★★+ 口感:娃哈哈


笔记君说:


职场上最稀缺的能力之一就是专注力。往往是你刚想打开一个文档准备写下报告,微信提示框接二连三的提醒你。等你回复完微信内容,你本来想要记录下来的内容却早就想不起来了。
又或者当你想要打开网站搜集资料的时候,很容易就被相关信息里的八卦新闻吸引过去。两个小时过去了,想要收集的信息仍然还是一片空白。
一项研究显示,企业每年因员工工作被电话、收发电子邮件或应付其他琐事打断而导致的生产损失高达6500亿美元。
一部分人自以为能够一心多用,或者全神贯注—至少不会惹麻烦。然而,对任何事情而言,做到集中注意力远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以下,enjoy~



、我们无法一心二用
你认为自己能够一边开车一边用手机吗?这样做的时候,你觉得能确保万无一失吗?你的眼睛无法同时看两个方向,以此类推,同时思考两件事似乎也是天方夜谭。
如果采用来回切换模式呢?
你低头瞟一眼手机,再抬头看看路况继续开车。你的注意力在挡风玻璃前方和手机屏幕之间徘徊,当然,你得尽可能少看手机,以免错过瞬息万变的路况。
这办法听上去还说得过去,是不是?尽管听起来似乎可行,但如果真的这么做,就等于自掘坟墓。之前的死里逃生不过都是侥幸,并不代表可以高度分散注意力。
这种侥幸心理从何而来?你或许会叫它一心多用,但心理学家称其为任务切换。
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是它_第3张图片
无论在做什么,我们都会收集线索预测会发生什么。当前方车辆的刹车灯间歇地亮起时,这种异常其实就是在提示我们,前车司机将刹车,可能会在路面上留下一长串刹车痕迹。
但是,当我们的注意力需要在不同事情上来回切换时,这些小细节就会被忽视,它们附带的线索也会被忽视。若没有这些预先提示的小细节,当麻烦出现在眼前时,就总显得那么“突如其来”—比如一辆突然窜出来的SUV。
当人们关注两件事时,缺失的可不仅仅是信息。人们会常常因为反应时间不足而丧命。一名惊慌失措的司机真的会等你发完短消息再猛踩刹车吗?当你抬头看的时候,很可能灾难已经发生了。
在紧急关头,同时尝试关注几件事,往往会将人们置于所谓生物反应时间的极限—— 人脑面对某情境理清思绪并做出反应的最短时间。
然而,试图同时关注两项任务所带来的问题远不止于此。
当注意力从一项任务( 比如用手机 )回到另一项任务( 比如开车 )上时,你以为自己已经“回来了”,此时此刻你全神贯注地盯着路面。
不幸的是,事与愿违。当你来回切换任务时,似乎有某种宿醉效应在作祟。注意力并非即时回归的,它需要花点儿时间才能重新开始。
我们一点儿都不擅长一心多用。

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是它_第4张图片


对大多数人而言,像个临时演员一样来回切换注意力着实不易。随便问一屋子的人谁自认为是一心多用的好手,你很可能会看到所有人都得意地举起手来。
精神科医生戴维·格林菲尔德将这种认为自己能一心二用的执念称为多重作业妄想症。
我们在一心多用方面的自信,不仅限于开车上,我们笃信自己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多重作业。我们自以为能够在多项任务间游刃有余,但产能数据告诉我们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儿
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注意力的局限性。
威奇塔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最近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我们因开车而分心时,无法好好地发出一则短信。范塞尔斯特一句话总结:“ 一心二用的结果就是一事无成。


二、影响注意力的因素有哪些?
假设我们决心要集中注意力在一件事上,比如路况、小孩或者任何需要我们全神贯注的事情。事实证明,这也同样不易。当我们试图保持专注时,总有些东西会跳出来捣乱。
1.随时出现的干扰
世界变化多端。即使我们渴望尽全力集中精神,干扰因素就是会不时地跳出来,吸引我们的注意力,如电话铃声、孩子啼哭、东西碎了、警报骤响、旁人打断。而且,这些干扰因素还不像手机那样可以单纯地置之不理,你根本无处可逃。
它们铺天盖地而来,让我们手足无措,我们仿佛站在网球场的中央,发球机把一打毛茸茸的黄色网球一股脑儿地砸过来。
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是它_第5张图片
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空难开启了有关注意力分散的研究计划,让人们开始寻求应对干扰因素的策略。
2.不自知的神游
独自一人驾车行驶在僻静且一望无际的高速公路上,你是否曾惊觉思绪早已飞到九霄云外去了?别觉得自己是个不合格的司机或者全世界只有你这么干。
在最近的一项研究当中,研究人员发现,在开阔道路上开车时,司机会有大把时间用于所谓神游或任务无关思考。 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有些心理学家会告诉你,这件事我们无能为力。
心理学家乔纳森·斯莫尔伍德和乔纳森·斯库勒一直致力于探究思绪不宁这件事。 斯莫尔伍德和斯库勒通过试验发现,人人都会神游,而且乐此不疲。
哈佛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显示, 除睡眠外,清醒状态下人们差不多要花一半的时间思考跟眼下毫不相关的事。 但此处并不特指自由散漫之人。

活在这个危机四伏的世界,你或许会好奇,人类究竟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斯莫尔伍德和斯库勒很快意识到神游亦有用处。神游会让头脑得到稍事休息,也提供了回顾生活点滴的绝好机会。
神游的时候,你可以想想晚间休息的时候干点儿什么,或者做些明天孩子放学时谁去接孩子之类被心理学家称为自传式规划的构想。
神游让我们记起已忘却之事,例如预约的明天看牙。针对神游的研究发现,好主意通常都是发呆时想出来的。被自己的思维弄得迷惑了吧?没有这些思维你才真会不知所措呢。
当然,其代价也是不言而喻的。 接二连三的研究表明,无法全心投入几乎会让人搞砸每件事情。
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是它_第6张图片
最特别的一项调查要数法国的一支研究团队所做的研究,研究人员在医院急诊室询问那些在车祸当中受伤的司机,车祸发生的刹那,他们是否处于神游状态。 一半的受访司机给出了肯定的回答,其中1/8的人坦言他们脑子里闪过的尽是些包含“高度破坏性及干扰性的内容”。
更重要的是,无论你盯着什么看,神游和分心一样都会不期而至。走神的时候,我们经历着被心理学家称为知觉分离的过程,此时眼睛和大脑仍各司其职,但彼此间没有沟通。
即便你的眼睛盯着某件事物,大脑也不一定会全心全意地处理这个信息。
3.劳心的注意力
正如无法一直保持将杠铃举过头顶,我们也无法长时间将注意力保持在同一件事情上。
心理能量的供给似乎是有限的,无论我们专心致志盯着路面车流还是泳池里的孩子,最终都会感到精疲力竭。
皇家空军发现,即便是最优秀的引航员也会在盯着雷达显示屏的时候,跟丢了潜艇。
皇家空军请心理学家诺曼·麦克沃思帮他们厘清其中缘由。不久,麦克沃思的试验就揭开了谜底,当人们密切关注什么东西的时候,尤其是关注某些平凡无奇的事物时,即便是最专心致志的人也只能保持一小会儿高度集中。
麦克沃思发现,我们全神贯注地投入某件事的能力在20~30分钟之后就开始减退。麦克沃思将这一现象命名为警戒衰退。
时至今日,警戒衰退已在许多需要人们保持关注的领域被广泛接受。
在《思维与陷阱》的作者卡斯纳刚入行的时候,曾有幸造访世界上最繁忙的空中交通管制台之一—芝加哥奥黑尔机场的塔台。
记忆中那是他第一次看到一个睡眼惺忪的航空管制员从雷达室步履蹒跚地走出来,嘴角还叼着一根未点燃的香烟。
当时,卡斯纳问他连续工作多久了,他说25分钟而已。空管员换班如此之快的原因就在于:注意力高度集中会让人们在短时间内身心俱疲。
4.你要注意什么?
即使努力将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某件事上,也无法保证我们对于什么时候会出问题能了如指掌。保持注意力的难点之一就在于知道要注意什么。
英国朴次茅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有数年搜救经验的海滩救生员比工作不足一年的海滩救生员甄别出溺水者的概率高5倍。研究人员记录了救生员注视的方向以及注视的时长,他们发现,无论年纪、资历,大多数救生员都使用相同的基本搜寻模式。
若要说救生员当中的资深者有什么高明之处,那就在于他们能够更敏锐地甄别出水面上那些细微的差异,学界称之为“提取信息的水准之差”。
经验丰富的救生员判断险况的思维过程不得而知,他们似乎就是能更容易一眼看透问题出在哪里。


、如何做到更加专注?
我们相信大脑中自有一套视觉、听觉和动觉层面的侦察系统在一刻不停地运转。要真是如此,就万事大吉了。
然而,集中注意力绝非易事,但凡我们转个头、打个喷嚏或者走个神的工夫,哪怕老老实实什么都没干,麻烦都会趁机找上门来。我们无法将注意力同时放在两件事情上。
我们的注意力也无法长时间集中于同一件事情上,因为我们会疲倦、会神游或者被突如其来的干扰打断思绪。而且,在集中注意力方面,再卓越的天资,再专业的训练,再老到的经验似乎都无济于事。
1.承认集中注意力很难
更好、更现实的第一步就是先停止幻想自己能集中注意力,因为我们根本做不到。
比如航空公司如今都会对飞行员进行“驾驶舱监控”培训。没错,就是成年人(像小朋友一样)上注意力训练课。
他们学到的第一课就是了解集中注意力有多么困难,注意力有可能让你浮想联翩,导致状况百出。
这些民航飞行员与站在桥头只顾自拍差一步就跌入水中的游客之间最主要的区别,就在于飞行员清楚他们的注意力是有局限性的。

2.寻求帮助
如果你要在城市的一端看医生,而你家小孩的门诊约在城市的另一头,你该怎么办?你知道自己分身乏术,但可以请一名司机来接小孩。各自分工,问题解决。注意力亦是如此。
1972年,正当东方航空401号航班抵达机场准备着陆时,机组人员注意到提示起落架展开异常的警示灯亮起。 在没有起落架的情况下着陆简直就是一场噩梦。
飞机在跑道上滑行,火花四溅,机组人员根本无法控制这个庞然大物在哪里停下来。 于是,机组人员开始埋头处理起落架的问题。
然而,正当他们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起落架上时,机组人员无意中切断了本应在人工检修的同时让飞机保持航行状态的自动飞行系统。 飞机的高度开始缓慢而不易察觉地下降,逐渐直逼地面,驾驶舱内的三名机组人员都没有发现。
在撞击发生前的几秒内,机长发现了海拔的骤降,喊道: “喂,怎么回事儿? ”不到10秒钟,这架飞机就坠入佛罗里达大沼泽,机上176人中有101人丧生。 这样的空难可谓空前。
若采用当今的干扰应对术,两名飞行员都会立刻意识到这一机械问题很可能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此一来,机组成员将会分出一部分注意力进行分工并决定谁负责什么。
机长或许会说他将负责解决起落架的问题,与此同时,请副机长继续驾机航行。宣布这项计划之后,机长会对副机长说“飞机交给你了”之类的话,副机长回答说“看我的吧”。这时候,他们就得很多人同时盯着并负责所有重要的方面。
3.确定优先级
有些时候,身边没有其他人可以求助,一切都得自己应付。
飞行员都谙熟的一项技能,用老话说就是“凡事有轻重缓急”。这涉及优先处理某些事情,把其他事情推后。我们总是先做最重要的事情,让不那么要紧的等一等。
以航空业为例,可以采用一套简单的优先排序方案:“飞行第一,导航第二,沟通第三。”这意味着首先要保证飞机飞起来。当一切尽在掌控时,才能做另外两件事情。
但是,难道导航不重要吗?当然,这是第二要紧的事情。一旦飞机失去控制,没人能管得了它是坠落在爱达荷州的东部还是怀俄明州的西部。
总而言之,先保证飞机在空中飞,别让它掉到任何地方。当你被要求同时做两件事时,要敢于承认你无能为力。先选一件来做,再做另一件。
4.注意力要用在刀刃上
生活并非时刻都处在紧急关头。相比之下,有些事情更值得投入注意力。这些乌鸦嘴的心理学家并没有说人们无法集中注意力,而是说人们无法每时每刻对每件事都集中注意力。
这就是现实。那怎么保证我们一天到晚都安然无恙?我们开始认识到一心多用是妄想,甚至在被某些干扰打断之前,对同一件事情都无法长时间保持专注,我们会疲劳,或者干脆放空神游。
我们必须调动身边一切资源,比如请别人来帮忙。还要预料到坏事会在何时、何地降临,并准确无误地关注它。
对干扰因素的警惕也是必要的,还得有一套计划应对其引发的不良后果。
对于人类注意力的局限性,心理学家丹·西蒙斯似乎并不太担心。他也认为了解人类怎么克服这种局限性更为重要,“真正的危险在于对自我局限的误判”。
*文章为讲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笔记侠好文推荐:


产品和包装,哪个更重要?
科技的快速发展,才是拉开人与人差距的根本原因
科特勒中国完整演讲笔记:5年内用同样方式做生意,离关门就不远了

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是它_第7张图片


嘿,你在看吗?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是它_第8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人都会犯错,关键时刻能救命的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