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端工业制造行业,除了核心技术以外,企业对于供应链的重视永远是排在首位,大多数情况下,一个稳定的供应链体系都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如果这个供应链中的某些环节出现问题,对于企业的伤害可能是无法弥补的。
未雨绸缪,替代方案降低实体清单影响
早在美国各大供应商纷纷宣布将终止与华为的合作时,就有多方猜测华为将面临巨大危机,因为在目前全球的供应链分工中,几乎没有哪一家从事通信业务的公司可以脱离美国供应商的元器件而存活,很多机构甚至预测华为的库存备货可能撑不过一年,正当5G建设如火如荼的开展时,作为全球通信行业的龙头,华为5G订单是否就会因此落入他人之手。
从华为披露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供应商在整个华为供应链体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来自2018年华为披露的名单中,整个核心供应商一共有92家,其中来自美国的供应商最多,有32家,占比36%。实体清单导致曾经的供应商纷纷拒绝供货,华为又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呢?
往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华为内部提到最多的就是“替代方案”,华为对外也表示针对实体清单带来的影响,华为此前就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华为5G产品负责人对外表示,如果是通用芯片的话,那么公司很难做出差异化的产品,同样是为了应对可能发生的变故,华为在数年前就启动了在关键技术上的投资,如5G当中的功放链路、射频、基带都已经实现了自主设计,同样合作方也不仅仅是美国企业,还包括日本和欧洲的企业。
在美国的供应商纷纷停止供货后,华为此前启动的项目就开始发挥作用,很多原本是由美国供应商提供的物料,也纷纷转向日本和欧洲的合作伙伴,多供应商极大的缓解了断供带来的压力。
离开美国供应链也能生存,5G基站出货以300%速度增长
在多供应链体系中,美国的供应商或许非常重要,但也并不是无法替代,在经历了短暂的磨合期之后,目前不含美国零部件的产品已经发往华为在全球各地的客户。
根据官方公布的数据,华为2019的5G基站产量为60万个,2020年的5G基站产能为150万个,5G基站发货量从5月份之后增长了300%,而且一直没有中断。即使在中间更换了美国供应商的零部件,仍然没有停止发货,从10月份开始,华为5G基站的出货量将达到每月5000个,在多供应链体系下,华为脱离了美国供应商也能够生存,这已经成为了事实。
国产化成为华为多供应商策略中重要的一环
除了在通信基站领域,其实从华为手机的供应链当中,可以看到国产化在华为多供应商当中的重要作用。此前有半导体机构分析出了华为Mate 30系列的全部供应链厂商,国产化程度相比此前再度提高。
在重要的显示面板、摄像头和指纹识别等部件上,以往几乎很难在国产高端旗舰机上看到中国供应链厂商的身影,而在Mate 30系列上,无论是镜头、模组、屏幕还是指纹识别,国产厂商都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以显示面板为例,在国产面板厂商向OLED生产线转型的时候,华为与京东方就达成了协议,支持京东方向高端OLED面板转型,由华为提供订单,京东方负责量产化,这也是为何华为在Mate 20系列上就很快能用上京东方面板的原因。
大力支持国产OLED面板厂商的背后是有原因的,此前华为与各大国产手机厂商一样,曾经在Mate系列和P系列上大量采购三星的AMOLED面板,后来三星以产能不足为由,在涨价的同时减少了对华为面板的供货,在一家独大的情况下,供应商以此来威胁采购商的例子屡见不鲜,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恐怕这也是华为决心在手机面板国产化的原因。
巨头都爱采用多供应商策略,苹果不惜重金打造第二个供应商
巨头都喜欢采用多供应商的策略,以三星和苹果等国际大厂为例,其供应商遍布全球,而且在大量的零部件领域,都有至少两家供应商,甚至为了严格执行多供应商的策略,不惜自己打造出一家供应商,这方面苹果是最典型的。
苹果在iPhone 7之后开始采用OLED面板来作为手机屏幕,而iPhone X是第一款搭载OLED面板的苹果手机,它的显示面板供应商正是三星,作为全球第二大手机厂商,庞大的手机出货量给三星带来了大量利润,由于供应商单一,三星提供给苹果的显示面板价格每年都在上涨。
在苹果的一百五十多家供应商背后,还有数百家二级和三级供应商,苹果公司几乎控制了这一复杂网络的各个部分,利用其规模和影响以最好的价格获得最佳产品并及时向客户供货。正因为如此,为了能够对三星显示面板采购价格进行更好的控制,苹果直接与三星面板竞争对手LGD签订协议,由苹果提供大量资金,LGD负责OLED面板的量产化,通过这样的做法来扼杀三星的溢价。苹果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增加手机生产的成本,但从长期来说,这种努力保持多供应商的架构避免了潜在的一些危机。
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目前华为5G已经有65个5G商用合同,有50多万个5G基站模块AUU发往世界各地。总体来看,虽然实体清单确实给华为造成了一些困扰,但由于此前就开始采用多供应商的策略,短暂的磨合期一过,产品线依然能够很快恢复到此前的状态,相反,这次事件过后,华为只会加速整个多供应商计划的进程,建立起更加成熟的供应链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