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看杂书、爱写废话,外文、哲学看不了几页,正经论文写不来几篇。一年一篇的日志如期而至了,而这样的记录,往大了说是我有一种情怀,对过去的感叹与追忆;往小了说是我有一种习惯,一件不做可能会难受的事儿。往好听点说是文艺范,往难听点说是形式化,可对我来说有时候文字的意义就在于保留。
十几岁之前的我爱天马行空的幻想,总渴望着长大,期盼着未来。有时候会想在未来回忆起今日所发生的事情会是怎么样的心情呢?当我翻看大学的日志,想起初、高中这么多年的空白记录,突然发现自己好像想不起来那段时间发生了什么,只是一些断裂的画面,模糊到让人陌生。这才意识到,多年以后再想试着回忆一些片段时已为时过晚,那些事情的细节和感受,都早已被时间冲淡不见了。所以文字的保留证明了历史的真实存在,证明了记忆的真诚与宝贵。
初识烟台❤这是一个糟糕的城市,也是一个美好的城市。
风雪一程山一程,风大到怀疑人生,雪多到怀疑人生,坡陡到怀疑人生。吃不完的饼,喝不完的米糊,爬不完的上铺。鲅鱼水饺、韭菜海肠、清蒸生蚝那是大海的馈赠,是沿海城市的特色,可惜我这个内陆人不爱海鲜,体会不了那种鲜香与美味。长岛、养马岛、渔人码头、鲸鲨海洋馆都没去过,特别是在看过大海的波涛汹涌后,更让我深爱土地的敦厚。
最爱的恐怕就北方的冬天暖气和不会超过30℃的凉爽夏日。这里依山,山势嵯峨而多姿;这里傍海,大海磅礴而有容。这里空气质量常年为优,抬头仰望星空灿烂,回首相看海天一色。去过塔山、烟台山、月亮湾、金沙滩、南山公园、烟台博物馆,这些我走过的地方,都是鲜活的存在和生命的印记。我相信万物皆有裂痕,而这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
“我永远怜悯沦落他乡的游子,他像囚徒,像病夫。旅人啊,你的路途黑暗茫茫,异乡的粮食含着艾蒿的苦楚。”俄国女诗人阿赫玛托娃如是说。她不想离开生于斯、长于斯的祖国,不管祖国现在处于什么状况。就像我也不愿离开我的家乡一样,不管它现在和以后是什么样子。
初遇鲁东❤这是一个失望的冬天,也是一个希望的春天。
九月,新的城市,新的学校,新的同学,一切都是陌生的。当初的我那么渴望逃离,等真的实现时一切又变了,原来一个崭新的生活带来的陌生感与无助感更多,远不是我所追求的自由与不羁。阜阳师范学院,我只能称之为母校,一楼的蛋汤、二楼的米线以前多么习以为常,可现在就连二区的天桥我都开始怀念了。母校总是一个让我们一边吐槽、一边热爱,一边抱怨、一边迷恋的地方。女神经们也各奔东西追寻前程,再也没有了6#215,听到奶奶不会回头,因为没有人知道我是奶奶,也不会有人喊我奶奶了。
我的东三802,我遇到了新的人生之友,来自洛阳温柔善良的娟,来自淄博豪爽开朗的昊,同是老乡校友的安琴,不在是同一个省份,感受到了真正的南北差异。远在900公里之外的家人、闺密和男友,因我的生病关心我,因我的难过安慰我,因我的独在异乡挂念我,麦兜说:“幸福的最高潮往往在幸福来临之前,而幸福本身也可能如火鸡肉般平淡。”。所以要记得那些大雨中为我撑伞的人,愿意去逗我笑的人,陪我彻夜聊天的人,来看望我的人,陪我哭过的人,在医院陪我的人,说想念我的人,是这些人组成我生命中一点一滴的温暖,是这些温暖使我远离阴霾,使我成之为幸福的人。
初入研一❤这是一个怀疑的时期,也是一个信仰的时期。
“生活是最普泛最寻常的事,草木也生活,鸟兽也生活,小孩子也生活。他们的生活都很容易——并不是说他们很容易生存,是说他们生活的时候没什么疑难。为什么没有疑难?因为他们的生活是用不着拿意思去处理的,若倘然是一个人,这很难很难处理的事就加在了我们的头上,摆在了我们的面前:我怎么样去生活?”看完梁漱溟的《人生的三路向》我也疑难了。我应当读研不应当?很是疑问。我应当恋爱不应当?很是疑问。我应当活着不应当?很是疑问。
而人生是否一向充满疑问且如此艰难?从呱呱坠地就得被拍打啼哭,到求学时期劳心费神,还要面对一连串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大部分人对所谓的成功就是小时候的分数、长大后的钱数,很少有人会把幸福放在成功的标准里。如果是这样的话,我好像一败涂地。对家人也好、闺密也好、男票也好,我总渴望着被爱,我知道有人爱我,但我似乎缺乏爱人的能力。我骨子的怯懦,让我从来没有真正的学会拒绝,而把坏情绪都肆无忌惮的发泄给爱我的人们。生而为人,真是对不起了。
在此过程中我曾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它本可进取却故作不屑;它在空虚时用荒废来填充;在困难和容易之间它选择后者;它犯了错却用借口来宽慰自己;它自由软弱却自认为无比的坚韧;它深陷于生活的泥泞,虽不甘心却又畏首畏尾;它鄙夷一张张丑恶的嘴脸,却不知自己正是面具中的一副。
不听劝阻的我又做了多少事,我总是有种慢半拍的恍惚,做完以后就后悔了,这种状态也许来自我对孩童时代无忧无虑的眷恋,又或是如今面对种种现实问题时不愿意承认已是个大人的逃避心理。“所有的孩子都会长大,除了一个人。”这是英国作家詹姆斯·巴利在《彼得·潘和温迪》中的第一句话。彼得·潘——一个会飞的、永远都拒绝长大的男孩。可我们做不到,我们一直在长大。年轻时我们想成为任何人,除了自己,我想这是因为我们连自己都认不清楚,所以无法成为自己。
而我一直在用时间证明自己的错误,以前的我以为乐在外边,总要向外有所取得,两眼东觅西求,如贼如鼠。而现在的我又像拉车的马匹,戴着无法看到四周光景的眼罩,只有眼前一条窄窄笔直的道路,仿佛生活的目的就是到达目的地,也看不见路两边的美景和发生的美好的事情。前方或尽头,究竟是什么在等待,我并不是真正的清楚,我也丝毫不知道要去往哪里,只觉得我必须跟上,从此我就不能停下,只有不断地跑,一直一直地奔向未知的前方。
活的明白,过的糊涂这两种人都不会太累,一种脱离棋盘看的更透,一种身为棋子却不自知,往往是那些认识到己位却无法摆脱现状的人最痛苦。人生的基本状态:活着太累,但又不敢去死。总结来说:即我不贪生,但我怕死。对死亡的恐惧是因为未知,若真的有一天体会到了死亡,可能我会更珍爱生命,又或对生命不屑一顾。生活中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而我难熬的现在就像那个让人绝望的罗布泊,面对着罗布泊想要徒步穿越,周围会有人告诉你,该这样走,该那样走,该穿什么衣服,带多少水,怎么看星星,怎么看月亮,怎么制定路线……真到走的时候,就是你一个人去穿越这绝望的罗布泊,谁也帮不了你。”所以没有人能拯救你,除了你自己。
心无止息,百忧以感之,众虑以扰之,若风之吹水,使之时起波澜。想要的越多,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走的越匆忙,越容易将灵魂都丢在不知何处了。人啊,都是习惯的奴隶,一旦堕落,上帝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收走你的天赋与力量。其实到现在我还没明白,但是我想我所怀疑的也许正是我所信仰的。我只是希望和期待,那难以把握的未来也许或者至少能比昨天好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