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ID:sanlianshutong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李零 著
《我们的中国》是李零在《我们的经典》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的巨制。北京大学李零教授,历经多年遍访中国上古以来重要的城址、战场、祭祀遗迹等,在旅行日记和考察记的基础上,写作《我们的中国》。书中从禹贡九州,讲到周秦的两次大一统;从寻访孔子和秦始皇、汉武帝的足迹,到中国的山水形胜、岳镇海渎;最后还论述了20世纪中国革命的地理问题。经由此书,中国自上古以来的人文和精神世界,有了一个大地上的维度。
叶嘉莹作品新刊2种
唯有自己有充沛之生命的人,才能体察到洋溢于其他对象中的生命,唯有自己能自内心深处焕发出光彩来的人,才能欣赏到其他心灵中的光彩。即使二者并不相同,而这一份生命的共鸣与光彩的相照,便已具有极强的相互吸引之力了。
——叶嘉莹
伟大的诗人必须有将小我化而为大我之精神,而自我扩大之途径或方法则有二端:一则是对广大的人世的关怀,另一则是对大自然的融入。“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为前者之代表,“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后者之代表。
——叶嘉莹
妹尾河童作品新刊4种
[日]妹尾河童 著 姜淑玲 译
上世纪70年代初,妹尾河童独自在欧洲游历一年,足迹不仅遍及整个西欧,连当时的东欧诸国亦曾涉足。此行中,河童除专注于由官方资助的文化艺术考察外,欧洲大陆上不同的风土民情、思维方式甚至社会制度之种种差异,亦让他在兴奋好奇之余用心体会,并每每反观沉思。
河童谨记此行所用之一分一毫均来自纳税人,故为寻找便宜落脚处始终锲而不舍,而他也竟乐此不疲,最终凭脚下苦功及神奇的素描画,让我们领略到上世纪70年代欧洲形形色色小旅馆的味道;其内部的装潢,房间的陈设,甚至老板娘口中随意道出的三言两语,在河童的笔下都格外亲切有趣。而欧洲的那些街道和阁楼,以及散发着古老气息的中世纪城堡,以河童的视角来看就更是别有一番韵味了。
[日] 妹尾河童 著 姜淑玲 译
书名虽为《旅行素描本》,但内容却是五花八门, 旅行、美食、收藏、建筑, 不一而足, 其中还夹杂些许对过往生活的回忆。但无论是真正的旅行中, 还是身居岛内的寻常日子里, 河童都是以旅者特有的目光来观察那些在人们看来原本平常的事物;惟其如此, 他那堆四处搜罗来的“ 破铜烂铁 ”,他对美食的永不消失的热情,以及那些因他孩子般的好奇心而被纳入视野的一切——从莫扎特的大便到古老的体重秤以至各国的捕鼠器, 在我们读来才那么生动好玩; 无论从哪一页翻开, 都会兴味盎然地读下去……
本书是河童于上世纪80 年代初在《周刊朝日》连载文章的结集。这次河童以日本人饮食生活的原点—— 腌萝卜为主线, 从东京都出发, 北至北海道, 南抵鹿儿岛, 西达鸟取, 一路品尝了从监狱、寺院直至远洋渔船厨房里的腌萝卜。不过河童显然不打算让整个连载都被浓重的腌萝卜味道所覆盖, 于是环境公害、食品安全、医疗保健等民生问题, 业已消失的雪国山野猎人、手抄竹纸的制作等传统民俗与工艺, 也都被其纳入视野, 并以文字和画笔, 将其时日本社会中人们的某些观念和欲求、保护传统民俗的自觉意识、城市化对乡村生活的冲击等侧面呈现给读者, 也因此让我们在早已熟悉了的那个顽皮幽默永远长不大的河童身上, 又无意中看到了另一个河童:公民河童。
本书是林海音最早期,也是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写她自小成长的心灵故乡北京和实质故乡台湾——这是她一生最喜欢的两个地方。早年住在北京时,她常常遥想海岛故乡的人和事,战后回到台湾,又怀念北京的一切。北京栽培了林海音,台湾则成就了林海音。她以一枝充满感情的笔,写下了她生命中的“两地”。
吴敬琏 / 马国川 著
中国为什么能够在过去的30年里保持经济的高速增长,从一个贫穷的国家跃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今天面临的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如何应对这些问题与挑战?中国怎样才能实现顺利转型,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国家?
这些问题关系到每个公民的福祉,本书将与读者朋友一同思考,共同为重启改革议程、创造中国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努力。
夏海 著
本书是一部品读经典、思考人生的学术随笔集。作者从我国古代文史哲名篇中,选取部分思想深邃、富有文采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在介绍作品内容和文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知人论史”“品文论世”,对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生际遇、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阐释。文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各个领域,基本是采用“解构”与“建构”的写作手法,在解析原文、“走近古人”的过程中重构对文本的理解。对于广大读者学习古文经典、汲取人生智慧、提升文化素养,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王军 著
这是《城记》之后的城记,一部用脚写下的记者之书,一声对城市意义的追问。它直面现代造城之弊,以生命的坐标,锁定城市的方位。它以简单的方式,暴露复杂的世相,探索现象的本质。街道的宽窄疏密,屋宇的兴衰存废。人生的悲欢起伏,激荡的城市戏剧。它视城市为生命,而不是规划师笔下的荒地。它是对20世纪的反思,对21世纪的呼唤。
秦颖 著
本书的原点是人像摄影,这些摄影作品虽然只是记录了作为采访对象的众多学者生命中的一个瞬间,但仍然能留下其人的风采、神态乃至性格。文字部分则记录了作者与这些人物的交往,无论是一面之缘,还是持续几十年的知交或忘年交,都是有意义的记录,能拓展镜头的视角,将照片的主观视觉深化,从某个侧面展示镜头中人的性情、学识以至修养。
[美] 海斯 著 郎可华 译
我们是在血泊中降生的,我们的身体日复一日地被血液滋养着,家庭的历史也蕴涵在血液中。平均有5680毫升血液沿着人体内总长为96540公里的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流淌。本书引领我们沿着血液的红色河流在科学、历史和神话中遨游,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告诉你血液中原来有如此之多的奥秘。
北京舞蹈学院汉唐古典舞教研室 编
孙颖是中国汉唐古典舞的创始人,他毕生都在研究、探索并强调:舞蹈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技能,而是一种文化形态,在肢体动作和技术技巧之外,中国古典舞更强调的是一种气韵和和精神,承载着传承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作用。
《中国汉唐古典舞》共四卷,全面呈现了舞蹈文化学者孙颖关于中国古典舞的思考和创作成果。并配备DVD光盘3张,收录他创作的大型舞剧《铜雀伎》,以及包含《踏歌》、《楚腰》、《谢公屐》等经典舞蹈节目的大型组舞系列。在孙颖的舞蹈作品中,身体不再是一个工具,而是与原有的文化精神连在一起,从而使古典舞有了社会广泛阅读的可能性。
陈云君 著
本书是一本谈香文化的书,以七幅短笺的形式,全面介绍中国香文化中的香品、香具、用香及雅集、品香境界等知识,并回顾了中国香文化和日本香道的关系,梳理了中国香文化在传统文化中的定位,介绍了当代中国香文化的特点。
以沉香为缘,进入传统文化,涵养其中。进而以此为阶梯,用 “高级”的物质生活,益以“高雅”的精神生活,从而进入“高贵”乃至“高尚”的境界。
陈增涛 著
“红酒达人”陈增涛带领我们漫走法国葡萄酒四大产地——波尔多、勃艮第、普罗旺斯、北罗纳河谷,聊名酒掌故,葡萄园里识风土;闲来翻山越岭,探访鲜为人知的个性小酒庄……内附推荐酒单及搭配中餐的红酒指南。
—END—
「近期专题」
李零:什么是中国
——《我们的中国》首发演讲
中国是一个历史过程,背景的背后还有背景,但有两个关节点,不容忽视:一是“国”的出现,二是“中”的出现。
《张充和诗文集》编辑始末
文 | 白谦慎
2015年6月,为华夏文化艺术奉献终身的张充和,以102岁高龄在美国逝世。谨以此书,向她致敬。
----
生活需要读书和新知
----
ID:sanlianshutong
▲长按二维码即可订阅
----
▲和友人交流,点击右上角分享到朋友圈
▲回复好文,阅读更多专题文章
▲回复新书,查看往期书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