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旧时光

六O/九O;香港/上海;阿飞正传/繁花

我大概是个怀旧的人,王家卫成名作《阿飞正传》28年后重新在电影院上映,我立刻就跑去看了。这几天北京热极,外面似火炉,影院里却是冰窖,上午场只零零星星的几个人。

这些有名的港片大抵以前都看过,上学时看录像或大屏幕投影,后来看VCD、DVD碟片,再后来电脑、手机看视频。电影院的好,一是专注,可以浑然忘我忘世界,重回上个世纪,看六十年代的故事赏九十年代的美人;二是养眼,胶片留下的颗粒感,灰暗又浓烈的色彩,光影的流动,那一片绿朦朦的热带丛林,还有细细密密的汗珠自刘嘉玲额角皮肤上慢慢渗出;三是音效,这个电影的BGM散发着一种魔性好像要把你拉进银幕去,片尾梅艳芳低唱的《是这样的》则叫人久久不愿离席。

重温的最大感受就是——大明星们年轻时候的肉体太美好了!那一年,张国荣34岁,算是年纪最大可是一张脸年轻俊俏得不像话;张曼玉26岁,静默如画,眼角眉梢都似恨,心事欲说还休,热泪欲零还住;刘嘉玲25岁,正是蜜桃成熟时;梁朝伟28岁,在三分钟里演出的另一个“阿飞”却历尽沧桑似的,头发丝儿里藏着故事,手指弹一下都是戏;刘德华29岁,没别的,就是帅。

以前看这电影,喜欢张曼玉的“苏丽珍”多一些,觉得她平胸穿衬衫下摆扎进摆裙里真好看,一双平底皮鞋安静地站在那里就娉娉婷婷的,美而不自知。人物性格也是卑微羞怯矜持。苏丽珍是女人才会懂得欣赏并珍惜的美。

这次在大银幕上看一遍,却完全被刘嘉玲的美给镇住了。那是一种蓬勃而出的生命力,娇艳、天真、妩媚。当她在楼道里被张国荣楼住娇笑着扭动身躯,当特写镜头对准她圆润标致的侧脸,有细细的汗珠自额角渗出,我瞬间理解了直男的审美!

刘嘉玲在这个片子里浓妆艳抹,却演出了纯情和天真。她最打动我的一场戏,便是“阿飞”张国荣不声不响去了菲律宾以后,已经深陷情网的露露到张国荣的养母住处去打听他的消息,一无所获失望之余她对养母说:“我想进去看看你的房子呀。”

高跟鞋哒哒哒踱到房门口扫望一眼,眼神幽幽道:“以前每次同他回来,他都叫我在楼下等他的。我老是想知道,这房子是什么样子的,”她忍住几欲夺眶的泪水,“看清楚了,也不外如是嘅。”

落寞的高跟鞋提哒哒往外走几步,又回头来问养母潘迪华:“我是不是很傻啊?”

而在情海中不知道沉浮过多少回的前交际花养母了然一切地回答:“不是啊,我年轻时也这样。”

是啊,只有年轻才会这般不甘,毫不掩饰的失意,年纪稍长便会懂得自保,无论如何“最要紧姿态好看”了。

所以最后她终于去到菲律宾寻找她的情人。——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

《阿飞正传》是典型的文艺片,28年来不知有多少文艺青年沉迷于片中的光影流转、张国荣颓靡摇摆的舞姿和那个关于“无脚鸟”的传说。如今回头看则很容易联想到,“阿飞”困惑挣扎于“养母”和“生母”之间然后自甘于一种放浪不羁的生活,很可能是隐喻彼时的香港,是对那个时代身世飘零的香港人的内心写照。

旧时光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香港,说到底也不过是一些闲愁几许怅惘,那是街市太平、经济腾飞、衣食无忧之后人心的求索。六十年代的上海,在金宇澄的小说《繁花》里则是一片残酷的坍塌,覆巢之下无完卵,个体的命运在时代的巨轮碾压之下体无完肤,只留下一段段荒腔走板的悲歌。

九十年代,香港迎来电影艺术的大繁荣,群星璀璨,佳作不断,繁花似锦,至今令人频频回望、追忆不已。小说《繁花》所描写的九十年代之上海,却是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形形色色的男女,貌合神离的饭局,从六十年代走来的沪生和阿宝出入其中,只是笑笑,常常不响。——“被岁月和时代炮轰过的人,剩下日子里都在捡拾被震碎在地上的七魂六魄,努力撑起皮囊与心。”

上周,因为要去看舞台剧《繁花》,我先重温了小说。巧的是,《阿飞正传》和《繁花》确有交集:《繁花》小说的开头就提到《阿飞正传》结尾的梁朝伟片段;而王家卫筹拍的下一部新电影,正是改编自《繁花》。

我想,如果要把《繁花》从小说变成电影,没有谁比王家卫更合适了。这位墨镜先生最善于讲述没有故事的故事和刻画有故事的人,而《繁花》虽人物纷杂,却并无大开大合的情节,只有一些苍凉的时空片段、人心里的惊涛骇浪而已。

很久没进剧场了,对于舞台剧版的《繁花》观感却并不强烈。我想它太急于提炼一些诸如“人生是一场荒凉的旅行”之类的主题迎合给观众,表演也过于电视剧化。只有从始至终的上海话软糯笃实,声声入耳。

嗯,以上近期文化生活。(其实还偷偷看了一部《上海女子图鉴》短剧)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好 旧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