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用你的曾经看我的现在

别用你的曾经看我的现在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曾经,儿子是个从未拼装好一件乐高玩具的小孩儿。

    幼儿园开始,隔壁的同班小女生瑾如每天拼装出一个玩具,从简单到难,从城堡到南瓜车。她妈妈的朋友圈那时是每日一晒,每当看到人家晒出的成品和骄傲,我们家是一地零散的零件时,我就有点恨铁不成钢的意思。

    终于拼成的一次,是我下定了决心要做给他看,拼装玩具没那么难。他遇到拼不成的总会求助:“妈妈,我看不懂,我不知道怎么弄!”鼓励无效我就上手了,花了两个小时连带酸痛的老腰,终于拼成了,儿子开心的在旁边拍手鼓励我:“妈妈,真棒!”我是有一点点的成就感,可这话不是应该我对他的说的吗?

别用你的曾经看我的现在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那以后,我认定了他做不了细致的手工活,缺乏细心观察的动手能力,家里与拼装玩具绝缘,与其我扔的时候仍是一堆拆开的零件还不如不买。

   儿子的动手能力也真如我评估的一样弱,无论是做手工、包书皮、拿剪刀都看上去笨手笨脚的样子。

   直到那天去“半森林”书店,他看到了拼装机器人的编程课。他一直对交互式机器人很感兴趣,可什么“小胖小宝”都是价格昂贵的大型机器人,真买回来他不喜欢了,就像网友评价一样,放哪儿都碍事。这个课程完全是自己动手从零件组装成机器人,再设计编程让机器人动起来的过程。

别用你的曾经看我的现在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很喜欢我也颇动心,可是担心随之而来。小时候我都放弃了他的拼装能力,一个机器人拼装要1—2个小时,他能过得了拼装关吗?

  看他跃跃欲试的样子,我秉承一贯让事实说话的做法让他上体验课,我在一旁看书相陪。

   老师拿来一个大纸盒,纸盒里有好多小纸盒,每个小纸盒里打开全都是零件,我看了过去的阴影又阴翳般的笼罩心头。再看儿子满脸兴奋的样子,也许在他眼里看到的早已是站立起来的机器人了!

别用你的曾经看我的现在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这次乖乖的在一旁观察,老师拿出平板电脑,上面有拼装的各个步骤,指导儿子看图组装。他们两个很安静,儿子不会的时候只听见老师低声的说:“你认真的看,这样装对吗?应该是哪个?上面有编号,你仔细找找,观察方向。”儿子一步步的独立完成着,比我预期的要有耐心的多。

    旁边有两组爸爸带着玩儿的。爸爸们大概认为自己都是拼装的天才,完全贴身指导没要老师。一组爸爸不停的在旁边告诉孩子要这样要那样,孩子机械式的拿零件满脸的不知所措。另一组爸爸穿着潮范儿,爸爸的兴趣看上去大过孩子,完全是自己动手再做孩子事不关己的旁观。

   一个小时后,儿子终于拼成了他心爱的恐龙机器人。他抬起头的那一刻,长出了一口气,抱着机器人说:“妈妈,我好有成就感!”

别用你的曾经看我的现在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忙活着给他拍照,心里升起的骄傲不亚于他取得了什么荣誉。这不就是我一直想培养他的专注力、观察力、细心、耐心和不依赖吗?

   当我退出一边做个无影人不再指手画脚的时候他做到了!

   当我不再因为他做不好而发脾气指责他的时候他做到了!

   他告诉我要来继续拼难度更大的机器人,因为这件事是他喜欢的事。

   我眼里他被贴上标签的曾经,他用喜欢做的现在给了我惊喜。

   对于他这种比较随性的孩子,能不能做好做到,更多的取决于他想不想做?

   不追随别人的兴趣去做事,要找到自己的爱好去做好!

    昨天他花费了两个小时,拼装了可以手拿物品的机器人。拼装好他只玩儿了十分钟就去买书了,最难的是过程,创作和动脑子的过程。

别用你的曾经看我的现在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他的体验,我的改变。

    孩子永远有无限可能,他需要的是先有广泛的兴趣,改变可能只是一个契机,他就会突破我们为他设定的局限。

    我们总在用过去对孩子的说不吗?我们是不是期望过高耐心太少插手太多脾气太躁?

    别用你的曾经看我的现在,孩子,我其实是看到了我的曾经,感谢你的尝试,不设限的父母才配得上你更好的现在!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别用你的曾经看我的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