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无微不至」。



Kitty 绝望地对我说:“我被发现了。”


“他给我分享了一首歌,还问我心情好点了没。”



发现了她的,是一位敏感多情的热心男孩,名字是 Steven。

事实上,我们的共同朋友几乎都收到过来自他的千字微信,一般发生在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


只要在社交平台上发了一条情绪低落的状态,或者在他面前稍微流露出消沉的样子,他都能立刻识别,然后给我们发来真挚的问候。


然后,我们就会展开一段关于“你为什么这么不开心”的对话。


如果你没有回复,他还会在几个小时后再来 check 一次。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无微不至」。_第1张图片


我最近一次被 Steven “发现”,是在论文瓶颈的时候。


那天我关上电脑,发了一条很丧的微博,准备睡觉。Steven 的头像突然浮了上来,幽幽地问出了常见的那句话:


“你怎么了?”


我说,我的论文写得不太顺。他又问,“那你的论文是关于什么的?”


于是,我分享了自己正在研究的主题“电子游戏玩家的认知能力”。


“那...这都是怎么研究的?”


那一刻,我能感受到,他真的很关心我。于是,我开始给他解释一个心理学研究的来龙去脉,回答了许多关于细节和逻辑的询问。


最后,他总结到,“你做的事情真的很有意义,所以你不要那么不开心”,然后我们结束了对话。


关掉手机,又到了凌晨。


可奇怪的是,我们聊了这么久,我并没有变得开心,却越来越暴躁了。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无微不至」。_第2张图片


说实话,我本来是想悄悄地自行完成“不开心”这件事的。但微博的确不是一个私密的地方,太容易被发现了。


于是,我才会收到 Steven 好意发来的大段关心。


那晚回复信息至深夜的时候,我意识到,关心原来也会成为一种负担。


在“被关心”的瞬间,我们似乎就背上了一种义务,即需要去解释的义务:解释论文写不下去的原因、失恋分手的原因、家庭冲突的原因。


解释会换来一些劝说:要继续加油写论文、不要再想那个人、和父母好好沟通……


我们说好的好的好的,互道晚安,然后重新跌回论文瓶颈、失恋和家庭纠纷。


事情仿佛没有哪里变好,只是感觉更累了。


很多人关心大概都是,是什么,为什么,但往往却不能告诉我们怎么办。


其实,我并没有想要求朋友给我一个解决办法。但我在不开心的时候,真的开始抗拒这种无效的关怀了。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无微不至」。_第3张图片


很多时候,我会觉得人就像一台计算机,有着不太大的内存。如果同时运行的程序太多,就会崩溃。


“关心”并不仅仅是一种使人感到温暖和联结的方式,同时也是一个需要被处理的进程。


当有人问出“怎么了”的时候,我就被预期做出以下一系列反应:解释我不开心的原因、进行对话、通过对话改善自己的心情,直到我能够“开心地离开”。


可这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


特别是,当我的沮丧是来源于忙碌和疲惫,一句“怎么了”, 就变得很像一只隔五分钟就必须要按一次的闹钟,加重了情绪的负荷。

我的确不喜欢在难过的时候,还要花力气解释我为什么难过。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无微不至」。_第4张图片


我的男朋友也经常问我开不开心,忙不忙,顺不顺利。


但他询问的方式很特别——当他预计我很忙的时候,他会在朋友圈发一条只有我可见的状态,然后再用 @ 来提醒我看。


这样,我就不会在繁忙的时候频频收到微信消息的提示,而是直到我在做的事情告一段落、打算打开朋友圈休息一下的时候,才会看到他给我的留言。


通过这样的方式,他传递给我除了关心以外的东西:一个“有空时再来回应此关心”的选项。


这种有空,不只是时间的有空,还是心情上的有空。


我的内存可以优先处理那些真正需要我去完成的事情,直到它们一一结束之后,再来走“谢谢关心我好多了”的流程。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无微不至」。_第5张图片


在我们日常的语境下,最常被讨论的一些状态是“开心”、“不开心”、“难过”。

就像 Steven 总是不厌其烦地对问:“你最近开心吗?”“你不要不开心。”“你要开心起来鸭。”

然而开不开心并不是评价生活的唯一尺度。


常被我们忽略、却和幸福感紧密相联的一个词语,是“控制感”。

从某种角度来看,那些消极的情绪——痛苦、悲伤、焦虑——往往都指向着一种失控。


包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完成所有需要做的事情;不知道怎么才能接受某人的离去;不知道怎么去面对一段关系的终结。


发现自己无能为力,是失去控制感的开始。


人能够承受“失控”的程度是有限的。越是当我们的生活遭遇一件“控制外”的事情时,我们越是会本能地希望其他的事情更在掌握之中。


但突如其来的关心,不仅无法增强控制,反而可能引发新一轮的混乱。


就像我们总是又感激人们的热心,又觉得回应热心其实是一件有压力的事情一样。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无微不至」。_第6张图片


长大之后,大家常说的一句丧气话是,“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人言无二三”。


这一方面是“人”的问题——的确,像 Steven 那样乐于提供安慰与陪伴的朋友并不多见。


但另一方面,也是我们自身的一种“现实”。


是我们日渐发现,在千头万绪的生活里面,很多时候我们并不想解释,也没有力气解释。


比起再一遍细数自己的劳累与痛苦,我们更想要单纯地休息一下,并且相信自己的沉默也能够被他人所拥抱。


其实很多时候,我们真的不需要谁一遍又一遍地告诉我们说“一定要开心鸭”。


而只希望经历了某个糟糕的夜晚之后,第二天还可以按时起床、上班,看 Steven 煲汤、在朋友圈发英短的照片。一切如常。


“一切如常”,已经是一种非常宁静和宝贵的快乐。


我想我们只是都有些疲惫,需要一点点不用开口的温柔。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无微不至」。_第7张图片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无微不至」。_第8张图片

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无微不至」。_第9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其实我们并不需要那么多的「无微不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