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心雕龙》中“风骨”的含义

《文心雕龙》中“风骨”的含义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风骨”的解释有两种。一种指的是人的顽强刚正的气质,一种指的是文学作品独特的风格。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论到,“其(风骨)为文用,譬征鸟之使翼也”,是说风骨对于文章的作用,好比是飞鸟使用的两个翅膀,强调了风骨在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性。

一、风――清新健康的思想内容

刘勰讲风,是“化感之本源,志气之符契也”,风是感化人的力量,且这种力量符合人的情志和才气的。“是以怊怅述情,必始乎风”,这是说情感的表达要从风开始,抒情有了风才能感动人,风对情感的表达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情之含风,犹形之包气”,表达情感需要有风,就像形体里含有生气,有了风,文章才能生动有气韵,风能够充实文章的内容。“意气骏爽,则文风生焉”,“深乎风者,述情必显”,这是文章对风的要求。意气快利豪爽,文风才能清新,而深通文风的,情感表达一定明显。风强调的是文意的表达。

文风与内容有关,要求文章的内容能够感化人。如《大人赋》,司马相如将游仙写得很有生气,汉武帝读了飘飘然像凌云的样子,感动了人,就有风。

二、骨――挺拔有力的艺术形式

与风相比,骨强调的是文章的艺术形式。“沉吟铺辞,莫先于骨”,反复推敲地运用文辞,没有比注意骨更重要的了。骨是对构辞的要求。“故辞之待骨,如体之树骸”,情感的表达有风,犹如身体里有了生气,而骨对文辞的意义,则如形体需要树起骨架一样。有了骨,文辞才能挺拔有力。“结言端直,则文骨成焉”,“故练习骨者,析辞必精”,这是对骨的要求。措辞端庄正直,文骨才能形成,文章中注重骨的,辨析文辞也一定精当。骨是对作品文辞的精炼要求。

潘勖的《策魏公九锡文》,是阿谀奉承的作品,没有什么思想性。但言语模仿经书,用辞挺拔有力,所以有骨。骨强调的是文章的艺术形式。

三、风骨――刚健有力的风格

刘勰提出风骨说,指在批评纠正当时的一些“危侧趋诡”、“浮文弱值”的作品。风骨总体指作品刚健有力的风格,要求内容和形式相结合,二者缺一不可。“风清骨峻,篇体光华”,风力清新,骨力高超,文章才能有光彩,风骨的实质是对文学作品内容和形式的美学要求。作品怎样才能具有风骨?刘勰又提出“洞晓情变,曲昭文体,然后能孚甲新意,雕画其辞”,就是说作者要通晓各种情感的变化,了解各种文体的特点,这样才能在内容上有所新意,在形式上措辞独特。文章有风有骨,才能卓越显耀。

这是《文心雕龙》中提到的“风骨”,唐诗也有风骨,且唐诗风骨是唐诗特质之一。唐诗风骨源于南北朝,“江左宫商发越,贵于清绮;河朔词义贞刚,重乎气质”,确立于唐玄宗以后,“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焉”。与《文心雕龙》中的“风骨”相比,唐诗风骨更侧重于“风”,即抒情,要求诗歌通过强烈的情感来打动读者。与唐朝的大环境有关,唐诗风骨传达的是一种向上乐观的情绪。

(唐诗研究老师留的作业,正好选了《文心雕龙》这门课,所以……内容大部分是《文心雕龙今译》中的注释和老师的笔记。之前一直觉得写的东西缺点什么,架不起来,可能就是缺“骨”吧←_←)

(文字原创,使用请联系作者。)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心雕龙》中“风骨”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