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不少人都将保质期看成是食品变质而无法食用的界限。然而,近日有媒体报道称,欧盟国家计划取消部分食品如干面、大米和咖啡等的保质期。
因为欧盟的一份报告指出,每年因此浪费的食品多达8900万吨。专家表示,保质期不是面包、饼干等食品的最后期限,判断“过期食品”能否食用是有学问的。
保质期≠最后可食用时间 但存放时间太长会影响口感
很多人将保质期等同于最后可食用期限,一旦超过就直接丢弃。
对此,营养专家指出,保质期的定义是“产品在正常条件下的质量保证期限”。在保质期内,商家要对产品的质量负责,所以建议大家在保质期内食用,但保质期不是认定食物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
在保质期内,食物也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环境等因素的变化过早变质,例如包装开封后,保质期将缩短;超过保质期,食物也不等于肯定变质、不能吃,这需要自己进行判断。
据介绍,保质期不等于最后可食用时间。在保质期过后,一些食品从安全性角度仍是可以食用的,但它的品质可能有某种程度的下降。如冷冻食品过期后,致病菌可能没有超标,煮后吃下去也没有造成不良反应,但由于存放时间太长,风味、口感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味道不新鲜,维生素含量也有下降,脂肪可能发生轻微氧化。
当然,要想知道某种食品过了保质期,究竟还能不能食用,需要自己去判断,就请专家教一些小窍门吧。
主食类
面包的保质期一般为3~7天,过了保质期,如果仅仅是发干,可以做成面包渣吃,如果长霉、发酸就不能吃了。馒头的情况和面包相近,如果霉变有灰斑,就应丢弃。
饼干含水量少,如果是密封包装,保质期一般一年以上,只要不漏气、受潮,即便过了期,只要味道没变化一般还能吃。
牛奶及奶制品类
过了保质期的牛奶,如果呈现稠而不均匀的溶液状,或有凝块或絮状物,就要扔掉。在夏天,即便看上去正常,也要煮一下试试,如果煮开后产生凝块,说明细菌超标,就不能喝了。
奶粉没有水分,保质期较长,过期时间不长,只要没有颜色发暗,肉眼也无可见的杂质或异物,没有出现陈腐味、霉味、哈喇味等,就还可以吃。
如果仅仅稍微有些结块,可以拿来做点心或做菜,通过加热继续利用。
干果类
真空包装的干果保质期长达半年到一年,但一旦打开包装,在保质期内出问题也是非常有可能的。因此,这类食物只要闻着有哈喇味等异味、吃着发苦发酸就该扔。如果口感不脆了,说明吸水了,会很快变质、长霉、氧化酸败,也不能要了。
香肠等肉制品
如果是真空包装,在干燥、冷冻的条件下放置,营养会差一些,保质期可达3年。过了保质期,如果出现哈喇味或肠衣发黏,说明微生物繁殖,不能再食用。
饮料类
一般都密闭包装,过了保质期如果外观没明显变化,未出现褪色、浑浊、沉淀等,应以口感为准,有异味就不能喝了。
罐头类
罐头都是密闭包装,因此保质期较长。购买的时候注意不要买胀罐的。如果过了保质期,发生胀罐,往往是食品被细菌污染,这种罐头就必须扔了。
如果没胀罐,打开闻一下,如果有酸味和杂味,就不能吃。如果罐内有锈蚀,也不应食用。另外,过了保质期,即便没变味,也应该加热一下再吃。
雪糕保质期长短与质量无关 “外观变形”雪糕易滋生细菌
夏日炎炎,吃根雪糕自然“透心凉”。然而,都是雪糕,有的保质期只有半年,有的保质期竟然长达两年。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雪糕保质期长短的不同主要是由于其成分不同,诸如含水果或坚果类的雪糕保质期一般短于单一口味的棒冰,含有绿豆或红豆成分的雪糕,保质期一般不能超过18个月。
质监部门相关人士也说,冷饮保质期的长短与其质量并没有直接关联,只要严格控制在低温储藏条件下,就不会产生食品安全隐患。
同时,营养专家提醒,一些雪糕在运输或销售环节中没有严格控制在低温条件下保存,造成融化,然后再次被冷冻起来导致外观变形,这样的雪糕消费者应审慎购买。因为经过融化的雪糕容易滋生细菌,即使重新冷冻也不可能完全杀死微生物,这可能会带来食品卫生安全问题。
欧盟国家计划采取措施或取消大米咖啡等保质期
据统计数据显示,欧盟国家每年都有8900万吨的食品被白白扔进垃圾箱,造成了极大的浪费。为此,欧盟国家计划采取应对措施,诸如干面、大米和咖啡等食品的保质期未来或将被取消。
近日,欧盟各国农业部长将举行会议,德国媒体指出,荷兰和瑞典两国可能在会上提出取消部分食品的保质期。此外,德国零售商协会也计划将一部分食品的最长保质期取消,从而使其变成“不过期的食品”,这些食品可能包括茶、咖啡、干面和硬奶酪等。据悉,目前有些商品已经不被强制标明保质期,例如糖、盐和蜂蜜,绿色和平组织则要求将种类进一步扩大。
专家表示,这是意义非凡的一步,食品种类的扩大将减少浪费,因为很多人都将保质期看成是食品变质而无法食用的界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