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仁第四4.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里仁第四

4.9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即君子,是贵族下层的一般称呼。

孔子说:“号称追求‘道’的君子,如果以恶衣恶食为耻,也就是说过分在意吃穿,这样的人是不够资格跟我探讨‘道’的。”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穷乡僻壤的人,没见过有钱人的生活,他们也不觉得有什么。人最怕的不是穷,而是人比人。谁能看着别人的富贵,还能坦然过着自己的清贫,才能称为真君子,颜回是也。

4.10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适”和“莫”有多种注解,其实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可”与“不可”。

孔子说:“君子行立于天下,不可无不可,没有必须要做的事,也没有一定不能做的事,做与不做要看是不是合乎义。有所为,有所不为,义之与比。”

比,是亲近的意思。

4.11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德怀天下,这是君子的气度和境界;而小人呢,他只关心他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自私自利。

君子心里有底线,知道什么不该做,什么不能做;小人见利忘义,无原则、无底线,往往会挺而走险。

4.12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放,是依照的意思。小人唯利是从,一切都看有没有利,难免招人恨。

4.13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何有,“不难”的意思,相当于今天“这算得了什么”。

礼让,是“礼”的一方面意思。礼让不仅是道德,也是规则。

孔子认为,如果能以“礼让”治国,(治国)有什么难的?如果不能以礼让治国,还要礼干什么?

4.14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位”和“立”是同源字,“位”是“所‘立’之处”。

孔子相信,自求多福,天助自助之人,越努力越幸运。

孔子说:“不担心没有禄位,担心的是如何获得和禄位相应的本领。不担心别人不知道自己,自己首先得有值得别人知道的价值。”

孔子的名利心是很重的。

4.15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参,shen1声,是曾子的名,曾子的字是“子舆”。古人以尊临卑,一般称名。

忠恕,忠是尽心诚意,为自守之德;恕是尊敬对方,为待人之德。

“恕”和“仁”,恕是如其心,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仁是人其人,拿人当人。

恕,不等于“宽恕”,如今所谓宽恕,强调的是宽。

4.16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喻,知道、明白的意思。

一事当前,君子必先辨其是非,小人必先计其利害。君子崇道德而浅功利,小人则唯利是图。

既然知道了君子和小人的价值观取向,那么我们在跟君子交流沟通的时候可以在“义”上做文章,跟小人谈判的时候则直接抛出“利”来就行。

4.17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见到别人做得比自己好,就要想着向对方学习;见到别人做得不对,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缺点和不足?

你可能感兴趣的:(里仁第四4.9/4.10/4.11/4.12/4.13/4.14/4.15/4.16/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