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27】继往开来,传承品质

【子张曰:“书云:‘高宗谅阴,三年不言。’何谓也?”子曰:“何必高宗,古之人皆然。君薨(hong),百官总己以听于冢宰三年。”】

       书,就是《尚书》,高宗就是商朝的一代君王武丁,他开创了商朝的武丁盛世。子张问孔子:“高宗武丁在守丧期间,住在草庐里,三年不说话,为什么呢?”孔子说:“不要说高宗,古代人都是这样做的。君王死了后,继位的君王就得守丧三年,可以不理朝政,百官各司其职,统一接受宰相的安排。”因此,头三年是宰相管事,新君不管事。三年守丧期过了后,新君才亲政。

       父母去世后,子女要守丧三年,这是孔子一直非常强调的主张。这是基于两点认识:一是亲疏有别,先有小家,才有大家。如果自己的亲人都没照顾好,谈何照顾别人,照顾君王和照顾国家;二是人道要大于政道。先有人道,后有政道,如果人情都耽误了,谈何治国理政呢。就好比现在中东国家战乱,很多非营利组织就会给这些国家人民提供人道主义的支助。为什么是三年呢?因为小的时候,小孩都是父母抱着,直到三岁以后,小孩可以自由的蹦蹦跳跳,不要父母抱了。所以父母去世后,要守三年的时间,以报答养育之恩。为什么要搭个草庐住呢?因为守丧期间,家里人来人往,听不得别人的欢声笑语,于是自己搭个草庐住,或者就在父母坟前搭个草庐住。孔子去世后,他的弟子也是在他坟前搭个草庐住,子贡在孔子坟前住了六年才离开。古人的这些传统,有些我们觉得很难理解,那是因为对德看得很重,远大于我们现在很多无礼的现实。

       关于武丁不说话这个事,根据记录武丁不仅是不理朝政,是真正的不说话,这可太有难度了。此外,这段经历有点像一鸣惊人的典故,实则是储备力量,等到别人觉得非常有必要之时才真正展现自己的才能。关于武丁的故事当然还有很丰富的背景,但就其经历而言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即便内有宏图大略,也不着急马上施展,而是等待最有利的时机,就如之前我们说到的:等待不是无奈,而是适时出发。我们经常也说有些人是大器晚成,反过来说:难道成功一定会早吗?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何必整齐划一。不跟别人比较,踩准自己的节奏,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成功是自然而然之事。我们必须要明白成功不能以大小而论,而以品质而论。

       无论守丧之礼,还是成功定义,我们要懂得传统下的精髓和奋斗的目的,传承品质,为价值而生。


@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27】继往开来,传承品质_第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荷边书房@注解四书《论语》【327】继往开来,传承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