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说来惭愧,我一生关于数理化常识和科学认知的最高峰,停留在高考那一年。
此后虽然有一搭没一搭地看过一些量子物理史话,也都是囫囵吞枣消磨时间。
要说眼下和科学最紧密的联系,也就是追《生活大爆炸》的时候,试图强行捕捉那些似懂非懂的笑点了。
高中时我也是参加全国奥赛的人,可一旦摆脱应试的压力,兴趣爱好上天然地选择了轻松闲适的那些,譬如文学历史,譬如电影音乐。
连本带硕念了7年新闻,典型文科专业,耳濡目染的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满以为才思泉涌倚马可待,兼济天下胸怀热忱足矣。
后来我发现,“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某种意义上也不无道理。因为一个不关心科学的人,实现不了抱负,也收获不了幸福。
2
学文的人多少有情怀。读到不少箴言,遥想当日情境,免不了头皮发麻。像我就喜欢张载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生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每个年代修齐治平的方式不同,现如今的全球议题,早已不是千百年前的枪炮细菌和钢铁,而是环境污染、重症防治和全球变暖等等。
因此,我的硕士毕业论文,选了气候变化新闻作为对象。
关于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很多人关心北极熊,很多人觉得冬季变短了,也有人知道厄尔尼诺现象和《京都议定书》。但很少有人了解,如果不加应对,按现有速度持续下去,人类将面临怎样的危机。
抱定这个初衷,我进入了一个陌生的领域,以为一腔热血就能有所斩获。
但残酷的现实是,别说最核心的科研成果,即便只是外围的对科学议题的报道,我都时常看得问号脸。且不论议题背后的政治博弈、经济考量和科学原理,哪怕是排放量用什么单位,不检索一下也完全状况外。
写论文的数月煎熬让我明白一个再简单不过的道理:如果不懂点科学,那些人文情怀根本无从落地。像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疾病防治这样的议题,离我们的生活一点都不远,要是不懂一点科学,打个不恰当的比方,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活着,又会怎么死去。
3
自那以后,我对科学前沿的进展,始终都留了一份心眼。
因为我深切地懂得,科学不是象牙塔里的埋头研究,也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恣肆想象,恰恰相反,科学是我们普通人通往幸福未来不可或缺的钥匙。
每个人都应该关注科学,因为最前沿的科技,对人类解决当下的难题有非常大的帮助。
这些年,我都会关注国内外的科学盛事。腾讯WE大会,我每年都不会错过。今年的腾讯WE大会,依然有忍不住想和你们分享的精彩。
引力波和暗物质是这两年科学领域的热词。
今年的腾讯WE大会请到了201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被奉为当代天体物理学领导者之一的基普·索恩。
如果你还记得《星际穿越》中那个叹为观止的宇宙黑洞“卡冈图雅”,就是他担任电影科学顾问之后的杰作。
《星际穿越》剧照
索恩早慧,本科毕业后3年拿下普林斯顿大学的博士学位,27岁成为加州理工学院的副教授,开始研究引力波理论。因为他坚信,“引力波将为人类理解宇宙带来革命。”
引力波的提出者爱因斯坦认为,通过实验手段探测引力波,是几乎不可能的任务。可是,2015年9月14日,中欧时间中午11点,人类实现了爱因斯坦认为不可能的“奇迹”。而未来,引力波的探测还可以常态化。
另一位大牛是哈佛大学理论物理学教授丽莎·兰道尔。这是科学界当之无愧的“女神”。她最有名的建树是提出世界上存在着人类看不到的第五维空间,这个假说不仅是向爱因斯坦发起挑战,更意味着一旦印证,人类有可能离开目前这个赖以生存的世界。
在《暗物质与恐龙》这本著作里,兰道尔也提出了恐龙灭绝的凶手乍看是陨石,可导致陨石撞上地球的根本原因是幽灵一般的暗物质。
在今年腾讯WE大会上,兰道尔分享了在暗物质和额外维度领域的最新发现。她说:“在高维度空间当中存在类似膜的物体,它对于物理学的重要意义有几个方面,其中之一就是我们可以生活在一个膜世界当中,在高维度的世界当中,我们所知道所有的事情,其实都被聚集在了一张膜上。”
在《生活大爆炸》中客串的兰道尔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为什么要关心引力波和暗物质?
书读得越多,彼此就越能联系上。《论语》里说“未知生,焉知死”,“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这说的是个体的生活。放大到全人类的命运,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也一样是认识自我的根本问题。
引力波和暗物质要解开的,就是宇宙诞生的秘密。一旦这些秘密有了答案,人类的未来是在火星,还是去往某个未知的疆域,也就不再只是科幻小说里的想象而已。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说时容易,可要成真,还得依仗科学的力量。
4
如果解释宇宙或者星际穿越依然不够迫切,我想再介绍两位参与腾讯WE大会的中国科学家。
第一位是中科院的植物专家覃重军。
他和团队创造了全球首例人造单染色体真核细胞。这是“人工合成生命”领域最前沿的突破。因为人类由真核细胞进化而来,覃重军合成的酵母细胞,有三分之一基因与人类细胞同源。有了这个成果,科学家就能够更好地发现衰老和基因突变的成因,从而找到更有效的治疗癌症的方法。
第二位是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蒲慕明。
去年,他指导的团队完成了全球首例猕猴体细胞克隆。自多利羊之后,基于动物的克隆技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熟知。但克隆猕猴却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因为,猕猴在共情、意识和语言等高级认知功能上,与人类更接近。在脑部疾病,尤其精神疾病方面,更能为人类提供参考。
克隆猕猴曾是被国际学界宣判过“死刑”的难题,全世界的科学家花了20年时间,才等到蒲慕明团队这一里程碑式的进展。通过克隆猕猴和人工智能等技术,人类大脑的高级认知功能和脑部疾病的防治,都有可能获得重大进展。
毫无疑问,覃重军和蒲慕明的研究,都站在全球最前沿。而这些研究可能带来的改变,恰恰是我们每个人普通人的福音。如果罔顾或者忽视这些科学前沿的知识,无疑是把幸福拒之门外。
以前读乌尔里希·贝克的风险社会理论,提到以族群、国家乃至地区来对抗风险的时代已经作古,如今的全球一体,不仅包括政治经济与文化,连风险都是共担的。比如,土地可以划分边界,空气和水却从来不能。因此海洋污染和气候变化,必须由不同发达程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携手面对。
后来读尤瓦尔·赫拉利的《未来简史》,讲到人类未来面临的问题,破解之道也不再是过去讲述的那些关于意识形态的故事,而是蕴藏在人工智能、脑科学和生物医药等最尖端的科技之中。
在这样的大势下,如果我们不关注科学前沿的发展,也许二十年或者十年以后,我们也会变成转发“朋友圈防癌指南”的父辈,面对真实的困扰和疾病却无能为力。我们本可以有机会的,只要离科学更近一点。
5
事实上,无论我们关心不关心,科技造福人类已经是正在进行时。
就拿这两年热议的人工智能(AI)技术来说,AlphaGo击败人类围棋冠军,Libratus战胜德扑顶级玩家,微软机器翻译提前7年达到人类专业译者水平,都是深度学习及其他技术带来的显著变化。
在竞技之外,其他领域也在发生天翻地覆的革新。很多人并不了解,腾讯已经在“人工智能+医疗”领域,打造出了“救命的AI”。
腾讯首席探索官网大为
在WE大会上介绍“救命的AI”
去年8月,腾讯觅影发布。这是腾讯首款AI医学影像产品。它有两项核心能力:利用AI医学影像分析,实现食管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乳腺癌等疾病的早期筛查。
我们常说“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现在有了AI技术,700多种疾病风险都能得到预测诊断。
腾讯觅影的根本,是利用AI辅助医生看片子,根据医生的语音指令,自动精确识别、检测、定量计算并生成报告。千万不要小看AI的诊断能力,目前腾讯觅影的早期食管癌检出率高达90%,使用至今,累计辅助医生阅读超过1亿张片子,提示高风险病变已经达到15万例。
帕金森病是目前老年人群中高发的慢性疾病,但前期病症不明显,一旦发现就已延误治疗,治愈率也因此降低。目前,医院诊断帕金森采用的是量表评分方法,时间长,相对也主观。
腾讯医疗AI实验室与上海华山医院合作推出了一款通过动作检测、评估帕金森症的AI模型——帕金森病运动功能智能评估系统。
患者无需穿戴任何传感器,只要站在摄像头前,按指示完成一系列动作,短短3分钟,就能完成帕金森病的运动评估,辅助医生将诊断速度提升了10倍。
除了医疗,AI和农业的结合也已经极度深入。
联合国粮农组织2017年的调查报告显示,全球仍有8亿人饱受饥饿煎熬,也就是说每9人中就有1人在忍饥挨饿。5岁以下儿童每12人中就有1人因食物短缺和营养不足受到生命威胁。要想在2050年养活全世界91亿人口,粮食总产量需要提高至少70%,发展中国家几乎需要提高100%。
在如此严峻的形势下,“精准农业”被提上了全球科研的前沿。包括人工智能、机器人、传感器、GPS、地图和数据分析软件在内的一系列新工具,可以帮助农业生产精准定制管理策略,在减少水和农药使用的同时,提高作物产量与质量。
今年,腾讯赞助了荷兰瓦格宁根大学发起的一项国际人工智能温室种植大赛。这项比赛向全世界人工智能和农业专家发出邀请,在这场AI+农业的“华山论剑”中,腾讯AI的成果已经超过人类。
这种科学前沿和传统产业的深度结合,本质上是在为整个人类续命。说得更大一点,科学正在引导人类走向更波澜壮阔的时代。科幻作品里的诸多想象,都将一点点照进现实。
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不去了解一点科学前沿,那么被时代抛下事小,放弃那些本可以通往幸福生活的机会,未免太可惜了。
科学革命近在眼前。假如每个人一定要懂点什么,我会由衷地建议,不妨离科技更近一点。
分享时刻
你知道最神奇的科技是什么?
茫茫人海
最不想和你们走散
置顶“傅踢踢”
和你一起在复杂的人生里
保持有趣和温暖
傅踢踢
作家 、编剧
微博:@傅踢踢
个人微信:fuxiaozhu2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