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视角下友情的样子

在长久的认知中,友情应该是单纯美好的样子,是那种只要认准对方,就应该掏心掏肺肝胆相照。结果,直到发现某些人被自己一厢情愿的当作“好朋友”了太久,直到自己心理失衡到不能承受,伤心伤神一大顿,最后才肯面对现实把对方剔除出核心朋友圈。学了《博弈论》,来看看自己到底犯了什么错。

旧有的对待友情的态度是:只要因为某些原因(有欣赏的个人特质、特定的时期阶段、密切的朝夕相处等)认定对方是朋友,就会用120分真心对待,不在乎付出,也不计较得失。可是,这样的方式并没有带来太好的结果。

从博弈的角度来看,无论我选择什么样的交往策略,我都无法预测和控制对方的选择。假设我选了“好友”模式交往策略,一旦对方选择的策略跟我不同,我的利益就无法保证。那么我错在哪?错在从来没有用博弈来考虑过友情这件事,好像只要想一想就会“亵渎”了这俩字似的。Young, simple and naive.

在不考虑交往策略时,我的所有举动充其量是把自己感动一把,然后在心里暗戳戳把自己捧上道德高地。而用上博弈论的策略分析,可以看到其实交友和维持友情都是博弈过程,面对对方,无论其采用什么策略,我都应该尽力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的方案。假设在初始阶段,我认为对方可以发展成好朋友,并真诚地对对方好,那么:

1.当对方也表示出同样意愿,并也真诚相待时,我应该重复初始策略。如果对方也坚持同样的策略不变,那么很大可能我们会成为好朋友。

2.当成为好朋友后,如果双方一直坚持初始策略,那么很大可能我们的友情会越来越深厚和稳固。

3.当成为好朋友后,如果察觉到对方改变策略,行为方式更像一个普通认识的人而非“好友”,那么在自己仍坚持初始策略的同时,留出观察期,若一定时期内没有改变,则自己也改变策略,用对待普通人的方式相处。

4.当用普通人的方式相处后,若对方重新选择“好友”策略,我也应该做出相应改变。

对于最后一种情况,心里是拧巴的,似乎是“精神洁癖”者不能忍之事。但是不能不承认,这才是对自己最为有利和合理的选择。

在实际生活中,能不能完全做到用博弈的视角对待友情暂时存疑,但是相比旧有模式,这样的思考方式可以有效帮助自己保持内心平衡,形成更清爽的人际关系。虽然不想用利益得失来衡量和计算友情,但是对方会不会首先改变策略甚至我会不会首先改变策略,也许很大程度上与我们各自的自身价值紧密相连。

健康良好的亲密朋友关系似乎应该是博弈的产物,双方都满意,关系才能稳定美好,若有一方利益受损,则关系早晚会失衡。博弈看起来功利,实际却是维持关系平稳甚至深化的基石。有来有往,在不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下,让双方利益最大化,可能才是友情美好温暖面纱下的真相。

最后,友情应该是合作博弈、动态博弈、参与双方追求正和博弈的一种人际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博弈视角下友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