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吴三桂

浅谈吴三桂

吴三桂,字长伯,一字月所,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军事人物,他的父亲是锦州总兵吴襄,再加上吴三桂从小就武力过人,所以小小年纪就掌握重权。今天我就来浅谈吴三桂这一个人物。

志在鸿鹄的青年。明朝末期的军队腐败无能,很少会冒险和清军野战。1628年,清军率兵向锦州城杀去,身为锦州总兵的吴三桂父亲吴襄,率领自己的军队出战,不料陷入重围,吴三桂带领20名士兵杀入重围,拼死救父亲于重围之中,正在观战的皇太极也连声称妙,说道:“如果我能得到这个人,天下非我莫属。”之后,吴三桂的官职连升不断,23岁任山海关总兵,是当时很少的能与清军做对抗的将领。

临阵脱逃的叛徒。1640年,杏山蒙古部落勾结清军发动叛乱,拉开了松锦大战的序幕。在战役尾声,参战的吴三桂和王朴两位总兵率先逃跑,导致明军彻底崩溃。比起其他友军的损失惨重,战力较战且较早脱离战场的吴军几乎完好无损。但战后的处分出人意料,临阵脱逃的吴三桂不降反升,被继续其委以重任。因为他手里的完整部队,是明朝继续坚守辽东前线的最后资本。吴三桂也因此被任命为辽东提督,管理整个战区的军队。成为了大明唯一的希望。

起兵叛乱的元帅。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镇守广东的平南王尚可喜跟镇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相继请求撤藩,康熙帝一一批准,形势所迫,吴三桂也假惺惺的上书朝廷请求撤藩,实际上是希望朝廷能够留住他,但康熙帝又怎能不知他的心思,偏偏不如他的愿,力排众议,雷厉风行地处理撤藩事宜。吴三桂傻眼了,为了保住权势跟地位,铤而走险,杀了云南巡抚朱国治,自称是天下都招讨兵马大元帅,提出“兴明讨虏”的口号,起兵反清。但是由于“尽快渡江,挥师北上”,以军事上的胜利促进政治上的成功,也没有“出巴蜀,据汉中,塞崤函自固”或者是“下金陵,扼长江,绝南北通道”来建立稳固的后方,而是分兵争夺湖南、江西、湖北等地一些并没有什么战略价值的城镇,从而耽误了战机,给了清朝充分部署反击的时间,导致叛乱失败,被抄家。

纵观吴三桂的一生,效忠过明朝,与李自成作过斗争,跟随过满清,后来又起兵反对康熙,也自己当过帝王,波折不断,反复无常,以我的才识,是很难做评论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浅谈吴三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