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之所以能够说服韩王不屈服秦国,是因为苏秦抓住了韩王的软肋,就是“宁做鸡口,无为牛后”。唤醒了韩王的独立意识,让韩王认识到屈服于秦王,就会让韩国受到无尽的屈辱!
苏秦是如何说服韩王的呢?
这不得不佩服苏秦言语的魅力,苏秦言语中,顺畅流利,雄壮有力,而且又气势逼人,使得韩王不得不被苏秦的言语之中的道理,所感染,以致于认同了苏秦的意见。
苏秦能够说服韩王,首先是大肆渲染韩国的城池的坚固和韩国的武器精良,士兵强大。
韩国北边有险固的巩地、洛地、成皋这些城邑,西边有宜阳、常阪这些要塞,东边有宛地、穰地,南边有陉山,土地有方圆上千里,精锐的士兵,有几十万。
韩北有巩、洛、成皋之固,西有宜阳、常阪之塞,东有宛、穰、淆水,南有陉山,地方千里,带甲数十万。
苏秦接着说了韩国的武器精良,硬弩和剑姬就是强有力地证明。
天下的硬弩都是出自韩国,溪子、少府、时力、距来这些良弓,射程都能达到六百步以外,韩国的士兵抬脚和踏地射箭,就能不停歇连续地射上百支箭,远一些的能射中胸膛,近一些的能射穿心脏。对敌方,有巨大的杀伤力。
天下之强弓劲弩,皆自韩出。溪子、少府、时力、距来,皆射六百步之外。韩卒超足百射,百发不暇止,远者达胸,近者掩心。
韩国兵卒的剑戟都是产自冥山、常溪、墨阳、合伯膊。
邓师、宛冯、龙渊、大阿这些宝剑,在陆地上都能把牛马砍断,在水中能击中天鹅、大雁,如果与敌人交战,立即就能将敌人斩杀。
韩卒之剑裁,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膊。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
韩国士兵具备了这样有利的条件,加上士兵的勇猛,苏秦更是盛赞有加。韩国的士兵能以一当百。
坚固的铠甲、盾牌、头盔、铁护臂、革制的射抉、系盾的绶带,这些没有一样韩国不具备。凭借韩国士兵的勇猛,身穿坚固的盔甲,脚踏强劲的大弩,佩带上锋利的宝剑,可以一人当百人,这是显而易见的。
甲、盾、繼、鍪、铁幕、革抉、繽芮,无不毕具。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
苏秦的言外之意,韩国有着险固的要塞和坚固的城池,加上精良的武器和勇猛地士兵,还有大王的贤德,抗御秦王是绰绰有余的!
但是,如果忽略了自身所具备的有利的条件,只看到对方的强大,一味地阿谀奉承,那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得不偿失的。
苏秦奉劝韩王,希望能够仔细地考虑一下,臣服秦国,是一定会给韩国带来致命性打击的,这不是危言耸听的。
倘若大王臣事秦国,秦王必定会顺水推舟地向韩国索要宜阳、成皋。明年秦王会再要求得到更多的土地。
这样持续不断地把土地割给秦国,那么韩国就会没有更多的土地可以割让了。如果不割给土地给秦国的话,那您就会前功尽弃,之后就更会遭受到秦国的祸害。
大王事秦,秦必求宜阳、成皋。今兹效之,明年又益求割地。与之,即无地以给之;不与,则弃前功而后更受其祸。
但是,有一个事实是不能回避的!就是韩国的土地毕竟是有限的,但秦国的贪欲却是没有止境的。
以有限的土地,去迎合无休止的贪欲,就是人们所说的自己花钱去购买仇怨和祸患,无异于饮鸩止渴呀!这样没有进行战争,韩国的土地就已经穷尽了。
且夫大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夫以有尽之地而逆无已之求,此所谓市怨而买祸者也,不战而地已削矣
苏秦用了一句俗语,很形象地说明了韩王当前的处境。
宁做鸡口,也不要做牛的肛门。就是宁居小者之首,不为大者之后。
‘宁为鸡口,无为牛后。’今大王西面交臂而臣事秦,何以异于牛后乎?夫以大王之贤,挟强韩之兵,而有牛后之名,臣窃为大王羞之。
韩王现在的行径,向秦王拱手称臣,这与做牛的肛门是没有什么分别的,更何况大王如此的贤明,并且拥有强劲的韩军,却要得到牛的肛门的名声,这确实是羞于启齿的和不明智的抉择呀!
这句话彻底激起了韩王独立的意思和自尊自强的意识。
韩王听了苏秦的分析,心里感到是义愤填膺,一副满脸怒气的模样,挥动胳膊,手按着宝剑,对着长天长叹一声:“即是我死了,也必定不能臣服于秦国。今天多亏先生将楚王的教诲告诉我,我将恭敬让全国的上下,听从您的吩咐。”
韩王忿然作色,攘臂按剑,仰天太息曰:“寡人虽死,必不能事秦。今主君以楚王之教诏之,敬奉社稷以从。”
苏秦能够说服韩王,他言语的魅力,让韩王明白了,人贵在自立,如果自己不用实力去争取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权力,那么肯定会受到无尽的欺凌,长期生活在强权的阴影之下。所以,只要有一丝的希望,就要做到不要放弃!
参考文献:《战国策•韩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