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至东,走下青藏高原,穿过黄土高原,从祖国的西北来到了中原。季节也随着空间的变换,从冬季瞬间移动到了仲春时节。自从去了高原每年的春天都好像有一次寻春之旅,大抵是高原上的花开的太晚了,于是己亥二月,偶遇河南。
古都洛阳
对于洛阳的印象,是从久远的“龙门石窟”开始的,久到重逢时有隔世之感,后来再度相逢就是“洛阳故人若相问”。
一下飞机就坐上了去洛阳的大巴,三个小时到达这座神秘的古都,到达时已是傍晚时分。抛却一身舟车劳顿,风尘仆仆的赶往洛阳老街。
老街从丽景门开始,全程大约2公里。老街上卖的最多的就是洛阳牡丹点心、洛阳三彩摆件,在丽景门旁边的三彩博物馆收了一只三彩骆驼。老街还没有到旅游季节,人不是很多,逛累了来一碗不翻汤,据说上过央视,喝完感觉味道一般。老街的尽头是一条小吃街,类似于西安回民街、济南芙蓉街的地方,集全国小吃于此,对于吃货朋友是一个不错的去处。
逛完老街,第二站便是龙门石窟。石窟距市区10公里左右,坐公交车过去大约1个小时。
龙门石窟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也是我参观游览的第一座石窟,石窟给人一种厚重肃穆之感。
卢舍那大佛龛建于武则天时期,其神态面容按照当时女皇的姿态雕琢。大佛与身后的大地融为一体,双目深邃,防佛在与天地谈经论道,一眨眼古都变成了现代化的都市,那盛极一时的王朝也埋藏在了脚下的泥土中。
匆匆经过古都,来不及感受其中的风土人情,由于春日尚浅,也没有遇见“满园花开动京城”的繁华景象,来到中国牡丹之都却没有看到花开动京城,难免有些遗憾。
登封小县
《卷席筒》是豫剧中的经典剧目,因为被翻唱成了秦腔所以我对它的剧情也有所了解,故事发生在登封小县,其中有一句唱词是“小仓娃离开了登封小县”。昔日的登封小县已经变成了一座现代化的小城市,如今的登封是一个县级市。从洛阳到登封共60几公里,走了大约两个小时,选择在郊区的一个农家乐住下。由于时间尚早,去了临近的嵩阳书院。
嵩阳书院是中国四大书院之一,书院由于正在维修显得有点冷清。
书院的第一个大殿供奉孔子及列位儒家圣人,院落中竹子长的异常茂盛。
书院中用木板搭的桌子,在学前班用过这种课桌。
如果说中岳嵩山对大多数人还有点陌生的话,少林寺可以说是妇孺皆知了,太多的与少林相关的影视作品把少林寺三百六十度全方位的呈现在了人们面前,从开始安排行程,少林寺便在计划之列。嵩山著名的两座山为太室山与少室山,由于时间原因选择了少室山。一来是少林寺就在少室山下,而来是受三皇寨的书册崖奇石召唤。
嵩山是五岳中爬的第三岳,前两年爬了泰山与华山。进入少林寺景区,路过塔林便到了嵩山少林索道乘坐处,从景区入口至此大约八百米。
嵩山的爬山石阶大多是直接在山腰一侧开出来的,这使得爬山的乐趣多了许多。
嵩山少室山风景最美的一段就是三皇寨的书册崖,是地质运动岩石受力形成的形似书册的山体。
过了书册崖,通过石门、一线天就是爬山步道的制高点,海拔高度1200米。由于爬山步道在山腰加上地质特点,无法登顶。延登山石阶向前就到了大多数人的折返点吊桥。吊桥再往前就到了三皇殿,我选择在三皇殿返程,返回的路与来时的路完全重合,下山依然乘坐缆车。
嵩山少室山从少林寺上、少林寺下,共计17.66公里,其中上下缆车共6公里,爬山11.66公里。累计爬升1101m,用时5小时13分。
到少林寺时,下午三点刚过,计划先参观少林寺再去看4点整的武术演出。
少林寺明显比刚刚下来的嵩山热闹了许多,其中有很多国际友人认真的听着导游的讲解,神情肃穆的瞻仰着佛龛中的佛像。在寺内转了一圈,点一柱香在大雄宝殿,心中默念万事如意的愿。
大概是因为被军阀毁坏重建的原因,少林寺少了些古朴与沧桑感,商业化的味道有点重,就连演武场都穿插了买字画的环节。
至此,河南之行第一阶段完美结束,搭乘爬嵩山时认识的来郑州做生意的江西大哥的车返回郑州。
下一个休息日在3月16日,计划跟团去开封一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