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

多措并举谋发展,体制机制促壮大

设计方面,要把倒逼机制完善起来,建立健全激励体制,把广大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给予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予足够的政策和资金,放权放人,放资金,出政策,让广大设计人员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力,展现自己的实力,培养我区设计行业的名家大师。通过名家大师的带动效应,形成一批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把队伍的梯队、层次建设好。比如说,在设计人员上,放宽职称评定机制,该晋升的要晋升,能破格的则破格,在职称评定上为设计人员畅通渠道,打消忧虑。职务的位置有限,如何突破职务瓶颈,让有为的人有更多的“位”,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在这里,我们大胆建议,在设计人员上,设置相应的级别,如初级设计、中级设计、高级设计、资深设计、设计名家、设计大师、首席设计、终身设计等。级别确定后,要针对不同的级别给予不同的补贴。水平越高,成绩越大,奉献越多,就要在体制机制上体现出来,总而言之,级别越高,待遇就必须要越高,要让真正的人才过上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

要把社会效益坚决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作为国有文化企业,激励机制、奖励体制,至关重要。科学合理、以人为本的体制机制,对于激发广大设计人员的积极性、创造力和潜力,助推企业永葆活力、不断向前向上向好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甚至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能够起到关键作用。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之一是容易滋生大锅饭。要坚决打破大锅饭的体制,让平均主义没有生存的土壤,让“干好干坏一个样”的观念无所遁形。我们对于广大设计人员,一定要敢于奖、及时奖,还要大张旗鼓地奖励,直到示范作用、宣传效应。社会科学领域,要想有好的作品,具有不确定性,设计作品,也不例外,谁也不能保证自己哪天出现空前绝后的产品。有的人可能灵感乍现,能拿出技惊四座、令人叫绝的好产品;有的人可能皓首穷经、孜孜不倦,才能奉献经典力作;有的人终其一生、奋斗一辈子,可能行囊空空,但可收获知识与参与。所以就要奖励,经济效益好,固然会有相应的提成;社会效益好,也应该对标对表地奖励。当前,集团事业蒸蒸日上,各方面均向上向好,有实力,有条件,有愿望,我们坚信:重奖之下必有大师。

加强设计队伍人才的建设,不妨利用刚刚成立的学校,在时机成熟、条件具备的前提下,邀请区内外一些著名的专家,来为广大设计人员上课,进行分批次、分阶段、分层次的培训。

还可以是大力开展一些交流学习的活动,外出考察调研,汲取经验教训,学习先进理念,总结成功案例,立足我区,面向全市,放眼世界。深入到市场一线,扎根于网点门店,从市场中来,到市场中去,树立牢固的市场竞争意识,打造利于识别的产品品牌观念,振兴我区的设计事业,总有道路可走。

不妨参考兄弟单位,建立首席设计和导师制,发挥好资深设计人员和高素质设计人员的传帮带作用,注重队伍的梯队建设。内容为王,细究下来,可换一种说法,人才为王。有了人,才有了创意,有了创意,才会有内容。

探索策划设计和产品设计的工作机制。人各有志,各有所长,可根据设计人员的性格特点和专业优势,把策划和加工分隔出来,各司其职,相互配合。策划设计人员,专门出去,侧重于外功的修炼,找选题,找思路,找方向,拿设计稿源,达到出好产品的目的。产品设计人员,则加强内功的提升,做好加工,专心于产品的精雕细琢,体现设计的工匠精神,以求达到出精品的目的。

充分发挥各种媒体的联动协同机制,注重融媒体发展的思路。技术上与时俱进,观念上拥抱互联网,营销上服务为本,关键是内容为王。注重舆论导向,坚定政治立场,时刻绷紧思想宣传这一根弦。放低身段,嗅觉灵敏,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读者,毫无畏惧地扎根于信息时代,从市场里面找出路,从读者身上找饭吃。信息时代,我们失去的是纸质媒体的优势,可是我们还有技术优势,更有内容优势。要建立一个可信赖、可依托的好平台,这样的平台就是让广告商和广大读者有一个紧密的联系,既抓住广告商的需求,又紧密联系读者的兴趣点,但不能做赚了吆喝赔了买卖的事,要从平台中找寻媒体自身的盈利点,走出一条自我革新,自我裂变,自我突破,自我更新的媒体发展新路子。

包装方面,想方设法压低成本,整合资源,更新设备,提高技术,控制人力资源成本,拓展社会包装市场。在“互联网+”时代,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发挥移动网络的优势,走出去,请进来,酒香也怕巷子深,不能有“耕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居安要思危,既要立足于眼前,也要着眼于长远,应该把社会资源和社会包装这一块市场做大做强。

营销方面。注重设计产品的二八效应,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把20%的产品营销做好,借此带动其他80%的产品。加大对营销工作的支持力度,只要是提高市场占有率,只要是增加影响发行量,只要是扩大了设计产品的,品牌影响力,我们就要加大奖励。

考察调研,走马观花,有体会,有心得,有收获,有感想。可是“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别人会不会有教会了徒弟怕饿死师傅的心理,难说;如果“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难想。人云亦云,总是模仿,也不是我们愿意做的;考察调研,借鉴交流,有用的才学,不适合的不要,才是我们的初衷。要想在复杂严峻的市场中求得更大的发展,谋得更大的空间,实现更高的目标,归根结底,还是要自力更生,得靠自己,走自己的路。正如“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只要我们设计集团上上下下300多人,在集团管理层的坚强领导下,揪住发展这一牛鼻子,抓住人才这一关键点,铆住创新这一驱动力,我们相信,设计集团的事业必将更强更优更大。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