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

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离不开快进键。

——尤其看国产剧。
你懂的。


无节制的慢镜头。



无意义的车轱辘话。
“这里有多少同伙”“这里是一个人”
“十一个人”“不是十一个人,而是一个人” “二十一个人,说他们都藏哪儿去了” “你听错了,其实一个人” “七十一个人,你当我傻呀,这么小的地方” “傻瓜,你又听错了,这里就是一个人” “九十一个人”“二百五,是一个人” “二百五十一个人,你真以为我傻呀”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1张图片


还有这种 没心没肺的演技。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2张图片


以上种种尴尬,让你不得不承认:


倍速,真是人类观影史上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今天。
判断一部戏好不好,快进已经成为一个重要指标。
6分以下2倍速,7到8分1.5倍速,纵使上了8分,也未必逃得过倍速。
难道就没有值得细嚼慢咽的“顶级”?
当然有。
这份Sir独家盘点的2019国剧片单,你不妨看得慢一点,细一点。

人生一串第二季


2019年,第一道全网高潮的开胃菜。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3张图片


多年前,Sir曾听一个笑话:


看AV和看美食节目有什么相同之处?


答案:


(都)有得看,没得吃。


那看AV和看美食节目有什么不同?
答案:
前者你一定会快进,后者则不。
因为如《人生一串》这样的“肉欲片”,它美就美在一个“”字。
在慢的凝视下。
你才能感受外酥里嫩,肉“流”进你肠胃的爽滑。

在慢的凝视下。
这一口泛着油光的金黄色泽,滋味深入骨髓。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4张图片
在慢的凝视下。
就连一个“普普通通”的烤猪蹄,都摇弋出丰乳肥臀的性感。


不仅是赤裸裸的食物,就连看别人大快朵颐,你也不能“快”。

就是要看肉被拉成了丝,就是要看口被烫出了烟。
就是要看那股近在咫尺又远在天边的燥热。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5张图片


在这个一切都在速食化的年代,真正的美食从来不抢时间。
真正的美食片亦如此。


《人间世第二季
看《人间世》,就是在看“动作大片”。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6张图片


不。
比任何动作大片还刺激。
每一秒,每一念都事关生死。
可能因为过于拥挤,与生命的赛跑,渐渐演变成“与生命的插队”。
医闹。


《人间世》制作方用整整一年的时间,记录了100件真实发生在中国这片土地的医疗纠纷。
病人的绝望。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7张图片


家属的愤怒。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8张图片


即使未曾亲身经历,我们也能大致“理解”。
但。
谁来体验医生的情绪。
“他是人,然后才是医生”。
是人,就会对高强度疲惫。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9张图片


是人,就会对“高难度”恐惧。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10张图片


患者的痛苦我们谈得太多太多。


是时候谈谈医生的痛苦。


因为这两者本质上并无轻重缓急之分,因为这两者都可能成为导致雪崩的一朵雪花。


雪花对自己的重量是不自知的。


从轻到重,就是一念之差。



长安十二时辰


三流古装,看一个形,cosplay般,换汤不换药。


二流古装,会一个意,用意境体会时间的沉淀。


一流古装,则少之又少。


它望的,是一片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11张图片


什么气?
用纤毫之间的细节雕出来的风气。


第11集,推一名配角出场,用了一场盛大的马球赛。


就一个进球的镜头一闪而过,木板上的是长久以来,马球撞击的痕迹。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12张图片


用严丝合缝的考古造出来的精气。


圆领袍、六合靴、幞头。


是唐朝的男士三件套,从皇上到庶民之间的常规服饰。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13张图片


身上的这层皮,不只是保暖、美观,更是由礼法规定的,阶级地位象征。


第22集,群臣亮相,从颜色上就能分出官员品级。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14张图片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15张图片


以紫为三品之服,金玉带銙十三;绯为四品之服,金带銙十一;浅绯为五品之服,金带銙十;深绿为六品之服,浅绿为七品之服,皆银带銙九;深青为八品之服,浅青为九品之服,皆鍮石带銙八;黄为流外官及庶人之服,铜铁带銙七。

——《新唐书·车服志》


当然,最重要的,是再现了一代盛世的神气。


原来,那片盛世的绚烂背后——


真的有“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的品行;真的有“顺势而为,为而不争”的智慧;也真的有“放下屠刀”的慈悲。
《十二时辰》编出的,是一幅不动声色的清明上河图。


它就是把你拖出荧幕,拖进故事的时代,拖到特定人物的身边。


它既是一场大唐盛世的想象,也是一场关于中国人审美与品格,情感与生活的遥望。
快进一秒,等于快进了一个时代的切片。


你,就看不真了。
你,就暴殄天物了。


大宋少年志


这绝对是你今年会走眼的宝藏剧。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16张图片


得承认,第一眼感觉是不好。


无论服饰,化妆,还是演员出戏的双眼皮。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17张图片


而让人上头的,却是今天国剧最最薄弱的一环——
剧情。


大宋天下,北有辽,西有夏。


三国盘桓,攻守莫测。


唯有相互派间谍刺探。


男主元仲辛,一开始和宋朝的密探达成协议——


要五万贯。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18张图片


转眼间,又和辽国的使臣伸手——


一万贯。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19张图片


到底搞的哪出戏?
《大宋少年志》带来的是纯智力的享受。
Sir统计过,光前五集,反转就多达十几处。


快进一秒钟,你可能都搞不清楚哪个人物是哪国人。
每个骚年都是矛盾的集合体。


每个少女也无一甘当傻白甜。


最重要是,成长中的残酷,《大宋》一点没有粉饰。


——反而撕碎给你看。


就像结局。


许多粉丝不满,说残酷。


没有大团圆,没有抱得美人归。


但这不就是成长本来的面目?


如果成长,意味着众叛亲离,成为孤独的行者,你还选择成长吗?


不要轻言成长,成长要付出的代价,很大。


不要轻言志向,志向要付出的代价,更大。


金宵大厦
今年头号港剧。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20张图片


十个小单元,十个小故事——


《娃》《鸦乌》《婴》……
光名字就阴风阵阵。
每一个镜头都浸透着老港片的风味。


躲在缝隙里与你对视的猫。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21张图片


在逼仄的楼道里滴答滴答的雨伞。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22张图片


当然还有香港鬼片标配——怎么也合不拢的电梯门。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23张图片


TVB编剧们再一次实力向我们证明:拍鬼片,香港还是华语地区NO.1

而撕开恐怖的外衣,《金宵大厦》的“骨相”又是什么?


全是对当下社会阵阵见血的讽喻、反思。


《婴》,貌美保姆利用现代女性育儿的焦虑撬动家庭,鸠占鹊巢,说的是母爱畸形。


《娃》,独居老父,寄情性爱娃娃,以此替代爱女。背后是老年社会行将就木,没有性爱人权的凄凉。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24张图片


还有《鸦乌》。


早熟的东东发现自己再怎么努力都拼不过同学家里的钱,奔波操劳的父母总是失望,于是不愿长大,想躲在鸦乌制造的沙地里自欺欺人。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25张图片


这段“读书无用论”,字字灰心。


一句“只知道闹事,身在福中不知福”,更触目惊心。
读书才会出人头地,你读不成书就没用了,现在满街都是大学生,还不是高分低能,学生都没做好生涯规划,大学生平均月入不升反跌,房价连续十二月创新高,只知道闹事,身在福中不知福,年轻人别抱怨,将来的路会更难走。

年年都有“港片港剧已死”的论调。
但年年都有如《金宵大厦》这样的赤子之作借尸还魂。
港片港剧会死吗?
Sir没有答案。

但Sir的态度一直摆在那——
能看一部是一部。

能挺一部是一部。
今宵多珍重。

多珍重《金霄》。

俗女养成记
2019,两岸三地,论电视剧,台湾走在前面。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26张图片


《俗女养成记》不是不能快进。


是你不会舍得快进。


里面一针一线,全是每一个二三十岁的社畜的生活。


有睡眠,但每天起床都睡不饱。



有男友,但性生活屈指可数。
——男友,更像是一起睡的舍友。


最最糟心的还是工作。
穿着靓丽混在CBD,实际干的,却是不入流的力气活。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27张图片


但《俗女》好就好在,她哀而不伤。


它刺破生活的脓疮,但也常常以幽默和诙谐去消解。


它道出人生的尴尬,但也时不时释放出岁月醇美的诗意。


怎么能够有一部剧,让人想哭又想笑。


哭它残忍。
笑它慈悲。
而在这一哭一笑间,我们渴望的“和解”就诞生了。


本剧的英文名,叫“The making of an Ordinary Woman”。


什么叫Ordinary Woman?


正常女人。
但“正常女人”是可以被养成的吗?
别急着回答。


陈嘉玲怎么活,值得你慢慢品。


你怎么活,更需要自己慢慢想。

我们与恶的距离


2019还剩三个月,但Sir敢说——
剧王是它。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28张图片


为什么它不能快进?


因为三观正。


但《与恶》又不是市面上常见的“三观正”。
甚至于,它其实在反三观正。

挑几个剧中困境问问你——

一个新精神疗养院想在某社区落成,民意群情激奋。


理由是,威胁小孩安全。


他们有错吗?

再问。


一恶性报复社会案件,凶手在电影院开枪随机扫射造成九死二十一伤。


且被捕后一心求死。


这时候,作为凶手的家属,应该受到株连吗?


我都没有办法走出去。


你凭什么重新开始?



所以它到底想说什么?


这个世界上不只有一种视角。


哪怕每个正确/不正确的背面,也藏着“另一半的事情”。


《与恶》里每一个人都带着问题出现。


领着你,领着我们,探问这“一半”
从司法到民意,从舆论到媒体,从受害者到加害者……
在动辄呼唤正能量的今天,《与恶》质问的是,什么是正能量?

在遍地吹捧良心剧的今天,《与恶》反省的是,谁来定义良心?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29张图片


《与恶》有太多情节,我们似曾相识。


《与恶》有太多情节,我们视而不见。


这也就是Sir为什么强推《与恶》的原因。


它拿恶做文章,却不卖弄恶,挑逗恶。


而是有着一种严谨、严肃的责任感。


今时今日,每当有社会事件的时候,网络上总有一帮“酷爱快进”的正义使者。


他们敲击键盘、传播言论、选择支持。


他们未了解先定调。


他们未审判先定刑。


他们最喜欢说——


杀,杀,杀。


看,这正义的自嗨,像不像另一种“极恶”。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30张图片


以上,就是Sir为你们精挑细选的2019“年度剧”。
七部。
不多。
但坦白讲,Sir并没有多少信心有多少人真的会“不快进”看完它。
发现没。

今天,比快进看剧更夸张的方式都出现了。


公众号看剧,微博看剧,抖音看剧……


任何一部剧,不论好坏,其精彩段落早已肢解成各种段落,在公众号,微博,抖音大肆传播。


因为观众越来越没有耐心。


因为观众越来越想直奔高潮。


于是,在这种“赶紧把裤子脱了让你爽”的传播规律下,狗血荣升主旋律、开挂变作通行证,玛丽苏,就是生命力。


一种由细密的前戏,严谨的布局,绵延的快感共同建构的“高级剧”正在消失。


2019,还剩七部。


2020,还(能)有几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编辑助理:林恩的小弟


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_第31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舍不得快进的年度国剧,再不看就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