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

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_第1张图片
迎接四方宾客

汲井漱寒齿,清心扶尘服。闲持贝页书,步出东斋读”这是柳宗元所做的《晨诣班超师院读禅经》。禅,东方人特有的佛教文化精髓,有着“世界级禅意旅居度假目的地”称号的无锡灵山小镇*拈花湾,便是最东方的禅境世界。

灵山小镇*拈花湾是无锡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艳阳明媚,陪伴着我一路高速。可谁知一下高速,遁有空灵之感,四周雾气渐迷入眼,无人。七拐八拐,远山一下子刺破雾气,凸显出来。寒气乍起,初冬的大山在雾气中更显端庄秀美。满眼的绿一齐涌来——深绿,墨绿,浅绿将山岭层层分割却又联结在一起。路两旁又是别有一番韵味——浅黄的树叶,间杂着红色,金黄色落叶铺就在马路右侧,车子就在这静谧的景色里穿梭,向前。“人生底事,来往如梭,待闲看秋风,洛水清波。”

“到了!”要不是周周提醒,我依然沉浸在这股子静谧中。


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_第3张图片
沉沉雾气,水墨山水画。大自然的神奇

拈花湾,取名于佛教中佛祖拈花一笑的典故,说来惭愧,我查阅资料才知晓这个典故:一日,释迦牟尼讲佛法,他一语未发,伸手从花盆里,拿起一朵花,在手中转来转去,好像在暗示什么?这就是“释迦拈花”。可弟子们谁也不懂老师的这个动作是什么意思。释迦牟尼有个大弟子,叫迦叶。他看见释迦拈花,竟“破颜微笑”。宗教堂会,戒律极严。尽管只是“微笑”,也是大大出乎常规的。这就是“迦叶微笑”。师徒俩人神情怪异,合在一起,便是“拈花微笑”。紧接着,释迦牟尼说:“我有绝妙高招,可以直接悟道,刚才已经传授给迦叶了,你们要学,就去问他吧”。这就是禅宗的起始。禅宗的特色就是:传道授学,讲究心领神会,无需文字言语表达。

旅行的意义,在于对未知的查漏补缺。


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_第4张图片
随处可见


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_第5张图片
一面静谧

坐落在太湖边的拈花湾,外形就如同佛祖手指拈花,所以,这座灵山小镇的景观无不透漏出东方的“禅境”。进入拈花湾大门,首先见到的是“半山衔日”景观。这处由泥土堆积而成的半山坡,栽种了各类花木。两旁穿插以亭台,溪水,水车,湖泊。初冬的阳光,从树丛里,从花草间,从芦苇荡里,斑斑点点的投注下来。湖面上“野渡无人舟自横”,草丛间是神态各异,造型万千的小和尚石雕,伴随着水气缭绕,雾气霭霭,让人顿感遁入空门,渐入仙境。远离了喧嚣繁杂,空谷晨钟,青青一线,暗香浮动,一切如花,花如一切。所以,佛祖拈花而迦叶微笑,这一笑,便是整个世界了。也许,这就是禅,是我们身处人间噪杂触摸不到的“意*静”。


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_第6张图片
抄写经文

小镇以一条叫“香月花街”的路贯穿南北,路面是石板铺就,一滴水,一阵风,一把油纸伞,一两位着汉服的年轻女子,两三位头戴斗笠手拿钵盂的和尚,石板路上的韵味,人世的禅意就这样从脚下从四周蔓延开来。街市上不仅有修身养性的禅乐馆,拈花馆,还有标志性建筑拈花塔,抬头观塔,铃铛轻摆,声缓且清脆;俯首观水,水波微漾,叮咚且轻缓。环顾四周,品茗,花道,行走,抄经,打坐,初冬的寒味仿佛从未驻足这里。“懒度庸人意,且拂明镜台。我自拈花笑,清风徐徐来。”多好!“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多美!


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如果说小镇的白天是安静空灵的。那么小镇的夜晚便如万人赶来朝圣般—-“佛手拈花”的3D水幕灯光秀,讲述着那段禅的初始。拈花塔亮起金黄色的光,夜幕下,晶莹剔透。就像周周说的“它不像西塘,住个一两日,人都很艺术。它带给人的更多的是安静。”这次周末小游,最遗憾 的就是未能入住小镇的客栈和民宿。漫步“梵静花海”,远望掩映其中的木质构造的房屋,“梦回大唐,又好像到了日本奈良。”我呢喃了一句。我想,待到阳春三月,再来小住一两日,心境与观感可能更不一样吧!


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_第9张图片



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_第10张图片
书社一角

知春,伴夏,识秋,忍冬,拈花一笑,轻拂佛雪。如此人生才是淡雅无痕。

你可能感兴趣的:(禅意*空灵*心静——灵山小镇 拈花湾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