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

时下,人们对于全球经济最准确也最官方的描述应该是 充满巨大不确定性和处于下行空间。
但这并不意味着科技圈子没有亮点,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量子计算、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都是这几年的热点,科技不断进化和创新持续涌现,成为推动产业进步的新动力和新引擎。 同时,科技扩展的边界已经触及天花板,人口红利耗尽也让行业竞争变得异常惨烈。
一方面,产业技术的创新亮点频现,另一方面,市场竞争加剧。 “一边是海水,一边是火焰”,或许就是对目前行业多变而复杂最真实的写照。 应对这种多变,很多企业显得有些慌不择路,裁员、搬家、削减成本,有的企业甚至失去了最优秀的核心人才。
正如危机常常被人们解读为危险与机会并存,有时最糟糕的时代,也许是最好的时代。 在低迷的市场中,抓住机会的关键在于不断创新和改变,更要有适应环境的弹性和韧性。 如何寻找优秀人才,同时解决企业的成本问题,成了很多企业探索的课题。
共享办公空间独角兽WeWork最近似乎不太顺利,但这却没能挡住他们进入中国地区的脚步。 而他们在解决自身危机时,对于提高企业创新和降低成本,却有着独到的解决之道,他们正在为中国企业引入全新的工作方式,并为业界注入创新思维及动力。

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_第1张图片


【WeWork如何解决全球化痛点?】
第一是人才
二十一世纪最贵的是人才,顶尖的创新人才往往是高科技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但留住他们,仅仅依靠薪资远远不够。
创新来自思想碰撞,头脑风暴需要自由无障碍的交流,开放的思维需要开放的空间,创新的灵感也需要艺术氛围,传统单调的格子间,更像是思想的牢笼,更容易成为交流的羁绊,限制人们想象空间的发挥。
不得不承认,留住顶尖人才,文化和价值观的作用,有时甚至超过了薪资; WeWork的空间设计方案,则让办公室成为创新工厂。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WeWork的办公空间有很多大胆却非常实用的设计。 比如办公区的很多空间是开放的,人们可以自由无障碍交流,在这里即便和领导讨论问题,你们也是平起平坐; 布艺、皮质的沙发也很常见,有的工作间甚至设计成餐馆的样式,舒坦自由的感觉让人们经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家办公; 用色则常常非常大胆,醒目而鲜艳的颜色,彰显这个性,也会时时提示人们一定要与众不同。


显然,这种个性、创意而又舒适的工作空间,对人们职场人士有着极大的诱惑力,对于顶尖人才的吸引力更是不言而喻。
第二是成本控制
互联网科技圈的人们,对于成本控制,尤其是IT基础设施的成本控制,首先想到的是“云计算”。
云计算,改变了全球无数企业的IT基础架构,尤其是云计算可弹性扩展的资源用量,可以为客户业务在高峰期的顺畅保驾护航。 同时,按使用付费也避免造成资源的浪费,“需要多少用多少,用多少付多少钱”可为客户最大程度的节省IT运营成本,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
云计算,把曾经复杂的IT资源,变成了如同水电一样,可以自由获取、价格实惠源源不断获取的资源。 初创企业借助云计算,实现硬件资源零起点扩张; 而全球跨国企业,也可以根据在不同地区的业务拓展,或者临时(比如双十一)需求,借助弹性云计算帮他们节省成本。
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_第2张图片
WeWork则是办公空间领域的云计算解决方案,他们拥有和云计算类似的弹性规则: 企业只需为自己需要的空间付费,他们帮助企业实现了办公空间的弹性拓展。WeWork 承诺范围从1个月到15年不等的服务,而不是像传统房产公司只允许签订按年的合同,有的甚至需要长达十年的合同。 和云计算类似,WeWork的弹性方案可以提供在地产资源上高度灵活性。
灵活的地产能力,也和弹性的云计算一样,也是企业重要的能力。 在企业发展期,或者进入一个崭新市场时,这种弹性拓展能力尤其迫切。 而WeWork的解决方案,无论对于刚刚创业的中小企业,还是想在国外拓展市场的跨国企业,都能解决他们的燃眉之急。 在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形下,无论员工如何波动,都不会出现没有工位或者工作空间浪费的情形。
第三是扁平化的管理
扁平化的企业文化,可以令企业的效率倍增,但往往需要硬件承载。 格子空间限制了员工的交流,封闭的办公室拉大了管理者与员工的距离。
WeWok的很多工作空间采用的开放空间设计,空间上的透明能让员工真正感觉与领导沟通距离缩短。 这不仅能让员工自觉提高工作效率,也大大提高了沟通效率,真正实现员工与领导之间,近距离平等沟通,不但效率提升,还真正实现扁平化管理。
体验过WeWork的工作间就会发现,在WeWork里工作,可以自由无障碍沟通,能够找到工作社区的归属感,人们在高效工作和自由沟通中,感受到工作社区带来的快乐,甚至能够在工作中感受家庭的和谐和温暖。 科技让生活更有温度,而WeWork确实带来“有温度的”工作空间。

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_第3张图片


【WeWork在中国的新业务】


中国正在从全球制造中心向创新中心转移,而更多的工作社区创意空间,正取代工厂的制造车间。 而创新企业更需要的是提供启发创新、充满活力及推动协作的社区,以及带领企业及人才引领全新的工作方式,正如WeWork一直以来,不断为业界注入创新思维及动力。
中国的创新企业对于工作空间的效率和创造性有着更高的要求,而他们也吸引了WeWork在中国拓展新业务。 据了解,WeWork将进一步拓展大湾区业务版图,今年内将在广州、深圳、香港三地揭幕七个全新创造者社区,以满足不同规模业务的发展需要。 其中,Deliveroo、香港独立理财顾问及跨国运动品牌等大企业会员加入WeWork社区。
其中,在广州,WeWork将分别进驻越秀新都会大厦和广州大道中。 在深圳,WeWork将继续在福田区的核心商业区开拓业务,开设WeWork深圳国际商会中心社区。 在香港,WeWork极具标志性的利园一期及环球贸易广场两个创新空间于2019年第三季度正式开幕。 第四季,WeWork还会进驻四个不同的据点。
WeWork在中国不断落子,在重点城市积极布局,也助力全球拓展版图。 截止至2019年第二季度,WeWork已建立了528个社区,覆盖29个国家共111个城市。 其中52.7万名会员横跨全球多个行业,在世界五百强企业中,更是有38%选择WeWork。
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_第4张图片
【结束语】
中国古语,“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用中国式哲学解读WeWork的业务,不仅仅是弹性成本控制和提供创意工作空间这么简单的事业。 在我看来,WeWork的事业是在用“地利”改变“人和”,用巧妙设计,让看似平常的工作空间,成就“地利”优势,更让企业成为“人和”的社区。
全球化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息,而科技进化的过程还在继续,每种新科技都是自己的生命周期,有的机遇甚至是稍纵即逝。 如何抓住天时,或许需要各类创新企业,从WeWork学到更多用“地利”改变“人和”的大智慧吧。

王冠雄,新经济观察家、意见领袖,首个竖屏科技脱口秀雄辩·科技show主讲人、十大自媒体(见各大权威榜单)。曾在阿里巴巴、360、搜狗、蓝港等著名互联网公司负责相关营销工作,参与4次IPO,横跨行业主要领域。每日一篇深度文章+科技热点快评,发布于微信、微博、头条、百度,各大门户及科技博客、媒体社群、短视频等30+全部主流平台,覆盖400万中国核心商业、科技人群。为FT金融时报、福布斯等世界级媒体撰稿人,观点被媒体广泛转载引用,影响力极大。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我们的10万+和爆款文章


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_第5张图片

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_第6张图片

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_第7张图片

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_第8张图片

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_第9张图片

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_第10张图片


扫码关注。预告:人工智能浪潮


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_第11张图片

“原文”有图有真相

你可能感兴趣的:(WeWork: 将“中国制造”升级为“中国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