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活法
坊间一直流传着一个“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
某人入室盗窃,刚进屋,女主人回来了,他躲到床下,还是被发现,遂爆力抗拒抓捕出逃,被抓。该情形依法应定入室抢劫,至少判十年。
后来找到一个学法律的,分别给他讲了盗窃罪、抢劫罪、强奸罪的定罪及量刑,结果他改了口供,称当时入室是想强奸,最后以强奸未遂,初审判了三年,因为强奸罪与入不入室无关。
再后来这小子又找到某刑法博士,博士告诉他,你应该这样讲,当你想强奸时,发现该女奇丑无比,便逃跑,最后就可以被认定强奸中止,因无损害后果,就可能免于刑事处罚。
再后来他找了一个刑法学博士后,博士后教他这样说:他看上了这家男主人,想强暴他,没想到女主人先回来了。因为刑法没有规定强奸男人属于犯罪,这小子二审被无罪释放了。
这个故事说明什么: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啊!
法律,在大多数人眼里,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但是,在某些时候,法律也可能沦为一种工具。
对法律问题的思考,绝不是终止于自由、公平、正义等价值,因为这些价值的背后,还有支撑它们的条件。
如果深入抽丝剥茧,你会发现,所有社会现象和法律现象的背后,都是“供给、需求、价格、成本、效率”等经济学现象。
举个例子,中国为什么成为“山寨大国”?不就是因为一直以来知识产权侵权成本低,维权成本高吗?!
若加大惩罚力度,加倍惩罚,“对恶意侵犯知识产权的,罚到他倾家荡产。”谁还敢胡来?
法律强调除弊,经济旨在兴利,将经济分析带入法律实务,正义的概念才能更具操作性!
于是,一门利用经济学的分析架构探讨法学问题的学科诞生了——它叫法律经济学。
“法律经济学”这个领域,在英美早已卓然有成。但是在中国大陆,开设“法律经济学”课程的法学院还很有限,能担任这个课程的老师不多,也一直没有基础的教材。
但是,“法律经济学”的重要性不容忽视。有学者表示: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政治经济学”是显学;改革开放三十年,“制度经济学”是显学;而在不久的将来,“法律经济学”必将成为显学!
台湾著名经济学家、华人经济学界“四侠”之一熊秉元教授,汲取多位知名经济学者的精辟观点,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科斯、英国政府首席经济学者凯克斯爵士、香港经济学家张五常等,为在两岸及港澳推广法律经济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
他的法律经济学三部曲——《法的经济解释》《正义的成本》《正义的效益》,用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种种法律问题,呈现了法律经济学的多元面向。
在法律经济学三部曲中,熊秉元残忍又犀利地告诉读者:成本无处不在,一切皆有价,这就是现代社会运行的本质规则。
哪怕为了正义,也不能无视代价!
欢迎来到真实世界。
熊秉元是谁?
他是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在华人的经济学界,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称为“四侠”,人称“巨侠”。他的文章曾入选台湾高职国文课文,是华人经济学家中唯一获此殊荣的人。
现为浙江大学法律与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浙江省“千人计划”特聘教授,他是大陆、香港、台湾主要的几个大学法学院里第一位担任讲座教授的经济学者,也是目前唯一的一位。
曾被“吉尼斯”亚洲中心评为台湾“生最多博士妈妈”就是熊秉元的母亲,以小学老师的微薄工资培养出5个博士子女。
他的父亲,在退休二十年之后,居然以86岁高龄考上硕士,90岁又考上博士。更有意思的是,“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家有伞,我有大头”这首家喻户晓的儿歌,也是由这位终身学习的老人在半个多世纪前写的。
熊家三代共有十余名博士,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熊秉元成为了一名著名的学者。
他毕业于台湾大学经济系,在美国布朗大学取得硕博士学位后,返回母校,在台湾大学经济系暨研究所任教二十余年。主要研究领域为法律经济学和经济学方法论,曾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
近年来,熊秉元教授在两岸及港澳推广法律经济学,举办各种营队,向下扎根,遍地播种,逐渐开花结果。
为什么要学点儿法律经济学?
过去,我们习惯了把正义和成本分开思考的模式。——做一个简单的道德判断多省力、多高尚啊!何苦算它背后的经济账?
法律经济学,就是要帮助你成为一个理性的人,看清楚这个世界。
何谓理性的人?在经济学家和法学家眼中,理性的人应该是知道自身利益所在的人。理性的人在做决策的时候,会权衡利弊。
做一件事情所付出的代价称成本(cost),而做事带来的好处称效益(benefit),知道比较成本—效益来做决策的人,就是理性的人。
成本—效益分析,说到底就是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如果作为一个决策者,你做出的决策导致成本大于收益,那么,你就是一个不理性的决策人。
正是一个接一个的选择,组成了我们的人生。为了避免犯“正确的错误”,我们需要懂一点经济学思维,来提升自己的认知维度。
读了法律经济学三部曲,你就会明白,如何做一个理性的决策者,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圆满和幸福。
作者熊秉元所讲述的经济学思维方式,是中国人最缺少的。对于想活成一个“明白人”的现代人来说,本书是一本“刚需书”。也许书中的理论对于普通中国人来说有些颠覆,但这就是现代社会运行的本质规则。一切问题都要回到成本的原点来思考。——罗振宇
法律经济学其实可以很简单
熊秉元曾提到,自己在教学时碰到过很多次这种情况:老师讲了某个概念后,请学生试着举例子,这时一般有70%的学生会楞住。
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术语、数学、图表,吓退了很多想要学习这门学科的人。
但熊秉元始终相信,“真佛只讲家常话,道理可以浅中求”。他的文章,不要说是随笔,就算是论文,也力求写得平白如话。
熊秉元可说是那种肚子里装满真材实料,但绝不以此刁难读者寻找存在感的好作家。他曾说:文章是为读者而写的,所以必须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能力。
读他的书,你完全不用担心自己没有基础,因为他已经把自己对法律经济学的思考化入了一件件琐事、一个个故事里。
“通过应有的经济学思维,体会法学的智慧结晶”
在性质上,《法的经济解释》可说是“法律经济学”的基本教材。
由于目前开设“法律经济学”课程的大学还很有限,能担任这门课程的老师也不多。因此,作者在撰文时,直接和读者对话,希望这本书能够成为读者自修自习的教材,把法律经济学这门学科介绍给读者。
重要的概念和观点,在本书中以不同的方式多次呈现。每一讲的末尾,都附有两个作业题,在作业题之后,还附有“参考答案”。
培养读者的思索分析能力,是这本书的目标之一。
“以经济学中的效率,来解释法律上正义的内涵”
《正义的成本》是作者以经济学者身份为法学界人士写的第一本书,目的在于向法学界人士引介推广“法律经济学”。
当经济学与法学相遇,会衍生出什么样的学问呢?熊秉元教授在说明法律经济学旨趣的同时,回顾了法律经济学的发展史,介绍了法律经济学的奠基人物的基本思想。
作者以平实、精确、有趣、深入浅出的文字,阐释经济行为、成本、效率等概念,建构一套严谨的经济分析架构,并用于讨论契约、正义等法律问题。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处理方式,显示经济学上的效率和司法学上的正义确有密切的关联,及互相启发之处。
这本书于2003年在台湾出版,当年就获得台湾地区金鼎奖,是社会科学类唯一获奖的著作。
“金鼎奖”是什么等级的奖呢?这是台湾图书最高奖,象征台湾出版业的最高荣耀。只有最优秀的著作,才有资格获得这一奖项。
“以更小的成本,实现更大限度的正义”
继大获成功的《正义的成本》一书之后,熊秉元教授再次以经济学者的身份,为法学界人士撰写引介推广“法律经济学”的著作——《正义的效益》。
在这本书中,熊秉元教授深化了对法律经济学的理解,论述也更为透彻。通过对案例的大量运用,熊秉元用了大量的案例来让读者明白,到底什么是法律经济学。
抛开宏观的观念,进入微观世界,面对一个一个的具体的活生生的例子,我想所有人几乎都会赞同法律经济学的观点了。
编辑丨小方
审校丨秋实
成为一个理性的人
看清这个世界!
点击底部【阅读原文】·立即购买
● 如果方向错了,那么前进也是倒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