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前不久发表了天则研究所的署名文章,称中石油的反腐风暴“有更深远的意义”,那就是以中石油反腐为契机,“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清道”。作为在移动互联网浪潮下蓬勃兴起的创新产业,智能手机的APP领域也到了该为发展清道的时候了,而且当下,正好有这样一个大好的契机。
三个看似关系不大的事件串联起来,构成了这次契机的主要线索:一方面,央视针对手机预装给用户带来的困扰和利益损害,在《每周质量报告》节目中进行了曝光;另一方面,针对360手机助手强行诱导用户卸载”的恶性行为,小米、百度公开予以反击(据北京日报);而最值得关注的是,国庆前一天习主席率领的中央第九次集体学习“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题,走出中南海、把课堂搬到了中关村”,包括百度李彦宏和小米雷军在内的国内互联网精英“都为委员们做了讲解”(据新华网)。在新闻当中我注意到,没有自诩“创新典范”的周鸿祎出场。
大约从安卓为开发商提供了充分的开放性那一天开始,智能手机的APP世界就陷入了一个悖谬的生存环境中,开放既导向发展也招来恶行,恶行又反过来影响发展,也桎梏开放。以至于到现在某些应用可以说无所顾忌地侵犯用户利益,而某些以安全卫士角色自居的“超级应用”更是浑水摸鱼、甚至趁火打劫,扛着为用户牟利的大旗,肆意践踏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借机打击竞争对手。有了对用户信任的窃取在先,再说什么“建议立即卸载”,实质上就是强制卸载。
毫不夸张地说,从PC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借助众多非技术性用户因为对技术安全的认知缺陷和被胁迫的需求造成的强大依赖心理,某些企业及其产品线逐渐建立、巩固和扩大了自身的话语权,并在相当程度上获得了事实上的垄断地位。这些产品不仅罔顾用户最起码的知情权和最神圣的选择权,而且严重挤压了竞争对手甚至其它利益无关企业的生存空间。
为什么这些所谓的“安全卫士”一类产品可以具有如此之大的能量?因为作为一家企业,它缺乏基本的竞争道德和底线,可以肆意运用非正当的技术手段(换个词儿即***手段)劫持非技术用户,追求自己的客户目标以及经济利益目标;而在骗取了用户信赖之后,它摇身一变又成为了凌驾于企业之上的产业裁判,可以将任何一个竞争企业和竞争产品打入地狱,没有人能够监督这样一个“超级企业”。这种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场景,我们早已屡见不鲜,其结果可想而知。说它是互联网界的中石油,我想没有人会反对。如果将这种行为比作智能手机App世界、移动互联网虚拟空间里的“国进民退”,我想可能用户能够理解得更加深刻一些。
在智能手机和APP产品蓬勃发展的年代,这种“裁判和运动员一体化”的企业和产品有足够的能量,阻碍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我们必须迎来一场变革,将用户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彻底还给用户,甚至从根本上清除这种毒瘤。
在这一点上,我赞同百度的产品理念。我注意到,无论是百度的手机助手还是安卓优化大师,都是将选择权和控制权完全交到了手机用户的手上。无论是针对系统预装的诸多应用,还是随着时间积累用户自愿下载安装的应用,百度都只是通过智能分析,将应用的运行状态和设置、资源消耗等等帮助决策所必需的信息一一呈现给用户,做到了“只服务于用户决策,绝不参与用户决策”的角色本分。
而对于卸载和清理,百度手机助手也是持“你的手机你做主”的态度——根据使用频率的多寡,对用户尝试安装之后很长时间没有使用的应用做了一个“猜你不喜欢”的友情提示,你可以选择忽略,也可以选择卸载——完全不像某安全卫士那样赤裸裸地进行威胁式“卸载建议”,更不可能因某产品源自竞争对手便直接打入另册。
存在主义大师萨特认为,“自由而独立地做出决定不仅在比喻意义上,而且确确实实经常性地需要经过焦虑的痛苦和内心的斗争”。正是借助了人性的这一弱点,某“安全卫士”才能够如此深入地***到每个用户的电脑和手机,利用部分用户对选择权的放弃做那些见不得人的勾当。而百度今天通过手机管理产品倡导的,是教会这些用户拿回并充分行使自己的选择权。
罗洛·梅在心理学名著《人的自我寻求》当中说:“人必须接受实现自己的命运这种责任,它意味着一个人必须自己为自己做出选择这一事实”。放弃选择权,就意味着给不法分子创造可乘之机,不管不法分子存在于现实生活中还是移动互联网这样的虚拟世界,道理都是一样的。

作者:瞬雨
经济观察家,自由评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