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涌现,为什么会发生涌现?
所谓涌现,就是出现了新的更高的层级。
北京师范大学系统科学学院教授张江曾说,任何系统的复杂度存在着一个阈值,超过这个阈值,系统就可以不断进化下去,达不到,则会衰败。而突破阈值,进化到最后,会出现层级,这种层级被定义为涌现。
在复杂性思维里,如果只选一个概念,我会选涌现。
涌现在《失控》这本书里面出现了83次之多,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词汇。
涌现,如果用一个公式来表达,就是“整体> 部分之和”。《复杂》这本书里提到一个例子。有一家人,老大舀了一勺苏打水放到一个碗里去,老二舀了一勺醋也放到碗里去,结果这碗里不但有苏打水、有醋,还有了一种新的东西——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哪里来的呢?来自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自组涌现最大的秘密就在于:个体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复杂》里提到,随着成员数不断增加,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呈指数增长,当连接度超过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引发涌现。
涌现的关键特征在于层级性。
第一层,个体层级。
第二层,整体层级。
研究复杂性系统的人,一定会研究蚁群。单个蚂蚁是我们所知道的所有生物里智能最弱的,但是,如果把上百万、上千万只蚂蚁放在一起,蚂蚁和蚂蚁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会形成一种在整体上的群体智能。换句话说,当你研究蚁群的时候,你不能只研究个体蚂蚁,而是要研究:这个蚁群到底是什么?
在蚁群里边,很显然有两种层级。第一个,个体层级,你眼睛看到的单个蚂蚁。第二个,整体层级,就是蚁群。而整体层级通常是虚拟的,是个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关系的那个层级。
举个例子,人类由无数的细胞组成一个整体,它不是细胞之和,而是某个虚拟的层级,称之为”我“。”我“,这个虚拟的层级,可以让我做一些动作,比如说我可以把自己的胳膊砍掉,被砍掉的那一部分是属于个体层级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我“这个整体、这个虚拟的层级凌驾于个体层级之上,它对低层级的个体具有支配作用,这种现象我们称为强涌现。
讲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是涌现?大量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在更高层级上诞生出新的生命体。通俗来说,涌现就是新生命的出现,这个生命你看不到它,但是你能够感知到它,它那个存在那个东西叫涌现。
人和老鼠基因相似度90%
为何差异如此之大?
涌现的机制是什么?自组织,即大量个体基于简单规则的相互作用,无需中央调控,能够涌现出整体上的新秩序。
生物学进化就是个体之间相互作用,遗传、变异、自然选择。自然选择,就是个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简单规则。 所以,整个生物进化就是一个自组织机制。
达尔文曾说,不需要有一个上帝那样的角色存在,只要个体之间有变异,再加上选择,就会产生出所有一切。比如,人类和老鼠的基因相似度高达90%,与大猩猩基因相似度高达95%。可是,为什么人类和老鼠和猩猩实际差距如此之大?因为生物的复杂性主要来自基因之间的交互作用(考夫曼,圣塔菲研究院研究员)。
▍组织的基因是什么?
下面我们来看看自组织动力学。
《领导力与新科学》里提到,有效的自组织离不开以下两个关键要素的支持:清晰的同一性意识和自主性。
在组织里,如果人们在清晰的组织同一性的指引下,通过参照过程实现自主决策,整个系统就会有很好的一致性和力量。这里面有两个关键词,自下而上的自主性与自上而下的同一性。
我们首先来看自主性。《失控》里提到,成千上万条鱼如一头巨兽游动,破浪前行。它们如同一个整体,这种一致性从何而来?从追寻简单规则之后的自主性所形成。
鱼群形成这样自组织只需要遵循三条规则:
1.跟上前面的鱼。
2.跟身边的鱼保持同步。
3.跟后面的鱼保持距离。
从企业上看,大量个体之间只需按简单规则相互作用,无需一个明确的领导者,就能涌现出整体的新模式和新秩序。既有混乱,又有秩序,秩序当中的混乱或者混乱当中的秩序才能涌现出新的生命。
接下来我们来看同一性。从遗传学角度,叫做基因型单向度决定着表现型(基因型--->表现型)。从父代到子代,这个蛋白质演化的遗传密码存储于我们基因当中。基因就像演化的蓝图一样。下一代生孩子之后,孩子如何能长成这个蓝图?这个蓝图在你的基因里保存着,它告诉你蛋白质是如何遗传的。有一个很重要的顺序,基因决定着蛋白质的演化,而蛋白质无论怎样演化,对基因不能造成影响,被称为单向性演化,即中心法则。
基因在代际传承时,里边有蛋白质,有传承的蓝图,但是基因本身是不是也需要代际传承?你生下小孩,小孩会有你的基因,但基因本身传承的机制又存储在哪里呢?答案是:就在他自己身上,称之为自指性。基因是人复制自己的蓝图,但这个蓝图本身能自己复制自己,这件事情想起来是非常痛苦的,逻辑上是很难,这就是一种自指性。
所以,自组织形成,在自组涌现这个机制当中,必须有不变的、自指的、同一性的中心法则。就像分形创新,不是站在每个层次里面去创新,而是要将它同构性的结构找出来。
换句话说,如果你在企业里边,把组织视为涌现的话,你要问自己:组织的基因是什么?组织里边自下而上,自上而下,个体之间的同一性法则是什么?
四步,构建生物型组织
我们自己的组织,能不能成为一种涌现型的组织呢?
在一个涌现型组织里,我们期待创新能够自生长,自组织,自涌现。
组织不是个体之和,而是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之和。组织是在一个更高层次里,涌现出来的,一种虚拟的超级生命体,即组织就是生命。
涌现型组织几乎可以等同于生物型组织。生物型的组织表面看起来有混乱,有失控,其实组织是自己在生长,在寻找创新的那个状态。
苹果APP,是不是生物型组织?大家拼了命的,要在苹果里开发自己的APP,然后产生收入,并给苹果30%分成。所以乔布斯根本不是发明了智能手机,而是发明了一个生态系统。
下面,我给大家提几个生物型组织实施建议。
第一,资源递增流程。科学家对一群蚂蚁做了一个实验,在蚁群和食物源之间设置了两条长短不一的通道。第一群离开群落寻找食物的蚂蚁随意选择了其中一条路线,而在短短几分钟之后,几乎整个蚁群都发现了最短的路线。
这中间有一个关键的东西,叫做信息素。蚂蚁在爬行的过程当中,它会释放某种信息素,然后其他的蚂蚁,会沿着信息素浓度强烈的那个路径爬行,它在爬的过程当中,会继续释放信息素。所以很显然,食物最短的那个路径里,它先吸引了更多的蚂蚁,释放了更多的信息素,于是又吸引了更多的蚂蚁,又释放了更多的信息素。最后很快所有的蚂蚁,都找到了最短路径。
这就叫正反馈。你越好,我给你的越多。
我们完全可以将正反馈应用到组织里。组织一开始要有一个最小单元,随着他获取的越多,你就要给他更多的资源。
字节跳动没有按业务线划分的事业部,只有三个核心职能部门:
技术、User growth和商业化,分别负责留存、拉新和变现。每一个新产品立项,负责人就会去三个部门挑人,形成一个虚拟的项目组去运行。如果表现不好,就会拆散;表现得好,就会获得更多的资源,固定为一个独立的团队。假如独立团队持续表现很好,就会成为一个独立的公司,会更多的决策资源给到你。
这种组织不是你争我夺式的内斗,而是像生物黏菌一样,以最小能耗,建立最优路线。
字节跳动掌握数据,它的数据就像正反馈那里面的信息素一样,你做的好坏与否,我第一时间就能知道。数据越好,我就给你更多的资源。
第二,最小组织单元及层级递增。《失控》这本书写到,通过将简单且能独立运作的模块逐步组装起来,复杂性就诞生了。
人体也是如此,你最小的层次是细胞,每个细胞是完整的个体,细胞与细胞组成器官;每个器官是完整的个体,具备完整的功能,器官和器官又组成系统;人体有消化系统等等,系统的功能和器官的功能不一样,不同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了我们的整个身体;不同的身体和身体之间组成了整个社会。由此,一层一层,叠加起来,这就是分形,每一层都是一个完整的单元,最里边的那一个,叫最小完整单元。
第三,强大的中后台能力。每一个外边的小圈变成了一个主体,中台为它提供各种各样的支持和服务。很像一个向日葵,中间是核心能力,用于支持着每一朵花瓣儿,每一朵花瓣都是一个完整的最小组织单元,由它直接面对这个世界。
如果我将维度缩小,每一朵花瓣本身也是一个小组,任何一个小组里边,必须还有花瓣,也就是最小完整的组织单元,即技术、产品、运营、销售等等一个完整的最小单元。也就是说,在不同层级中,又存在一个分形。
这是一种平台式的中后台式的机制组织。与以前的组织结构不太一样,以前是一种从上而下的机制,CEO统领所有的资源,给员工下达命令,而现在变成CEO在中间来支持员工的机制。迄今为止,平台性的生态非常成功,但是生物型组织、中台型组织目前还不是最成型的。但我认为它在孕育当中,一定会产生出这样的机制出来。
第四,使命驱动。在机械型组织里,靠KPI来指示方向;在生物型组织里,靠什么来指示方向?使命。当你把员工当作一个生命的时候,你会意识到对一个生命而言,对他最重要的已经不是为了完成某一个数值,而是为了他个人的成长,使他的生命更有意义。
所以,要想构建生物型组织,有三件事情很重要。
第一,公司是一条命,所以公司一定要有使命,而且使命是真实的,这条命自己带来的使命。
第二,个人也是一条命,个人作为一个人,他理应有他此生事业上和人生上的使命。
第三,如果想让组织分形持续性涌现,就必须让个人使命与公司使命同频共振。(完)
*本文根据混沌大学创新学院的课程整理而成,内容仅为完整课程的1/4,转载请联系授权。部分图片源自pexels.com、unsplash.com。撰稿:蔚蓝的海。版式:Sum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