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见:宝马车主大跌眼镜

1

最近有这样一条新闻。

一宝马(3系)车主撞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人。

宝马车主,见到损坏的是一辆自行车,就想与自行车主私了。

遂拿出1000块钱,对自行车主说,这应该够赔偿你的损失了吧。

自行车主见状,心想这是瞧不起人啊,就回了宝马车主:不够!你这辆四轮车卖了也抵不上我这个两轮车。

事后了解,自行车是法国一个知名品牌,而且自行车是全球限量版,至少值100多万。当时,宝马车主可能“死”的心都有啊!

2

偏见的本质是对一个群体及其成员负面的预先判断。

在宝马车主眼里,自己才是有钱人,而对自行车主这样的群体持有负面的预先判断——他们不如我富有,而且用钱可以摆平他们。

这样的偏见现象可以说是俯拾皆是,各种自我为中心的群体中,排斥其他群体及其成员——喜欢自己的群体,不喜欢其他一些群体——这样的群体包括宗教、肥胖、年龄、移民等等。

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群体,而群体之间就会产生偏见。

3

偏见是我们拥有双重态度系统最好的证据。

嫌贫爱富,可能是大部分人的态度,但是在不同情况下,我们对这一观点表现出的态度可能完全不同:在外界压力,如道德要求下,我们可能会认为嫌贫爱富是“错误的”;但外界压力消失时,我们可能做出与之相反的判断,否定了之前的想法。

我们对同一个目标可以同时拥有完全不同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

尽管外显态度通过教育可能会发生巨大变化,但内隐态度会持续存在,只有通过不断地练习从而形成新的习惯才会改变。

4

偏见的社会起源:不平等的社会地位。

主人视奴隶为懒惰的、不负责任的、缺乏抱负的,正因为他们拥有这些特点,所以他们适合被奴役。一旦这些不平等业已存在,偏见就在促使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特权合理化。与穷人相比,上层社会的人更多地把财富视为自身奋斗的结果,是靠技能和努力得来的,而非靠关系、金钱或好运的来的。

宝马车主的行为和态度已经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问题:特权的合理化,以为金钱可以逾越法律。这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允许的。

5

偏见几乎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完全剔除也是非常困难的,但我们应该努力控制自己的偏见,尤其是当情况变得复杂时,更应该冷静思考和分析,做出最理性和合理的判断与选择。这也是一个人不断进步和提高的表现。

你可能感兴趣的:(偏见:宝马车主大跌眼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