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五我们发出了新栏目「99% 创业常识」的第一篇:《CAC、LTV、PBP》,反响相当热烈。但是,由于小编鬼使神差地没有设置留言功能,我们并不知道各位看官的阅读感受和建议,这次你们可以任性地评论了。
重要的话再说一遍:做这个栏目的想法源于与创业者的日常交流,我们发现,其实绝大多数创业者并没有学完“创业基础课”就上路了,时间也不允许完全 ready 。有感于此,我们决定把这些所谓的“创业常识”(绝无嘲讽贬低之意),或者说商业规律、科学方法、创业经验等,通过这样的形式分享给你。愿你在创业路上不忘商业本质,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比别人看得更远。
系列第二篇文章来自“42章经”(ID:MyFortyTwo),作者曲凯。
一、凭什么说你司的数据更漂亮?
话说,A和B公司都是化妆品电商平台,他们几乎在同一时间启动业务,运作半年后,他们坐到一起交流数据和经营心得。
A:我们前半年有2万个注册用户了。
B:我们比你们多一点,现在3万个用户注册了呢!
第一轮,B胜出。因为注册用户数多,获取新用户做得更好。
A继续说:我们2万个注册用户里有1.8万个下过单。
B:我们的下单用户是1.5万。
第二轮,A胜出。因为下单用户数高,注册到下单的转化做得更好。
A:不过,这1.8万个下过单的,最近一个月还下单的只有5000个了。
B:我们倒还有1万个。
第三轮,谁赢了?在最近一个月下单用户数高的,能说明留存做得好吗?
A补充道:我们留下的这5000个,都是最早几个月就获取的,现在还在继续下单的客户。
B:我们这1万个下单的都是上个月新获取的客户。
现在,A好还是B好?
我们看到,A公司的新增做得不如B公司,而B公司的留存做得不如A公司。作为创业者或投资人,如果非要选择的话,A公司是优于B公司的。
因为对一家早期公司来说,产品和用户留存的重要性是优于其他的。如果留存做得足够好,一旦掌握了用户增长的方式方法,总能够厚积薄发。但如果只有增长、没有留存,那很可能永远都抓不住用户的痛点,最后什么都不剩。就好像B公司,一共1.8万个下过单的用户,上个月剩下1万个,但这1万个又都是上个月刚刚新增的下单用户。未来很可能发生的情况是:到了下个月,这1万个也不见了,而A公司至少还能持续有5000左右的下单用户。
如下图所示,蓝色为合理的留存变化,最终平缓维持在一个水平,而红色为非常糟糕的情况,渐渐的,所有客户都会流失。结合我们在本系列第一篇文章中提到的,前一种的用户终身价值要比后一种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图0
当然,这里基本只考虑了用户获取和留存的情况,实际情况更复杂,还牵涉到更多交易数据维度。比如每个客户的客单价是多少,购买频次如何,交付时间多长等等。(根据以上分析,想想看,客单价高就一定更好吗?是否可能存在某几个用户客单价几万,而剩下的客单价只有几块的情况?)
所以数据是会骗人的,尤其是平均数据,一个中等、平均的用户画像其实完全是用数据创造出来的虚幻形象。要真正从数据层面掌握一家公司的情况,就要把数据不断地分组、细分。投资人最常用的一个分析工具是「Cohort Analysis」(分组分析/同期群分析)。
最常用到的一种 Cohort Analysis 就是按照不同时期进入的用户,分别考察其后续的行为情况,比如分别统计第一个月、第二个月、第三个月……获取的新客户在后续几个月的下单情况,所以又叫做同期群分析。
二、Cohort Analysis 这玩意儿咋用?
平常看到详细介绍 Cohort Analysis 的文章少得可怜,其实这个工具是最常用、最好用的必备工具,下面就具体介绍该如何理解和使用它。
下图是最典型的 Cohort Analysis 表格。第一列为自然月份排列(按照月份维度一般是投资人会看的时间长度,公司内部建议按照周为维度来监测数据),第二列为每个自然月的新增用户数,右侧的表格为当月新增的用户数在后续每个月的留存情况:
图1
比如1月公司新增用户80个,在当月流失2个剩余78个(每个公司对流失和留存的定义可能不同,根据不同定义,也可能第一个月的留存都是100%),在2月又流失了3个,还剩下75个,以此类推。3月份的总下单用户数是261,其实是由1月新增还剩下的72个,2月新增还剩下的86个,和3月刚刚新增的103个组成的。
图2是根据图1中的留存数据计算的留存率。这里可以注意到,表格中右侧的时间从1月、2月、3月…改为了0、1、2…指间隔的月份。0代表当月,1代表1个月之后,以此类推:
根据图2:
1)横向比较,可以看出每月新增用户在后续各月的留存率情况
2)纵向比较,可以看出不同月份新增用户,分别在当月、下个月、再下个月等的留存表现
一家好的公司应该看到的趋势是:
1)横向的留存数据最终会在某个月份之后停留在一个固定的留存率上,比如某个月获取的100个用户,在半年后每个月的留存率都稳定在60%,这就说明这批用户是稳定留存下来的。否则,如果留存率一直下降(哪怕速度很慢),也会在之后的某个月份归零,不管新增多少用户,最终一个都剩不下。
2)纵向的留存数据应该是越来越好。公司应该不断根据历史情况改进产品和体验等,所以越后加入的用户,应该能享受到越好的产品和服务,后续几个月的留存率就应该更高。
图3是根据留存数据转化的流失率,和留存率唯一不同的地方是,这个数据是根据前一个月的数据分别计算的流失率:
图2中,1月新用户在当月的时候的留存率是97.5%,1个月之后的留存率是93.75%,而图3中的流失率分别是2.5%和3.75%(而不是6.25%)。这样组织数据可以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具体每个月的流失率的情况,也可以知道是哪个月做的最有问题。
以上基本说清了用户相关的 Cohort Analysis 该如何做,由此可以更好知道一家公司具体的运营情况,并且是分组的,有时间延展性的。你可以看到包括:
每月新增用户数量的变化(是否在合理增长?)
不同月份新增用户在后续每个月的留存情况(留存率是否合理?是否有数据反常?比如某个月新增渠道的改变,造成新增用户质量有差异,导致后续每月的流失更快)
每个月的流失率情况(是否因为某个动作造成历史用户的流失率大幅上升?)等等。
如果只看当月的总用户情况,上述这些问题都会被掩盖,尤其是新增用户数量大的时候,表面看起来用户是在增长,但很可能全都是靠新增用户拉动的。
三、进击的Cohort Analysis
Cohort Analysis 还有非常多其他的用法。
对于一般公司来说,当月收入可以拆为:
总下单用户数 * 每个用户下单次数 * 单次客单价
比如当月有300个用户下单,平均每个客户下单3次,平均单次客单价100元,那么当月总收入就是9万元。但是看到“平均”两个字,你就该警惕了!那么多客户,平均3次和100元,但实际上不同客户的情况呢?这里就也可以用 Cohort Analysis 来判断。
比如1月获取的客户,在1月下单的次数是2次,2月下单的次数是3次,3月下单的次数是4次…我们可以画出如下图表:
同理,客单价也是可以对应到下单次数所在的位置,这里不再赘述。通过不同维度的Cohort Analysis,你可以看到用户随着留存时间的增加,是否与平台建立了更深的关系。每个用户是否会购买更多的次数,或每次是否会购买更多的金额?这样,最终每个月的销售额都可以被分解到非常细的维度。
除了按不同时间获取的客户来分类,还可以按照不同的行为分类。比如第一列可以是当月app停留时长超过10小时的用户,也可以是参与某种优惠活动的客户等等;表格右侧可以监测该用户群体的各种行为情况,比如参与了优惠活动的客户在后续几个月的留存是否会更高,下单金额是否会更高,等等。总之,左侧是按照某种定义区分的用户群体,右侧是这些用户可被监测的某种动作。
当然,为了更好地使用 Cohort Analysis,从一开始的数据监测和组织结构就要做好准备。正如开尔文所说的:
If you cannot measure it, you cannot improve it.
直接点击以下关键词,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薪酬报告|IDGVIEW| IDG大咖说| IDG私董会| 投资人说| 创业者说
供应链金融| 消费金融| 人工智能| 体育| 海淘 | 品牌
IDG资本
ID:idg_capital
长按右侧二维码,识别.关注「IDG资本」
在浏览器打开http://www.idgvc.com/
最干的干货、最新的资讯、最深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