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开源文化(四)-利他心理
唐永忠
4
“开源文化”的社会心理基础之一:利他心理
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以实际案例说明了建设开源文化的可行性。但案例常常只是一种偶然现象,案例通常只能作为佐证,而不能被认为是证明。要想证明开源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必须要从理论上论证。
环顾当今世界的软件产业,我们必须承认一个基本的现实,当今世界的软件产业是私有软件主导的产业。
至于为什么私有软件能够占据当今世界软件产业的主导地位,人们好像并没有深入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可能只有一条: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天经地义,因为人的天性就是利己的,任何人设计出了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软件,都天然希望能够独占这项软件的全部效益。如果人的天性真的都是利己的,从理论上讲,开源软件就根本不可能被设计出来,因为这种软件必然要求设计者分享其软件的部分收益。
然而,以
linux
为代表的开源软件却被设计出来了,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壮大了。这种现象无疑与“人的天性就是利己的”这种主流观点是相违背的。这种现象表明开源软件是可以被设计出来的,也就表明作为开源软件发展文化基础的开源文化是可以建设出来的。
要想在理论证明开源文化建设的可行性,就必须在理论上证明,人的天性并不只有利己,还有利他。
4.1
“利己”的含义
“利己”这个词汇的全称应该是“利己主义”(英文
Egotism
),它还有着都相当多的不同表述,如自利(英文
Self-Interest
)、自我(英文
Ego
)、“自我中心主义”(英文
Egocentrism
)。
“利己”的含义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其行为的动机就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在语境上讲,“利己”是一个中性词,它只是对人性的一种描述,既谈不上赞美,也谈不上贬斥。然而,在传统的中国语境中,实际上并不存在与西方语境下的“利己”完全对应的词汇。在这个西方化的词汇被引入汉语之前,如果一个中国人公开表明其行为的动机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会有一个词汇来描述他——“自私”。
然而,在西方的语境下,“利己”和“自私”并不一致。
按照
Wikipedia
,
the Free Encyclopedia
网站的解释:
Egotism is the drive to maintain and enhance favorable views of oneself.
(“利己”或“利己主义”是维持和加强利于自己观点的驱动器),
is 'characterized by an exaggerated estimate of one's intellect, ability, importance, appearance, wit, or other valued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是一个人智力、能力、重要性、形象、智慧和其他有价值人格特征的夸张的估计)。
Egocentrism is the tendency to perceive, understand and interpret the world in terms of the self.
(自我中心主义是按照自我方式感知、了解和解释世界的心理倾向)。
Selfishness denotes an excessive (subjective) or exclusive (hypothetical) concern with oneself; and as such it exceeds mere self interest or self concern.
(自私是对自我的过度“主观”或排他“臆想”的关注,因此,它超出了单纯对自身利益或自我的关注。)。
In that it necessarily connotes a disregard for others, it is beyond the act of placing one's own needs or desires above the needs or desires of others (self interest).
(因为这必然意味着一种不顾他人,超越自我需要或者是愿望或者是其他自利的行为)。
从
Wikipedia
的解释可以看出,“利己”只是强掉自己的利益,而“自私”必然要损害他人的利益。
在西方的社会条件下,“利己”和“自私”的边界是非常清楚的。这条边界又分成两种:一种是“规则”(英文
Rules
);另一种是市场的“均衡价格”(
Equilibrium Price
)。
在游戏中,“利己”所指的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就是指“规则”边界内的利益最大化。在“规则”边界内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利己”而不是“自私”。超越了“规则”的边界就是“自私”而不是“利己”。
在交易中,“利己”所指的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就是指“均衡价格“边界内的利益最大化。在“均衡价格”边界内的利益最大化,就是“利己”而不是“自私”。超越了“均衡价格”的边界就是“自私”而不是“利己”。
以美国总统竞选为例。
A
候选人在“规则”边界内合理指责竞争对手进而击败对手当选,这是“利己”。
A
候选人在“规则”边界外,利用伪造的手段来诬陷指责竞争对手进而击败对手当选,这是“自私”。而“自私”一旦被查出来,其后果就是被罢免。至于采取“暗杀”手段在肉体上消灭竞争对手,更是法律所绝对不允许的行为。
为例避免出现独裁统治,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两任,累计任期不得超过
10
年。因此,对于美国的总统候选人来说,其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只能是追求当两任总统,即使如克林顿一样年富力壮,也只能卸任。相反,英国没有规定首相任期的期限,英国的首相候选人就可以追求无限期连任。但是,只要选民不再选择他(或她),他(或她)也只能黯然下野,如撒切尔夫人。
以市场交易为例,市场均衡价格是
A
,而一个交易者就按照
A
进行交易,他就能够获得自己在市场条件下的最大利益,这就是“利己”;而当他凭借某种不正当的手段,必然垄断地位,按照(
A+A1
)的价格强迫对方进行交易,这就是“自私“。
因此,在西方的语境下,“利己”的真正含义是在“规则”或者“均衡价格”边界内对自己最大利益的追求和捍卫。
4.2
“利他”的含义
“利他”
这个词汇的全称应该是“利他主义”(英文
Altruism
)。
按照
Wikipedia
,
the Free Encyclopedia
网站的解释:
Altruism is the renunciation of the self, and an exclusive concern for the welfare of others.
(“利他”或“利他主义”是放弃自我,对其他人福利的过度关注。)。
Altruism is the opposite of selfishness.
(“利他”或“利他主义”是“自私”的对立面)。
按照
Wikipedia
的解释,“利他”并不完全是“利己”的对立面,而只是“自私”的对立面。
当然,按照
Wikipedia
的解释,“利他”需要放弃“自我”,这也使得“利他”和“利己”之间必然有一定的对立性。
当然,有人并不同意
Wikipedia
的解释,他们认为“利他”并不需要放弃“自我”。
他们认为,“利他”实际上分成两种不同性质的“利他”:主观上的“利他”和客观上的“利他”。对于客观上的“利他”,当然并不需要放弃“自我”。
而且,即使是主观上的“利他”,实际上也包含两种:需要放弃“自我”的“利他”和不需要放弃“自我”的“利他”。
Wikipedia
关于“利他”的解释,只是说明了主观上的“利他”中的第一种。
仍以美国总统选举为例。任何美国总统候选人,都必然有自己的选民,这个美国总统候选人为实现自己最大利益而奋斗的过程,是“利己”,他当选实施一系列有利于其选民的政策,对于其选民来说,就是“利他”。因此,每一次美国总统选举的过程,都是美国总统候选人同时“利己”和“利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不需要放弃自我。反而要大力宣扬自我,因为如果不这样,他就无法当选,而他无法当选,就意味着他的选民不得不接受一位他们并不拥戴的总统上台。
4.3
“利己”和“利他”的对立和互动
“利己”和“利他”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至少会出现
5
种关系。
(
1
)零和对抗游戏
在这种游戏中,当事人处于对抗状态,且总收益是固定量。在这种游戏中,一方的利益最大化,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利益最小化。
在零和对抗游戏中,“利己”和“利他”是完全对立的。
(
2
)非零和对抗游戏
在这种游戏中,当事人处于对抗状态,但总收益却不是固定量。在这种游戏中,一方的利益最大化,并不必然意味着另一方的利益最小化。
以
1960
年的美国总统竞选为例。当时的两位总统候选人分别是民主党(
Democratic Party
)的肯尼迪(
John F Kennedy
)和共和党(
Republican Party
)的尼克松(
Richard Nixon
)。
1960
年的美国总统竞选,被认为是美国总统竞选历史上的经典:第
1
次电视直播的总统竞选、第
1
次允 许 女士与男士同样参加投票的总统竞选,候选人实力最接近的总统竞选。正因为这样的特点,使得这次美国总统竞选吸引空前的注意力。尼克松虽败犹荣,让选民深深记住了,这为他
12
年后卷土重来奠定了良好的选民基础。
(
3
)正常市场中的交易
在正常的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以均衡价格成交,按照经济学的分析,交易双方都获得了各自的交易剩余。双方都获得了自己市场条件下的最大利益,同时实现了双方“利己”和“利他”。
所谓交易剩余就是交易者预期的交易利益和实际交易成本的差。
一个人想买鸡蛋,他能够忍受的最高是每千克
6
元。另一个人想卖鸡蛋,他能够忍受的最低是每千克
4
元。最终,两人在均衡价格每千克
5
元成交,双方都获得了每千克
1
元的交易剩余。
(
4
)垄断市场中的交易
在垄断市场中,在交易双方中,垄断者完全独占所有的交易利益,交易的另一方没有获得任何交易的剩余。在软件市场中,以微软公司就是最典型的垄断者。因此,它总是按照最高的价格出售软件,微软软件的使用者并没有获得交易剩余。这种条件下,微软的“利己”就是“自私”,它完全扼杀了消费者获得交易剩余的权利。这也是为什么美国政府要对它实施反垄断的根本原因。
(
5
)主动的合作
两个利益主体,认识到合作比各自单干更有利,结果进行了合作。这种合作就是“利己”和“利他”的统一。
4.4
“利他”心理是开源文化第
1
个社会心理基础
对于任何愿意参与到开源文化建设中的人才来说,第一个品德就是必须要有“利他”心理。一个类似比尔·盖茨那种总想把所有利益独占的人才,哪怕是天才,也不适合参与到开源文化的建设中来。
当然,在开源文化的建设,所追求的并不是以牺牲“利己”来“利他”,而是追求“利己”和“利他”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