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VS创业公司,工作体验有何不同?

© Pulse Recruitment

新学期伊始,学弟妹们是不是在忙着找第一份实习/工作, 是不是也在纠结申请什么公司好呢?

过去我有大公司情结,挤破头也想进500强,也曾经历过雀巢和通用电气两个管培实习项目。去年6月毕业后,来到印度一家大数据公司实习,这个种子轮团队只有十几个员工。

不同平台、不同国家的实习经历,让我在心态、职业选择上发生了很大的转变。我发现自己过去一直忽略的「创业公司」,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锻炼平台。

作为一个职场新人,我资历有限,但我还是想从「培训」、「办事风格」、「视野&发展」、「责任&分工」等维度和大家分享一下500强和创业公司的工作体验到底有多不同,看看哪款更适合你?


1. 培训 

500强:资源充足,培训系统,导师优秀

以通用电气为例,它以“CEO的摇篮”著称,其人才培养机制一直是业内领先。我所在的商业领导力实习项目,选拔了出色的区域经理直接带实习生,还创造了大量的机会让你和前辈对话,在每周的分享会中,我可以和全国各地的管培生、销售精英、部门领导交流,这样高质量且广阔的学习网络可不是一般体量的公司可以提供的。

大公司愿意投资潜力股,倾注大量的时间、精力去赌你的未来,这尤其体现在一些管培项目上。以雀巢为例,HR精心设计了暑期培养计划,追踪式跟进每个实习生的成长。第一周是密集培训、随老销售拜访,随后是实习生独立跑店、拿订单,接着是中期回顾、最后是向大老板做汇报。一个实习生简直是是在整个团队的关注下成长的,销售过程中有任何问题也可以随时得到主管、辅导员的指点。

创业公司:缺乏培训和资源,摸石头过河

我刚来创业公司的时候其实有很大落差:没有培训就要直接上,没有所谓导师的关注,上司只会告诉我一个任务的大方向,然后呢?

最常听到的就是,“You need to figure it out.” (你自己想想办法吧)


500强VS创业公司,工作体验有何不同?_第1张图片

我去问同事吧?他们也未必知道,因为大家做的事前人没做过,无经验可谈。创业公司嘛,说到底是大家一起摸着石头过河。在这种情况下,靠的是自己野蛮生长,硬着头皮边做边学,上网自己找干货自学。毕竟,公司是请你来干活,而不是学习的。

所以来创业公司,对你的自学能力可能是“质”的飞跃。关于自学能力,我真的怎么强调都不为过,过去我们的教育是”喂养式“的,到了职场就必须学会“主动觅食”、“解锁技能”,否则就等着被淘汰了。


2. 办事风格 

500强:标准流程、注重规范、专业程度高

大公司的流程可以成熟到规定你一张发票要怎么贴、报销分几步审批,写报告要用几号字和什么字体。有些流程可能繁琐、效率低,但却避免错误。

创业公司:缺乏流程和体系,在「混乱」中创新

我现在做marketing 就没有什么品牌手册、视觉系统规范可言,一切靠自己白手起家,摸索公司要传达怎样的品牌声音、怎样建立辨识度。也因为没有所谓的标准,个人的创造力更能得到发挥,团队可以不受束缚地头脑风暴,有更多试错和快速调整的空间,从而孕育创新。

500强VS创业公司,工作体验有何不同?_第2张图片


3. 视野&发展

500强:在巨人的肩膀上,视野广阔

站在500强的肩膀上,你有机会学习到领先的行业知识,看着自己的公司如何制定行业标准,视野相对开阔。再加上大公司有十分严苛的人才选拔标准,身边同事大牛多,可以给到新人很多宝贵的提点。

有了500强背景做背书,你求职时网申通过率还可以大大提高,也更容易得到雇主的认可。

创业公司:学习如何从0到1,参与感高

大公司很风光,但你基本摸不清它是如何做到的,分公司按着总部的决策走,细分到你只有具体的执行。而在创业公司,你经历的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你能在微观层面目睹一个产品如何成形、测试、改进,并且能在一个扁平化的团队中了解各个部门的运作

因为要从零开始,一开始产品雏形可能很“糟糕”,也请你接受它,因为不完善才是创业公司,解决问题才是你的价值所在。

创业公司还可能给到实习生弥足可贵的参与度。例如现在整个市场部只有总监和我,很多事情她能直接带我,我俩会一起制定2017的年度计划和绩效指标,我也就第一次从宏观层面知道了整个公司的市场预算,它会投放在什么渠道,在新兴市场增长又有什么战略。

创业公司可能没什么名气,你能多打动未来的雇主,就全凭自己的实力以及是你曾为公司做过多大的贡献了。


4. 责任&分工

500强:分工明确,「精耕细作」

大公司里一个萝卜一个坑,每个人都分工精细,固定负责一件事情,这就要求你必须把这件事做深做好。还记得我在GE实习时候,老板对presentation的要求奇高,细到PPT里文字里的措辞,大到总体排版、演讲风格, 都犀利地指出了很多问题。于是到了最后的实习汇报,我就提前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专门准备,不断试讲,确保自己打磨的是精品。

一般来说,大公司的工作内容会相对固定,短期内广度不足。

创业公司:分工模糊,求「广度」

创业公司很强调一个人"处理多重任务”的能力,项目来了,就要求你快速学习和上手。我在短短半年内,就已经负责了不同渠道的广告投放、搜索引擎优化和推广、邮件营销、网页设计、海报设计、新媒体运营、前期客户沟通、社交大数据分析,每天都得快速学习,跟上公司的脚步。从大公司跳过的市场总监也不得不承认,在大公司和小公司做市场有区别很大,之前她的预算是用million dollars算,很多东西可以外包给agency做;现在预算则是大大缩水,要亲力亲为,在这里半年的成长可以等同在大公司两年。

500强VS创业公司,工作体验有何不同?_第3张图片

问题是,工作广度大,变换快,让你样样都会点,却不一定能深厚地培养一项技能。 


不同平台给我带来的影响

在500强里,我最感激的是老板对自己的高要求,让我学会注重细节,从写邮件的规范到客户沟通到处理办公室关系,是我培养职业基本素养的好开始。

当时我在GE每周要写实习汇报,所以我在以后的工作中也形成了计划、反思的习惯,到了创业公司后,我第一个月就主动写了工作心得给上司,市场总监和CEO看了后都觉得我完全超乎了他们对一个实习生的预期,总监甚至激动地说, “天,你能不能继续跟我工作五年?”

到了印度创业公司这这半年,则很大程度上抹去了我的大公司情结,我开始更看重的是自己能力提高、价值的实现,这份工作和我的生活方式有多合拍,我能成长得多快,而不是众人眼中的光环。

负责了多个市场活动后,我的职业思路还被爆炸式打开,我挖掘了自己在用户体验设计、视觉沟通、媒体运营上的兴趣,发现了其实我还很喜欢科技、互联网行业的活力,这对于半年前的我只知道要去做销售、并且畏惧IT的我来讲,都是不可想象的。所以现在我做自媒体,多少也是一个延伸的探索。

更重要的是,之前从来没有想过要去创业的我,开始意识到自己不能一直给别人的梦想打工。我在班加罗尔看到了太多的创业家,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有的刚开始摸索,但每每听到他们的创业故事,我能感受到他们眼里闪着的光。

去年11月,我们公司的销售总监Nikhil离开了团队开始自主创业了,Nikhil之前在Linkedin, Facebook工作,是个名副其实的top sales,为公司拿下过美国国务院这样的大单。他在公司最后一天,曾激动地和我说:"Jamie, 你不知道我有多想去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公司,这几个月来,我内心的那个声音强大到让我失眠,让我只想爬起来、工作、把梦想成真。"

500强VS创业公司,工作体验有何不同?_第4张图片

是的,每每当我看到入夜的班加罗尔,有那么多的办公大楼灯火通明,有那么多创业家在小房间里、车库里埋头苦干,我就深深地祝福,每一个「筑梦者」

这对于我来说的确是个很关键的心态转变,当我越发觉得自己以后可能是要去创业的,当下就越想着要拼命学习,为那个梦想时刻而准备。


我给学弟妹的建议

1. 无论是500强还是创业公司,都有明显的利弊。建议你大学期间至少有两份以上的实习,最好大小公司都尝试一下,这样你才知道自己更适合什么。

2. 你的时间太宝贵了,所以麻烦你认真找实习,再怎么多准备都不为过,这样才可以你去挑公司,而不仅仅让公司来挑你

3. 入职后你的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利用所有你能调动资源,想方设法加速自己的学习曲线,不怕吃亏,多争取去做有技术含量的活,不断反思总结。实习生实在赚不了几个钱啊,所以当下更要努力,让未来的自己更值钱。

最后还是我的老话,找工作就是找自己,这个过程就是会很迷茫很焦虑的啊,所以学弟妹啊,不要留言说你很迷茫了,我也迷茫啊, 与其迷茫,不如一起来想想解决方法。办法不是没有啊,倒是一起行动行动?

你可能感兴趣的:(500强VS创业公司,工作体验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