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

“生活不止一种可能,也不止两种三种七八种可能;

当你,每要打开一种新的可能,新的可能,也就越多。”

——东原地产集团董事长罗韶颖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1张图片


现代城市社会里,人们的居住空间越来越独立,也越来越狭小。因此,社区承担起打破人与人、人与城市界限的责任、社区服务和设施向“共享”的形态转变将成为趋势。


由东原地产集团主导、青山周平设计的“原·聚场”以“大社区·小社会”的理念首次在重庆D7社区落地,通过场景设计和资源嫁接构建了全新的社区关系,引导居民在日常中主动交流和共享,真正成为家的延伸。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2张图片

“人本过客无来处,处处无家处处家

——这就是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青山周平


他是一位建筑设计师,

一个共享空间倡导者,

也是“原·聚场”基地的设计者。


扎根北京10多年,参加《梦想改造家》节目,因改造了一户被称作“史上最小学区房”的北京老四合院而走入大众视线,为黯淡无光的胡同小院带来明媚阳光。他设计的小学犹如儿童的天堂;他设计的阅读空间如同走入森林,整个空间充满光线的变化。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3张图片


只有住宅才是家?

青山周平说“不”


“我自己家很小,只是一个小房间,但我吃饭、看书、晒太阳又或是去买菜的地方,都是我可以在步行几分钟之内可以到达的地方,是胡同里面半开放的空间。”青山周平生活在北京胡同,他非常享受,他认为胡同是共享生活的一个场所,这种生活方式激发了他很多设计灵感。由此他就考虑更多人的家什么时候也能成为一种“共享”,不仅是空间的共享,同时也是某些生活物资的共享。

“我对‘家’的理解是:人本过客无来处,处处无家处处家,这是我想象中未来城市和家的理想的状态。”青山周平的这句话虽然很古老,但是也很有未来感。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4张图片


大社区·小社会


在现代社会,一方面人们趋向于独立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社区很多服务和设施都在向“共享”的形态转变。“共享社区”作为一种新型居住模式已成为一种趋势。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东原地产集团董事长罗韶颖提出提出“大社区,小社会”的理念。

而青山周平作为一名建筑设计师,一直希望通过空间设计改善社会状态。他常常去做些与社会生活相关的项目,不断关注人和自然环境、文化、生活这几个最基本的元素之间的关系。

东原的“大社区·小社会”与青山周平不断实践创新的“共享空间”不谋而合,最终东原选址在重庆D7这个成熟的社区,邀请青山周平开展设计,双方携手进行落地。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5张图片


日本“共享社区”的演变


青山周平非常认可这个“小社会”理念,他介绍到,这种共享社区的形式在日本兴起也是最近几年的事情。一群年轻人住在一个房子里面,虽然实际居住空间很小,但是他们有公共的厨房、客厅和书房。

共享社区会在日本出现,主要是社会发展变化的结果。日本和中国一样,过去的住宅都是大家庭式的居住空间;不同的是,这种传统的家庭模式在日本七八十年前已逐步消失。随着时代发展,家庭模式逐渐演变为四口之家,再到后来,东京最多的就是一个人住的房子。所以我们的社会慢慢变成了一个个体的时代。但越是在这样的时代下,越是需要一个平台去提供人们相互交流的机会。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6张图片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7张图片


未来空间X未来家


青山周平对未来之家的思考和想象:“房子可以变成一个有点像盒子、有点像家具的东西。我的生活空间、我的时间、我的物品都可以在这个共享社区里面被共享。”他说,未来城市公共空间将是家的延伸,通过空间的设计可以改变社会和城市生活。



青山周平在原聚场


牵手参与设计“原·聚场”正是迎合了青山周平的这一想象,有了一次真正的实践落地。青山周平说“我认可东原地产集团的理念,把城市空间更好地与大家连接起来,创造一种尽量无界限的空间,在‘小社会’里让大家自由产生互动”。

在原·聚场,有推拉门可以打开,室外和室内是结合在一起的,所有身处室内的时光就好像在室外一样,仿佛走在重庆的街道上,有高有低、有上有下。这个项目的理念就是希望把空间开放给城市,把城市外面的空间和室内的空间结合在一起。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8张图片


“我们的生活变化太快了。五六年前,谁也没想到今天可以不需要钱包、不需要买自行车、甚至不需要开自己的车……但是现在我们已经很习惯了。”青山周平说道,因此,对于建筑的想法也要及时跟上这种变化,以适合现在或者不远的未来。

就像日本一样,中国现在选择城市生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他们的房子越来越小,生活上也慢慢变成像一个人的家;正因为如此,他们的家需要融入到城市的各个部分,把城市中越来越多空间变成自己的家园。如此一来,我的家是城市,城市的各处空间也都是我的家。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9张图片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10张图片


在“俱乐社区”,城市公共空间将是家的延伸


“原·聚场”是东原地产集团不断探索一种全新的社区关系构建方式,经过一年多基于人居和社会发展趋势的研究而构建的俱乐社区的社群实践。初衷在于资源的嫁接与汇聚、居民的共享精神引导等方面,重新构建基于现代邻里关系的理想国度。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11张图片


多年来,东原一直坚守客户逻辑,社区运营理念也经历了一次又一次迭代升级,从早期的1.0时代“靠沟通吃饭”,到2.0时代的“让连接发生”,实现社区内人与人之间更有质量的连接。2017年,原聚场“实验版”正式落地,并在此基础上持续升级。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12张图片


打破市宅的界限的“原·聚场”


现在的住宅小区,有门禁、有防盗系统,各种各样的安全系统把我们的家和城市、和外面的人隔开,从而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失去了对城市的认知机会。关于市宅小区交流的问题,不仅仅是青山周平,很多建筑设计师也都提出过,但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13张图片


原·聚场对这个问题给出了答案。在设计之前,它最主要的目标就是解决生活交流的问题、成为社区大家的第二个“家”,成为人与人之间互相连接的空间。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14张图片


不同于从前开发地产项目,普遍观念都认为走道的空间越小越好、使用率越高越好,这甚至也是东原地产集团过去在其他项目上的设计原则。然而在原·聚场,空间变得像广场一样,可以很开放,也可以有些私密的地方。这些想法,都是来自于东原对于老城区生活的观察和研究,例如孩子通常喜欢在大人看不见的地方玩耍。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15张图片


在原聚场的不同空间里,人们会看到不同的椅子和家具,就像城市街道的日常景象。在这种场景下,人们会比较自然而非刻意地自由交流。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16张图片


“重庆东原D7”有个不一样的社区空间


对于“原·聚场”的择址落户,东原地产集团最终将它放在了“重庆D7”。这是一个具有良性的社区生态系统的理想社区。第一期业主有5000多户家庭,1万多人口,不同年龄层的业主在这里除了能享受到“童梦童享、友邻友趣、乐享乐配、优度优家”这四大东原社区子品牌服务外,还能从“原·聚场”里得到更多硬性的功能设施和软性的精神生活满足。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17张图片


作为凌驾于四大社区子品牌的全新尝试,“原·聚场”建立起了一个更有温度的社区,为业主带来了更有营养、有价值的社群生活。同时东原也在通过对实体基地的创新运营及资源的持续导入,不断探索新型社区运营闭环,力求发展形成自身独特的社区运营体系。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18张图片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19张图片


“原·聚场”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今后,通过“原·聚场”平台的连接,东原将定期开展各类线上、线下社群活动,目前已经策划并落地的活动类型有:少儿艺术团、冰球俱乐部、皮划艇俱乐部、汽车小卫士、儿童教育戏剧等。在此基础之上,一些基于活动本身建立的线上交流互动群,通过每天的活动与发言,也在进一步给“原·聚场”这个汇聚乐趣的“小社会”带来良性发展的活性。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20张图片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21张图片


随着第一个实验版原聚场的启用,东原地产集团将对用户使用反馈进行搜集、分析和改进工作。东原地产集团董事长、“俱乐社区”倡导者罗韶颖表示,“下半场是客户体验的逻辑,东原的优势是通过创新客户体验引起客户热烈的认可和呼应,并将其转化为我们超额盈利能力的一部分。”而“原·聚场”也有望在明年可以升级到成熟版,汇聚更多的生活可能性。


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_第22张图片




建筑师杂志联系方式:

广告投放:微信chenran58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你可能感兴趣的:(只有住宅才是家?“不!看他们如何打造另一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