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两传适当运动理论

有關運動之六 每日走一萬步

最近有個朋友問我,每天走一萬步,到底對還是不對?因為他不少朋友走出問題來了。

這問題就像不斷有人問我,某種健康食品到底可不可以吃?中醫有一個基本態度就是,沒有一種藥是對所有人都好的,不會有一種生活習慣是適合所有人的,也不會有某種運動是有益所有人健康的。每個人都是不同的,會有不同的需求。

我曾有個病人,完全依照一般流行的想法去維持健康,每天走一萬步,每天努力游泳,努力騎腳踏車,由於太過努力,末梢的結構網絡繃緊,循環不良,有小小酸痛的警訊出現,反而認為是努力不夠,更加勤奮的運動,後來終於變成纖維肌痛症。他很納悶,為什麼他照著醫師的健康指示做,身體反而一塌糊塗。這就是典型的盡信書不如無書,完全不相信身體述說的語言,不肯跟身體對話的關係。

運動要適量,所謂適量,就是經過一個晚上的休息,第二天不可以有肌肉的疲勞酸痛感。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因為小傷害是會累積的。收縮的肌肉要放鬆還原,要使那條收縮的肌纖維,左右兩側的結構網絡攤平,肌肉就鬆解開來了。

所以運動以後,要收操,就是要輕輕的把肌肉拉伸,但是這種拉伸是需要專業指導的,方向角度不對的拉伸,反而會使的肌肉、結構網絡越鎖越緊,像有些瑜珈練習不當受傷的情況一樣,所以不知道如何拉伸,只需要身體每個角度,每個部位在動態中伸展、轉動鬆開就好,不要胡亂拉。如何拉伸,其實不少健身教練、瑜珈老師都還是外行,所以請慎選老師。

根據我的人體的了解,一般認為有益健康的快走,基本上是不好的,因為快步走的時候,骨盆腔及脊柱深層的肌肉必須要用力繃緊作為腿部移動的支點,如果走太久,身體的結構網絡系統反而是繃緊的,有害身體健康。所以用快走同樣的速度來慢跑,全身放輕鬆的跑,身體深淺層的肌肉都有輪流交替收縮和鬆開,這樣會比快走好得多。慢慢地跑久一點,會比快速的跑同樣距離好得多。

不只是走一萬步,騎腳踏車也是一種高危險的運動。越來越多喜愛騎腳踏車遠行的人,會挑戰一些難度比較高的路程,經過山區上坡下坡的。當我們騎腳踏車上坡的時候,腳需要比較用力,所以手也會跟著用力握緊車把,做為腳施力的支點,如此一來,脊椎的受力就會增加,腰部肌肉也會在結構網絡繃緊的狀態下旋轉,因此腰不好的人,尤其是有腰椎椎間盤突出的病人,盡量不要從事這種運動,不過如果只是在平坦的公園慢慢騎著吹風,是無妨的。

同樣的爬山也是許多人喜愛的戶外運動,只能說這種活動風險高一點,不能說好或不好,只要學會檢查自己是不是已經造成傷害了而不自知,如果沒有傷害累積,倒是無妨。

一般認為爬樓梯或爬山容易傷害膝蓋,沒有症狀,未必代表膝關節仍然是好的,等到問題出現,常常都是結構已經無法再代償,系統張力到了極限了。有幾個簡單的檢查方式,可以判斷是不是關節和肌肉系統在結構上已經出現問題了。

第一,膝關節在屈伸的過程,是不是可以完全沒有阻力的到極限,也就是在關節伸直到卡住前都沒有緊的感覺,也完全不會痛,彎到極限時再加壓繃更緊一些,也完全沒有痛的感覺。

第二,關節縫的韌帶、肌腱,稍微用手指壓迫或撥動,不能有痠或痛的感覺,痠還可以休息看看是不是會消失,痛就是結構已經錯亂了。膝關節要壓迫檢查的主要是膝蓋內側的骨縫(內側副韌度處),膝蓋正上方(髕骨韌帶上肌肉肌腱交會處),膝蓋後(膕肌或附近)。一般上階梯會痛的要解決股四頭肌的張力,要處理到膝蓋上方的壓痛消失才能上樓不痛。下階梯會痛的,要處理小腿屈肌,直到膝蓋後的壓痛消失。

第三是看看手指腳趾的皮膚是不是仍然飽滿,顏色明亮潤澤,沒有乾枯的感覺,有乾枯的感覺,通常代表結構網絡系統越繃越緊,旋轉越來越嚴重,在過度運動,混亂拉筋,練習瑜伽不當的人身上,常常可以見到。

藉著這些檢查方式,每個人都能評估看看自己是不是運動過量,從而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來改善身體狀況。

林兩傳2019.07.10.桃園

你可能感兴趣的:(林两传适当运动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