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拇指君选一部去年的最佳影片,我会选这一部:《聚焦》(Spotlight)。
原因很简单:它没有情爱,没有炫技,只是扎扎实实地讲一个新闻调查的故事。
和现在哗众取宠的传媒业相比,那才是新闻真正的荣光。
这部电影已经被提名了第88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答案将在北京时间2月29日揭晓,拇指君觉得大有可为!
它目前在IMDb评分8.3,在所有提名影片中和小李子的《荒野猎人》、《房间》并列最高:
烂番茄新鲜度96%:
豆瓣评分8.8:
《纽约时报》评价说:《聚焦》是最好的新闻纪实电影,它用扎实的调查过程对抗人们心底的恶魔。
故事从《波士顿环球报》一个叫做“聚焦”的调查小组讲起。
一桩雪藏已久的天主教神父性侵男童的案件引起他们的注意,随着一步步抽丝剥茧的调查,最终发现,这并不是个案。
仅在波士顿地区,同样情况的涉案神父就高达87个!
所有人跟着心惊:原来上帝并不只是带来光明和慰藉,背光的时候还有一张狂虐的脸。他把黑暗之手伸向了男孩们的裤子,甚至来不及等他们说一个“不”字。
在身边多数人是天主教徒的环境里,“你怎么忍心拒绝上帝?”,但信仰却在一瞬间裂成碎片。
其中一位受害人回忆小时候,父亲自杀那年,母亲精神失常,神父像一个救世主一样来到他们家里。
神父提出带他去吃冰激凌,就在送他回家的车上,他开始轻拍他的大腿,然后手接着向上滑去,一把抓住了他的生殖器。
他惊呆了,一动都不敢动,冰激凌化了一手。
那一年,他还只是个12岁的小孩子。
如同电影中所说:
举全村之力,可以成一童。举全村之力,亦可毁之。
It takes a village to raise a kid, it also takes a village to abuse one.
不用担心我剧透,因为这个片子的魅力不只是故事本身,更在于每一个新闻人为了挖掘真相所付出的坚持。
他们要对抗的不是个体的犯罪,而是整个体系,以及人们内心的偏执与欲望。
饰演“聚焦”小组主编的是鸟人迈克尔·基顿(Michael Keaton),他老辣沉稳,是整个调查的灵魂人物。
当他回到母校调查曾经的受害者时,校方拒而不谈。
他没有急于逼迫,而是有了下面的对话。
他问其中一个校友:你上学的时候有参加体育项目吗?
—有啊,橄榄球队。你问这个干嘛?
—我是田径队的。我之前去采访过其中一个受害的校友,虽然他已经过上不错的生活,但是提到当年被猥亵的事还是瞬间崩溃了。他一直搞不懂当年神父为什么选中了他。只因为他加入了神父所在的冰球队吗?
所以我想我们都只是幸运而已。
说这话的时候,他的眼睛里放着光,那是一种攫取的光。
好采访是一刀一刀把一个人的魂儿活活剥出来晒,而这个过程是逻辑,递进以及环环相扣。
另外还有饰演女记者的瑞秋·麦克亚当斯(Rachel McAdams),《恋恋笔记本》里的美丽女主,到了这部剧里却极尽朴素和内敛。
当受害人因为情绪失控而怀疑她的报道方式时,她只是坚定地看着他说:“我在这,是因为我真的关心。”
就是这句话,打动了那些对媒体失望的年轻人。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不过最出彩的还是绿巨人马克·鲁弗洛(Mark Ruffalo),他激情澎湃又内心柔软。
当主编要求推迟报道的时候,他积累几个月的痛苦与挣扎终于全部爆发,他含泪咆哮道:
现在是时候了!他们知道一切,却眼睁睁地看他发生,发生在孩子们身上!这些孩子有可能是你,有可能是我,有可能是我们中的任何一个。我们要揭穿这些人渣,我们要告诉大家,没有人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
人们总担心善良的人做不了刚性调查,但看了这段我才发现,其实只有善良的人才能刚性。
就像柴静在《看见》里说的:善良的人做“对抗性”采访,不会跃跃欲试地好斗,但当他决定看护真相的时候,是绝不撤步的对峙。
电影里的记者,不是什么“无冕之王”,就是要面临大量枯燥工作的普通人。《波士顿环球报》在影片上映后发表了一篇评论,里面说:《聚焦》没有把记者塑造成英雄,而只是让他们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
等公交车的时候要整理资料,喝咖啡的时候要整理,常常是图书馆里最后一个离开的人。
面对不合作的受访者、使绊子的部门机关、没完没了的加班和争分夺秒的抢新闻,只有硬着头皮死撑。
但是,好东西是聪明人花笨功夫做出来的。
所以,当报纸最终印刷出来的时候,看着就觉得很燃!
你还没有看到读者的反应,但是你知道,有些东西因为这张报纸而真真切切地改变了。
而现实中,从2002年1月6日到同年底的12月14日,《波士顿环球报》持续报道了近90起受害者家庭的故事。他们凭借这次系列报道,获得了2003年的普利策新闻奖。
那是一个属于纸媒的黄金时代,那时的老派新闻人还没学会现代人用爆点代替事实的写作方式。
他们宁愿经过时间的锤炼,去打磨一篇真正可以改变社会的新闻报道。
即使是所谓的新媒体时代,我们依旧需要这样的报道,这群新闻人通过对事实的求索向我们传达了一个朴素的价值观——
不管时代怎么变化,总会有人追问真相,也正是因为他们,才会让我们不失去变得更好一些的机会。
《聚焦》预告片2:26
拇指阅读
生活 | 文艺 | 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