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PD精神无处不在

      这是一个挤破脑袋都挤不进去的民办小学,据说小学入学考试不但要考孩子,还要考家长,校长更是圈内知名人士,特级教师、省级教坛新秀、省级教改之星、学科带头人云集……我虽然有15年的教龄,但仅当过两年大学班主任,教过一学期的高中政治课,外加两个孩子的教育经验。我该怎么给自己定位呢?也许满腹经纶、口若悬河是最有冲击力的,每当我自己遇见这样的导师都会内心澎拜,但往往事过情迁,很少有行动。这些年,真正让我有收获的却是像张宏武老师那样娓娓道来、不急不缓、从容淡定的带导风格。我学到多少跟老师能给我多少不完全成比例,而跟我思考多少有直接有关系。“重要的不是发生了什么,而是我如何看待这件事情。”对于教育是否也可以引申为,重要的不是老师教了什么,而是我如何去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所以我给自己定的基调是提问、分享、引发思考、激发内动力。当我对自己的目标有了这样坚定的认识之后,我知道为要做的就是,接受挑战,认真准备,灵活应对,真正把和善与坚定并行、尊重、接纳、鼓励、关注于解决问题等等理念带进课堂!

      就准备工作来说,最重要的是确定主线。

        “主线为王”是不变的规则。之前我上家长课也好,还是跟师范生或中学老师分享的时候也好,都是先确定内容,然后根据内容去挑选活动。这一次我反过来做,也就是根据主线,我先把可能的活动全部列出来,然后来挑选最适合的。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以前的课程都是以半天为周期,家长和老师都有足够的时间去回顾、吸收、消化,而这一次是连续三天的课程,我讲得太多会让老师感觉乏味、枯燥,体现不出体验式课堂的特点。接下来我根据主线确定的活动,精心制作ppt。开始的时候一共制作了一百多页ppt,把我认为重要的点都写上去了。经过再三斟酌,删掉了一半,留下的ppt中也有不少内容被留空,这一部分就等着课堂上老师们自己来总结。也许大家讨论的结果跟“标准答案”会有差距,但我相信老师有收获的一定是他们自己动脑筋写出来的,而不是我告诉他们的。当主要内容确定之后,我又做了几项重要的准备工作:打印了三天的流程图;提前三天建了群,并在群里做了课前说明;准备各种物料与道具,包括贴纸、白板纸、各式彩笔、铃铛、计时器、毛绒玩具、石头、发泄球、手工画、手磨咖啡机等等;提前一天看好场地,设计的椅子摆放……充分准备,让我更加感觉踏实,心里有底。

      三天的课程,其实重点放的都不一样。

      根据我的经验,我把第一天的重点放于建立跟大家的“连接”上,因为“感觉好才能做得好”。其实提前建群以及在群里提前做课程说明,不仅仅是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更是为了加强与大家的互动——没见到本人,至少也可以见到文字和语音。每次课程开始都有热身,尤其是第一天上午的热身要有轻微的身体接触,同时还加了一个贯穿三天的“国王与天使”的活动,帮助大家迅速地相互熟悉起来。记得到第二天上午的时候,还有老师说相互之间不认识,找不到自己的“国王”,于是我们又一次做了一个自我介绍。我们用“我是某某某,我看起来怎么样,其实我怎么样”的句式,一下子气氛就活跃了。在连接的基础上,我慢慢地带导大家“入戏”——从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四种模式开始进行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甚至我设置陷阱“哄骗”大家上当,从而引发思考,课堂呈现出了轻松自在的气氛。第二天我将重点放在了如何建立大家“信心”上。第一天毕竟大家还不习惯于这样的课程形式,多少还是有些拘谨,但到了第二天便开始驾轻就熟,发言越来越热烈,也敢于发出不同的声音,甚至相互间为了争某个观点“嬉笑怒骂”。我还注意到不时地有相邻同伴间的窃窃私语,我想一定是触及到了某个点,让大家有了共同语言,内心涌起阵阵欣喜。第三天我则将重点放在“收获”上,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现场演示、小组练习等方式,将理念化于工具,将工具化于实际操作中。事实证明,这也是最难的一步。老师们提出了许多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到的孩子挑战问题,并说“这些问题都是无解的”。我能觉察到这时的老师有些无助与无奈:工作责任心和使使命感让他们渴望解决孩子的不良行为,但已经尝试过了很多方法却还是无效,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其实,我心里也没底,就好比一个医生,即便是专家,也不能保证一定能医治好某个病人的病,更何况,对于那个孩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我没有看到,只是听老师的描述。但方法总比问题多,当我拿出52张工具卡的时候,大家就马上就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条条大道通罗马——这个办法无效,换个方法不就行了吗?记得我们讨论到“两个孩子打架,谁也不承认自己有错”时怎么办的时候,有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师就提供了一个非常有趣且有效的方法:让两个孩子把打架的过程写下来,当然第一次写的时候两个孩子的说法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老师就让他们自己讨论,然后写第二边,如果还是出入很大,那让孩子继续讨论,再写第三边。最后,孩子从吵架到变成一起讨论过程,自然最后的结果是两个孩子写出来的内容大同小异了。可经过这个过程,两个孩子基本上也和好了。如果还没有和好,再让孩子自己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我真的被老师这个天才般的方法惊艳到了——老师用到的工具包括尊重、不批评、不说教、关注于解决问题、分清谁的课题、变对抗为合作……其实,这也是我想说的,正面管教是一种有效的管教方式,但绝不是唯一有效的方式,并且,大道至简,万法归一!

      三天课程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

      首先是第一天有几个老教师对课程内容与形式的不认可。六十多个老师中一半是年轻老师,不少是今年刚刚分配来的,几乎没有什么教学经验,但还是一半是有经验的老师,尤其是几个从教二十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老师。第一天上午中间休息的时候,我走到这几位老师身边,问他们对课程的看法。有一位老师直接就说,“你说的那些理念我们二十年前就学过了,你说的我们都知道的,你能不能讲一些深奥一点的理论?还有,那些活动,我们年纪大的没兴趣。”我点头称是,确实我也觉得老教师有这种感受是很正常的,于是我说,“是啊,是啊,你说得对。其实最根本的教育理念从孔子到现在都没有大的变化,只是表述不同而已。”可能这位老师意识到我会尴尬,便接着说,“不过,这次有这么多新教师,你在内容安排上也照顾不过来吧。”我说,“是的,有这个实际困难,但我也会充分考虑您的意见。”其实她不知道,我很感激她给了我一个很大的启示,那就是,对有着丰富教育经验的老师来说,需要适当地加点料。于是,在接下来的课程中,讲到某个理念或工具的时候,我便会下意识地提及理论出处。比如讲到“奖励与惩罚”,我加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观点;讲到“和善与坚定并行”时,提及阿德勒横向人际关系的观点;讲到“鼓励与表扬”时,提及“内驱力”理论;讲到“错误目的表”提及金字塔模型;讲到“解决问题七步骤”时提及短焦技术的运用……挖掘理论深度,加深对活动的理解与体会,两者应该是相辅相成,这是我收获到的。

        其次,现场个案也是极富挑战性的,因为在个案在呈现之前我是不知道将会是个什么问题,是无法事先做好准备的。我设计了两个个案。第一个个案是,课堂上,当一个孩子不停地用矿泉水瓶敲椅子发生声音,从而影响他人时,老师怎么办。我们做了角色扮演,邀请一个老师上来扮演那个孩子,其他老师本色出演想办法阻止孩子的行为。在种种方法中有的方法奏效了,有的方法没有奏效。然后我们一起分析原因,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目的。有老师问,如果这是个问题孩子,也许用什么方法都是无效的,怎么办?我们的建议是,如果课堂上我们真的没有办法改变孩子的行为,那么,坚持“尊重孩子,同时也尊重自己”的原则,接纳我们无法改变的事实;忽视孩子的行为,去跟孩子建立连接;鼓励鼓励还是鼓励;做事先的约定与事先的跟进……第二个个案是,如何帮助一个情绪不稳定的孩子减少发脾气的次数。在这个个案里,老师扮演孩子,我扮演老师自己,做了一个如何约定并跟进执行的演示。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话题,老师们通常容易跟孩子达成约定,但却总是得不到很好的执行。通过演示,我们发现约定之前老师要做的事是与学生要有足够的连接,要化很长时间与学生建立关系,化很长时间在鼓励孩子,“前戏”做足了,约定是水到渠成的事。同时,在跟进执行中,要坚持少说教、不说教,只用简单语言或手势表示,允许孩子做不到,这绝不是“放过”他,而是一种温柔的坚持。

      当然,其他挑战还有很多,比如有些活动没有人愿意上来当志愿者,那么,除了说明当志愿者的好处外,要耐心等待,因为上台是需要勇气的,允许大家纠结一会儿,相信“和善而坚定”地等待,就一定会有志愿者上来;有些活动的体验结果与目标不一致,仔细想想也真的没有对错,所以,不要预设;总是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那么当有人提出反对意见时,不妨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同时,无论是否认可对方的观点,都“不评判”,真正做到尊重对方;有时活动时明明让大家确认过游戏规则,但游戏一开始,大家就忘了规则,那么,我们仍然是接纳的态度,也许游戏或活动本身失败了,但我们可以从失败中学习到很多,也许从失败中学到反而会更多……

      三天的课程,累并快乐着,我的收获很多。比如之前我容易把家长课堂上成沙龙课,因为当家长们长篇大论时,我总是不忍心去打断,担心打断他们会扫了他们的兴致,结果我成了“拖堂王”。但这次,我更多的是在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坚持了我的原则,每天下课的时间不差几分钟;再比如,我一直是个不善于鼓励他人的人,这次课程中我刻意不断地鼓励大家,尤其是不愿意参加活动的老教师们,认可他们的反面意见,体谅他们连续工作的辛苦,鼓励他们作出贡献,让他们获得价值感;再还有就是接受挑战,放平心态,拥有不完美的勇气,当发现有漏点的时候,课后在群里及时补充……当然,最大的收获是深深地体会到,PD的精神无处不在,装是装不出来的,只有把它融入骨髓,才能随时随地、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

  最后,感谢吴院的信任,感谢书云的陪伴,感谢崇文老师们的热情,感谢自己的努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愿PD精神无处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