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货分享 | 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

《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

微信作为国内社交领域用户基数最大的应用,主动在连接医疗机构和患者、医生和患者,创新服务流程,改善就医体验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与实践,同时也积累了相关的服务数据。《健康报》社、移动健康研究院、腾讯公司组织专家,基于微信应用已覆盖的362个城市的2057条数据及9个微信应用案例,联合撰写了《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



《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

分析结论


01

从宏观上看

微信应用已经基本实现在全国省级行政区划的全覆盖。

私货分享 | 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_第1张图片

(省份与评价总数)

从全国来看,微信在健康医疗的应用活跃情况呈现明显东西差异,尤其是在经济发展较好与人口较稠密的东部地区,微信应用在医疗领域的活跃度要明显高于中西部。


02

从中观上看

微信应用已经被医疗机构、区域预约服务平台、医保支付方、医药零售门店等作为创新流程、改善患者就医体验的重要技术载体和应用入口。

预约挂号、移动支付、健康科普,是目前微信在医疗领域应用活跃度最高的业务。


03

从微观上看

医疗机构借助微信开展网上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移动支付(包括医保支付),成为优化就医流程的“杀手级”应用。

据统计,全国已有约60%的医院开通了与微信相关的医疗服务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微信在药品零售的社保支付、统一患者身份(电子社保卡)、促进分级诊疗等方面,表现出巨大的增长潜力。

私货分享 | 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_第2张图片

(医保支付用户男女比例)


私货分享 | 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_第3张图片

(医保支付用户年龄)


私货分享 | 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_第4张图片

(医保支付用户学历)


私货分享 | 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_第5张图片

(医保支付用户所在城市)


04

从应用成效上看

微信应用在医疗行业的普及,有助于缓解“看病烦”问题。

私货分享 | 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_第6张图片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影像检查预约服务新旧流程比较)


从具体应用成效看,相比人工窗口出示付款二维码的支付动作,用户更偏向于公众号支付、扫码支付等自助式支付体验,这一支付方式与传统支付方式最核心的区别就是免去了在挂号、缴费等环节排队的“烦恼”。


05

从供给侧改革角度看

微信应用作为一种便捷的卫生健康行业应用平台,有望在很大程度上拉动医疗健康消费需求升级。

以微信为代表的轻量化应用,降低了患者进入医疗机构服务流程的门槛,避免了患者每到一个医疗机构都需要下载安装一个APP、并需要重新熟悉不同应用界面操作。同时,微信可以无缝地导入个人实名身份、支付、信用、社交网络等安全可信的网络公共设施,而无须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医疗服务相关机构等重复投入建设,让医疗机构更加专注于医疗业务和服务本身,强化患者服务和教育,增进患者依从性,增进医患的良性互动,拉动医疗健康消费需求升级。


《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

问题与趋势


从微信在全国各地应用的分布状况看

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突出,突破口在于医疗服务供给方、医保支付方的观念创新。

从医疗服务的供给方看,在体现用户活跃度相关指标方面,医疗资源最丰富的北京、上海均未进入前十,而部分中部省份微信应用发展呈现良好形势,显示出优质医疗资源的刚性不足导致改善医疗服务的挑战更加巨大。相比之下,中西部地区在拥抱微信等互联网应用方面异军突起。比如:河南、宁夏、重庆、江西、湖南、云南等表现优于一些经济发达省份,表明这些省份医疗机构对于互联网的需求更为迫切,也以更为积极姿态“拥抱”微信应用。

从医保支付方看,深圳市在医保支付用户规模上遥遥领先,其他城市则相去甚远。核心还是需要支付方的理念突破。


从微信在健康医疗的应用深度看

目前主要是需求相对更为急迫的“断点式”外围应用。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将从外围逐渐延伸到医疗的核心。

从目前微信服务质量评价情况看,还缺少五星标杆示范城市。根本原因在于,健康医疗领域率先实现微信应用的环节,大都是把相关流程从线下“搬到”线上,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运营效率,但是从打通患者全流程服务、实现全生命周期的健康管理的角度,微信在健康医疗的应用总体仍呈碎片化分布,还存在很多不连续的“断点”。


现阶段微信的应用侧重于院前、院中的外围服务,对于院后的随访管理,特别是患者不在医院时的感受和反馈,目前还有待延伸。要全面提升患者服务体验,还要着力形成持续的沟通互动体系,形成基于人的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的闭环管理。此外,如何更好地服务医务人员、为临床决策提供强大有效的支持,依托人工智能等技术,提升医疗质量和安全,促进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和养老服务,如此广阔的应用空间,有待进一步延伸拓展。


从健康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看

医疗机构将从战略高度重视互联网服务的运营。

数据显示,医疗业务用户和大健康用户的主力军是21-30岁的用户,分别占到43.96%和41.10%。其次是31-40岁用户占到33.73%和27.35%。这一年龄段的用户基本上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对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的熟络与生俱来。随着这部分人群的年龄增长,预计今后通过线上使用非临床服务的比例将会逐渐增多,呈现向线上转移趋势。


因此,健康医疗机构需从战略高度,重视包括微信应用在内的互联网运营,不断创新理念和服务。比如,如何运营好医院的品牌,做好患者和家属的沟通,如何在确保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慢病人群的随访、长处方的在线开具和药品的网上订单、物流配送,将进一步优化医疗资源配置,释放医疗资源潜力,方便群众就医。


从完善配套健康医疗领域的信息基础设施的角度看

充分发挥微信实名认证、支付体系的作用,有利于构建以人为中心的全流程健康医疗服务。

本次研究表明,微信应用已经从就医流程、支付,并将对医疗服务模式、药品零售等产生积极作用。充分运用微信实名认证、支付能力、信用记录等,将极大地降低医疗健康领域流程创新及信息化建设的成本,有利于促进数据共享和健康医疗机构能力的提升。当前可重点考虑将微信的实名认证与居民的电子健康卡、电子就诊卡全面对接,支撑更多应用的全流程健康医疗服务。


你可能感兴趣的:(私货分享 | 2018微信应用改善医疗服务趋势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