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本质》| 倪纳解读

关于作者

这本书的作者是斯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他入选2004年《时代周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百人名单”,以及《外交政策》的“世界百名思想家”名单。平克是当今最伟大的语言学家之一,也是实验心理学家和认知科学家。他最善于透过语言这扇窗户,结合人类学、心理学和认知学来解读世界和人性本质。

关于本书

这是一本通过分析语言深度剖析人类思想本质的革命性的学术著作。

全人类似乎都有一个共同的焦虑:人性如果有规律,那么,人的思想和情感就没有办法逃离这套规律的束缚。这种规律也被一些哲学家叫做:人类的心智洞穴。《思想本质》这本书,揭露了一个残酷的真相,那就是,人类始终身处在自己的心智洞穴,而揭露这个真相的路径就是语言。

核心内容

本书的思想核心是:在大多数学者为总结出人性规律而感到雀跃时,作者平克却悲观地感叹:难道人类会永远被囚禁在我们的心智洞穴之中?即使如此,仅仅靠着天平和卷尺来认识这个世界还是太简单。人类最终想生活的那个世界,不应该是屈服于现象的结果,而是应该在“创造”和“再定义”中寻找答案。

《思想本质》| 倪纳解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透过语言看社交关系

平克认为,语言揭露了人在建立和维护社交关系时的一些固定思维,通过分析“间接语言”,我们认识到,人总是下意识地要降低人道德和法律成本,同时也追求保护彼此的面子。此外,由于人不知道他们和对谈者之间的关系处于什么样的距离,也不清楚对谈者的价值观,所以大脑始终处于“冲突博弈”的状态。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游走在“个体知识”和“相互知识”这道光谱之间,在“个人空间”和“社会关系”之间苦苦挣扎,尝试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语言让我们发现了这些本质,也同时是人类在光谱之间保持平衡的重要路径。

1.礼貌理论

很多人错以为面子文化只有中国才有,其实不然。加拿大社会学家欧文·戈夫曼研究出一种“礼貌理论”,他认为,人在交往中因为要维护面子而感到焦虑。每天,我们说的很多话都可能伤害到对方的面子。虽然人类脆弱,但又充满智慧,为了顾及大家的面子,我们发明了“礼貌”来补救。 语言学家安布罗斯曾经说过,礼貌是“最可忍受的伪善”。

2.冲突博弈

不过,礼貌理论只能解释关系融洽的情况下会发生什么, 那么当两个人发生冲突的时候,人会自动进入一个“冲突博弈”模式,体现方式就是大量使用“间接语言”。间接话语有一个直接功能,就是极大降低贿赂成本, 让“贿赂”变成了一个很日常的事情。间接语言让“贿赂”从台上变成台下,收受双方都能容易地抵赖。所以可以看出,人性本质会自动规避法律和道德上的风险,追求趋利避害的最佳途径。

3.相互知识

举个例子,《皇帝的新装》故事中,小男孩最后说了一句,他没有穿衣服,引得哄堂大笑,但实际上小男孩并没有说出任何人不知道的事实,但是,他张口的那一刻产生了一个重要的信息,那就是这个事实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这就是学者们所说的“相互知识”概念。相互知识不仅能带来面子的纠结,还可以凝聚力量,更容易团结一个群体。

二 、透过语言看人类情绪

脏话作为一种禁忌语,可以直接刺激到人类大脑中的大脑杏仁核,而杏仁核协助大脑管理人们的记忆和情感。研究显示,如果人接触脏话,这个人大脑中的“杏仁核”就会被立即点燃 。那么,脏话这类语言揭露了哪些情绪规律呢?语言学家分析了很多样本,然后发现,人类的负面情绪和“宗教”、“疾病”以及“性”紧密联系。

1.宗教

因为平克的研究基础是英文社会,而英文社会大部分都是宗教社会,所以能总结出一个“宗教脏话”的类别,宗教引发的负面情绪主要有震慑、敬畏等等。但中国不是宗教国家,你可能很难体会这一点。可以看出,脏话的威力在不同的文化中也不太相同。

2.疾病

疾病可以快速引发负面情绪,比如我们嘴上常说“你有病”,或者美国人开玩笑会骂别人“你得了梅毒”。然而,社会进步了,人类已经广泛使用抗生素,所以,疾病类咒骂语的杀伤力已经下降了很多。这也说明了脏话的威力在不同的年代也不一样。

3.性

性不仅仅只带来快感,也会引发负面情绪。举个例子,两个刚刚做爱的年轻人,他们一定都很开心吗?如果一个人把这一场性爱当成一夜风流,而另外一个人想追求长久的婚姻关系,这时就会产生欺骗感和伤害感。如果意外怀孕了,会产生对养育孩子或者是堕胎的恐惧。 除了负面情绪,甚至性还伴随实质利益冲突。父母会关心传宗接代,社会舆论会关心,性自由会不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通过语言看思想

人类大脑中有一个“直觉物理”,人们靠着它解读空间、时间和因果关系,这样的解读被语言记录下来。同时,现实世界有一个“现实物理”,科学家通过不断做实验得出结论并且总结出体系。当我们用物理知识来检验人类语言,会发现我们的语言“错乱不堪”,因为“直觉物理”和“现实物理”之间有巨大的鸿沟,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直觉认知和现实世界的规律是格格不入的。

1.空间

平克发现,我们语言中透露出来的物理世界,跟实际的物理世界是两回事。比如,我们都走过地下通道,人明明是“被地环绕着”,为什么不叫“地中通道”要叫做“地下”(underground)?

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物体都是三维的,而人的大脑会自动把物体分类一维、二维或者三维。一条线无论多细,它在真实的世界中还是3D的。但是人类用介词去形容跟这条线的关系时,会说“沿着这条线”,但绝对不会说“沿着这个球”。那是因为,人类大脑里面默认一条线是一维,而一个球是三维。

之所以说“地下”或者“水下”,这是因为“水”和“地面”在我们大脑中被设想成二维表面,而不是三维实体,我们会把物体的边界当成物体本身。所以一旦突破了“地”或者“水”在我们脑海中的二维边界,我们就自动判定该物体处于水和地之下。

2.时间

在人类大脑中,有一个“心智秒表”,它动不动,并不不完全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而是当人们心生愿望,这个秒表就开始运行;当人们如愿以偿,秒表就停下脚步。当一个人用过去式讲述一件事情,除了表示“这事情发生在过去”,但同时也暗含了“这件事是事实”这个意思。而人类在谈到“将来”时,除了表示这件事“会发生在将来”以外,更多的是暗指了“意愿”和“可能性”。

3.因果关系

平克告诉我们,人类大脑中的“因果关系”实在是太简单,完全无法匹配在真实世界中复杂的逻辑层面。因果关系,不是简简单单的一起事件引发了另一起事件,所谓“因果”,是一个纵横交叉的组织。然而,当人们思考因果关系的时候,相信的不是事件的关联性,而是事件中隐藏的力量。

金句

1.我们每一个人每天都游走在 “个体知识” 和 “相互知识” 这道光谱之间,在 “个人空间” 和 “社会关系” 之间苦苦挣扎,尝试找到最佳的平衡点。语言让我们发现了这些本质,也同时是人类在光谱之间保持平衡的重要路径。

2.间接语言在人类社会中有巨大力量。中国人喜欢谈的面子,维护的方式必须要靠间接语言,它是一种极大降低道德和法律风险的表达方式。

3.由于人不知道他们和对谈者之间的关系处于什么样的距离,也不清楚对谈者的价值观,所以大脑始终处于 “冲突博弈” 的状态。

4.西方经历了性解放运动, 而中国的基础性教育还都没有做完善。太多的人对于有关性的联想还是压迫的、负面的、隐晦的。谈到性,人们都有普遍的心理障碍,语言也是这些障碍的帮凶。

5.如果仔细分析人类描述这个世界的语言,可以看出人类的逻辑极其荒诞,原因是我们认知里面的“直觉物理”和真实世界的“现实物理“有巨大区别。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想本质》| 倪纳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