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宗有四個不退,除了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再加上處不退。處就是處所,處所就是地方。哪一個處所、 哪一個地方呢?西方極樂世界,你只要生到那個處所就不退轉。第一個大願、第二個大願,就說明生到西方極樂世 界,你再不會墜到三惡道,就是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地方,是不退轉的處所,叫處不退。這一個處不退,包括 三個不退,就是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生到西方去是帶業凡夫生去的,生到那裡就入正定聚,就是十住位位不 退,再進步就行不退,一生補處,超過等覺菩薩,何况八地,那就是念不退。只要生西方,得到處不退,就得到三 個不退,這就是淨土法門的大利益。
佛告阿難: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以偈頌曰:
「佛告阿難」,這還是釋迦佛向阿難說阿彌陀佛的公案,講了一段,再叫他一聲,「爾時法藏比丘,說此願已」, 這四十八個大願,都是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來前發的大願,把四十八個大願說完,再說偈頌,來頌讚他的大願。 有十一個偈頌,前十個偈頌是誓願,弘誓大願,最後一個偈頌,要求一個瑞相證明。
庚四、約前所願,重復立誓自要(十一偈分三) 辛一、自要(三偈) 辛二、順求(七偈) 辛三、請證要瑞(一偈)
辛一、自要(三偈分二) 壬一、約佛自德自要(一偈) 壬二、約就化德自要(二偈)
壬一、約佛自德自要(一偈)
我建超世願,必至無上道,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
「我建超世願」,「我」是法藏比丘自稱,我法藏比丘建立超出世間的大願。「必至無上道」,「無上道」就 是佛道,一定可以成佛。「斯願不滿足,誓不成等覺。」「斯願」就是這個願,四十八個願不滿足,我再立個誓, 這弘誓大願,弘誓合起來是一個名詞,願就是誓,誓就是願,分開來講,願就是立個志向,願是願求、願得,立個 志願,願是在前面引導的,再立個誓,誓是在後面鞭策的。譬如一匹馬,前面一條繩子牽著牠走,這叫願;後面再 用馬鞭子打著他走,這叫做鞭策。我們自己要先立個大願引導,好修大行,依願引行,只怕這個願建立不起來,又 怕這個行退了步,再立個誓在後面鞭策著,非達到目的不停止,這叫做誓。
壬二、約就化德自要(二偈) 我於無量
劫,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再說他的願、他的誓,「我」還是法藏比丘自稱,我發大願了,我得修大的行門,修大的功夫,修大乘功夫, 以利益眾生為修行,大乘菩薩是以利他為自利。大乘菩薩你修六度在哪裡修?對著眾生修,離開眾生你無法修行。 六度法門,第一度就是布施度,布施度分三種:財施、法施、無畏施,都是以眾生為對象,沒有眾生,你財施也沒 有地方修,法施、無畏施,也都沒有地方修。大乘菩薩怎樣修?在眾生身上用功,這個道理要記清楚。現在法藏比 丘發了大願,要立大行,要修六度萬行,六度:第一布施度,先行財布施。「我於無量劫」,我要拿這個功德,來 建立西方極樂世界,超出二百一十億的佛國土,我那極樂世界,短時間的功德麼夠?所以要發長遠心,要在無量劫裡修行,修行什麼?我先當大施主,「不為大施主,普濟諸貧苦,誓不成等覺 。」我一定要當個大施主,當大施主幹什麼?廣修菩薩道,行六度萬行。六度中布施第一,布施的對象「普濟諸貧苦」,貧苦的苦惱眾生,我要救濟 他們,眾生沒飯吃,布施給予飯吃;沒衣服穿,布施給予衣服穿;沒有房子住,布施給房子住,貧苦的眾生我要救 濟他,而且「普濟」,不分怨親,怨親平等的來救度,就是行財布施。
「我至成佛道,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成等覺」,也就是成正覺,合起來叫「無上正 等正覺」,文字有簡略,前面說「誓不成正覺」,這裡說「誓不成等覺」,等覺、正覺都是佛。「我至成佛道」, 將來我法藏比丘成了佛,「名聲超十方,究竟有不聞,誓不成等覺 。」名聲超越十方世界,十方世界的眾生,都 要聽到我成佛的名號,如果還有眾生沒有聽聞到此名號,決定不成佛。現在我們拿事實證明一下,阿彌陀佛已經成 佛了,還有哪個眾生沒有聽過阿彌陀佛的名字?拿事實證明,各個眾生都已聽聞過了,怎麼證明?我們都是佛弟子 修淨土宗,天天念佛,念幾千聲乃至於幾萬聲,哪有沒有聽過佛名?娑婆世界的教主,我們的本師釋迦牟尼佛,連 法藏比丘、阿彌陀佛,都是釋迦佛講出來的,我們應該先知道釋迦牟尼佛的名字才對,但是有很多眾生不知道釋迦 佛名字,卻反而知道阿彌陀佛名字,他不是佛弟子,也未曾受三皈依,也不發願生西方,更不念阿彌陀佛,但是他 知道阿彌陀佛的名字。怎麼知道呢?他要是遇到歡喜的事情,不自覺念一聲阿彌陀佛,他在傷心或煩惱的時候,就 會不自覺念一聲阿彌陀佛,念佛號是脫口而出,就好像小孩子念自己媽媽那樣的自然,他要是過去沒有聞過阿彌陀 佛名號,八識田裡沒有這個種子,他怎麼起現形呢?他怎麼會脫口而出念一聲阿彌陀佛呢?證明一切眾生前生前 世,乃至於多生多劫都聞過阿彌陀佛的名號。
辛二、順求(七偈)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志求無上尊,為諸天人師。
神力演大光,普照無際土,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
開彼智慧眼,滅此昏盲闇,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
功祚成滿足,威曜朗十方,日月戢重暉,天光隱不現。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常於大眾中,說法師子吼。
供養一切佛,具足眾德本,願慧悉成滿,得為三界雄。
如佛無礙智,通達靡不照,願我功德力,等此最勝尊。
「離欲深正念,淨慧修梵行,志求無上尊,為諸天人師 。」這一首偈頌,包括有「持戒度、禪定度、般若度」, 可是注重在「持戒度」。「離欲」,第一離淫欲,第二離五欲,這就要持戒。「深正念」,這就要修禪定。「淨慧」, 由深的正念禪定,而生起清淨的智慧,這就是「般若度」。「修梵行」,注重在持戒。「離欲」是持戒,「修梵行」 也是持戒,「梵行」就是清淨,戒持得清淨,修什麼行門都清淨,叫做修梵行。「志求無上尊」,修持戒度、禪定 度、般若度,就是要求成佛。「為諸天人師 」,要在人間做人的示範,在天做天的示範,怎樣做天人之師呢?第 一得有禪定,第二得有智慧,但是戒律不清淨,人也不尊重你,天也不尊重你,所以這一個偈頌包括這三個度,注 重在持戒度上。
「神力演大光,普照無際土,消除三垢冥,明濟眾厄難。」這是無畏施,布施裡面分三種:財施、法施、無畏 施。前面救貧苦是「財布施」,這裡是行「無畏布施」。「神力演大光」,有了神通,以神通之力,演出來一個大 的光明,能「普照無際土」,「際」是邊際,無量國土、無量的世界,沒有邊際的世界。「消除三垢冥」,貪、瞋、癡是染污之法叫「三垢」,黑暗之法叫「冥」,要能以神通之力演出大光明,來普照無量世界、無量眾生,令一切眾生,都消除他的貪瞋癡三垢的黑暗。「明濟眾厄難」,救度一切眾生的災難,這個「厄」就是心經上「照見五蘊 皆空,度一切苦厄。」的「厄」。厄就是災,眾生有了災難,我就放光明救濟眾生的災難,眾生有災、有難就生了 怖畏,救度他遠離災難,布施無畏,叫無畏布施。
「開彼智慧眼,滅此昏盲闇,閉塞諸惡道,通達善趣門。」「開彼智慧眼,滅此昏盲闇」,要講佛法給眾生聽, 令眾生開他的智慧眼。眾生的眼是肉眼,肉眼未開智慧,像一個瞎子叫「昏盲」,昏盲是睜著眼睛的瞎子,他的世 界是個黑暗世界,我給他開了智慧眼,令眾生得了智慧眼,把昏盲的黑暗給他滅除,滅除了,就「閉塞諸惡道,通 達善趣門。」眾生怎麼叫睜著眼睛的瞎子呢?瞎子看不見光明大道,他走著黑暗路,前面有一個坑,一個壑,他看 不到,他會墜坑落壑,墜落到深坑裡面,壑就是水溝,他會落到水溝裡去。因為我們凡夫是睜著眼睛的瞎子,看不 到三惡道,會走到三惡道裡去,和瞎子會墜坑落壑一樣。所以開眾生的智慧眼最要緊,慧眼一開,他知道三惡道的 門在哪裡?他不要走那個門,他走不到三惡道,我把三惡道的門給眾生閉塞起來,我叫他走善道,走上天道,叫「通 達善趣門」,叫他常在人天道來往。「善趣門」,是對著上面「諸惡道」講,鎖三趣之門,就通到人天善道。實際 人天善道是個前方便,真正的目的,是要通到西方極樂世界那個門,叫念佛法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才不退轉,永 遠不會墜到三惡道。
「功祚成滿足,威曜朗十方,日月戢重暉,天光隱不現。」這就是他發願要得無量的光明,發了願你得立大行, 立大行就修功、修祚。「功」是功德,「祚」是福德,多修功德,多修福德,功德福德都修滿足了,光明就來了。「威曜朗十方,日月戢重暉」,有威德的光明,朗耀於十方世界,和日月之光比起來,日月之光沒有光了。「戢」是減少,減少它的光明。「天光隱不現」,日月之光,就是天上之光,天上的光明都隱而不現了。
「為眾開法藏,廣施功德寶,常於大眾中,說法師子吼。」這是布施裡面的「法布施」。布施分三種,前面救 濟貧苦,是「財布施」,救災難,是「無畏布施」。這裡是說「法布施」,「為眾開法藏」,等於為眾生打開寳藏,「法藏」不是金銀之寳,是佛法之寶,叫開法藏。「廣施功德寶」,我把金、銀寳藏打開,拿金、銀作布施,那是 財布施。這是法布施,把法的寳藏打開,廣為布施功德之寳,說法給眾生聽,就是「廣施功徳寶」。「常於大眾中」, 說法要發廣大心,要對大眾說法,還要發長遠心,你不發長遠心,今天說法,明天不說了,那眾生能得多少利益呢?「常於大眾中」,「常」是長遠心,對大眾說法是廣大心。「說法師子吼 」,說法等於獅子吼,邪魔外道都震驚, 都受降伏,等於獅子吼一樣。
法藏比丘他在因位之中發了大願、立了大誓,釋迦佛給他講出來、背出來,這是叫我們聽、叫我們學的。我們 要發心講佛法給眾生聽,要發廣大心,走到哪裡講到哪裡。譬如我在大陸對大陸的人講,我到了臺灣對著臺灣人講, 到香港去對香港人講,這就是發廣大心。還要發長遠心,今天講明天講,今年講明年講,講到果報盡了,生極樂世 界,證得無生法忍,回來還繼續講,這是發長遠心。說這些話是勸各位,現在佛教說法的人太少,你們要發心講經 說法,無論出家眾、在家眾都學著講經說法,我們佛教就興起來,但是第一、你要發廣大心,第二、要發長遠心。
「供養一切佛,具足眾德本,願慧悉成滿,得為三界雄。」這個偈頌,是要修福修慧的,要福慧具足,法藏比 丘他是學佛的,佛這樣修,他也這樣修,修福怎樣修?「供養一切佛」,這個福報來得快,「具足眾德本」,功德 根本通通具足了,就是一切善根都具足。「願慧悉成滿」,這是修福把福修圓滿了,再發大願求智慧,智慧求圓滿, 圓滿就具足了,就是福具足、慧具足。「得為三界雄」,在三界以內成為大雄 ,譬如佛寺中三寶殿,稱大雄寶殿,大雄是福報最大、智慧最大,大到究竟圓滿,福具足、慧具足,稱為大雄。
「如佛無礙智,通達靡不照,願我功德力,等此最勝尊。」「如佛無礙智,通達靡不照」,我法藏比丘要求智 慧和佛一樣,證得佛的「無礙智」,就通達一切法。對於一切法不生障礙,叫無礙智。通達一切法,我要度一切眾 生,「靡不照」,就是拿我的光明普照一切眾生。「願我功德力」,就是度眾生才成就功德力和佛一樣,「等此最 勝尊」,就是等於佛。
辛三、請證要瑞(一偈)
斯願若剋果,大千應感動,虛空諸天神,當雨珍妙華。
這是最後一個偈頌,求感應。「斯願若剋果」,我法藏比丘所發的弘誓大願,假若將來能證得果位。「剋」就 是能證,能證得果位。「大千應感動」,大千世界應該感動,不但感動地還感動天。「虛空諸天神」,虛空之中諸 天神,你們聽到我發的願,希望我實實在在的願,一定能證得最勝的果。你們天神「當雨珍妙華」,「雨」是天空 落下來,落下來珍妙的天花,證明一下。
庚五、如要相現
佛語阿難:法藏比丘,說此頌已,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決定必成無上 正覺。
「佛語阿難」,釋迦佛講到這裡再向阿難說:「法藏比丘,說此頌已」,前面說了十一個偈頌,當時就有了感 應,「應時普地六種震動」,就是大千世界普遍的地有六種震動,「天雨妙華,以散其上」,天空就落下珍妙的天 花下來,「以散其上」,散在大地之上。「自然音樂,空中讚言」,天空之中自然有音樂的聲音,空中還聽見有人說話,說讚歎的語言,說:「決定必成無上正覺」。印證你發這個願發得大,決定能成無上正覺,就是無上正等正覺,決定能成佛。
庚六、總以結歎
於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滿如是大願,誠諦不虛。超出世間,深樂寂滅。
「於是法藏比丘,具足修滿如是大願」,前面發了弘誓大願,就接著修行,把大願都修圓滿了,叫「依願引行, 以行填願。」依大願引出來大行,依大行,把大願填滿。「誠諦不虛。超出世間,深樂寂滅。」「誠諦不虛」,是 他發了大願,立了大願,「誠諦」,「諦」就是審思,誠屬不虛。「超出世間」,超出一切世間人發的願,「深樂 寂滅」,就是遠離一切相。